张博和佟惠筠这对80后夫妻,在抚顺石化恋爱、成家、立业。十余年来,他们扎根生产一线,比翼齐飞,不仅创造了优异的工作业绩,也收获了家庭生活的甜蜜。2018年,获得公司“最美夫妻”荣誉;今年又荣获了抚顺市2019年度“十大最美家庭”称号。
知识就是力量
张博2009年进入抚顺石化公司乙烯化工厂乙烯车间,一直在一线从事装置的运行与维护工作,曾获“检修能手”“岗位明星”“最佳操作工”“隐患排查先进个人”等称号,并带领班组获2019年“厂先进班组”荣誉。
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学有所长的技术骨干,与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分不开。从进厂的第一天开始,他便牢记作为一名石油企业的员工,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是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提升业务技能,爬竖梯、钻管廊,在装置的监控镜头中,他的“上镜率”最高。
回到家中,他也在钻研技术。时常捧着PI图画流程、看操作法、熟悉各种化工原理,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完善业务能力。特别是担任值班长以后,他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设备维护、安全学习、机泵卫生、预案整理等各种工作一并都承担起来。
妻子佟惠筠负责车间计量工作,协调压力器具维护、送检及安装,协助车间处理日常文字。她常常穿梭在装置区检查表体、连接管路、线路、阀门是否有泄露、损坏、腐蚀,检查压力表指示是否有跳动或卡住现象。爱美的她,每次去现场回来总是被晒得满脸汗水,头发乱了、指甲脏了完全顾不上,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与工艺员确认,分析故障原因,及时上报维修或更换压力表,多次发现并避免设备故障。
付出总有回报,坚持迎来硕果,张博在第十届公司技能竞赛中,面对几十名工龄长、经验丰富的对手,他脱颖而出取得了第二名的骄人成绩。佟惠筠在公司第八届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素质竞赛石油化工专业中获得铜牌,夫妻二人互帮互学,共同收获硕果。
做好人生选择题
2017年初,乙烯装置复工攻坚战全面打响,张博和几个同事主要承担了DCS操作系统的改造、现场保温管理、螺栓垫片腐蚀情况排查等工作。对要改造的DCS画面深入学习,积极和现场的维修工程师、技师以及装置负责人、现场操作人员进行联系沟通,现场逐一确认,熟知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具体位置、时间进度和技术要求。
在负责全装置的伴热工作中,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按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对能用的材料绝不浪费,对需更换的材料及时请示,对已损坏的材料修复加工,保证施工质量。全装置共有4000多在用垫片,每片垫片都决定管线两端连接的成功与否,也是保证管线中的物料能否顺利流通或泄漏的“命门”。
在全组人员共同努力下,筛检出近2000片不可用垫片,其中包括装置原始开车后一直未更换过的石棉垫片,以及冷热介质高低温造成严重腐蚀的垫片,还有垫片磅数不合格、法兰螺栓尺寸不对,造成的垫片偏移、损坏等情况。严把质量关,保证每片不合格垫片都被更换,且尺寸磅数螺栓介质必须符合生产要求,对更换过的垫片进行销户检查,为装置提供了安全保障。
由于工作难度大、强度高,张博根本顾不上家里,照顾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佟惠筠一人身上。琐碎的生活和忙碌的工作磨平了当初的爱情,渐渐习惯了老公的加班,孩子刚五个月,她就重新回到岗位。在她眼里,孩子跟事业不是选择题,陪伴孩子跟专注事业并不违背,为了兼顾家庭和事业,佟惠筠付出了双倍的辛劳。
在生产一线比翼齐飞
无论是当操作员还是带班班长,张博都能做到尽职尽责、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在日常巡检中对某些最易发生事故的区域,以及容易被忽略的区域,他都特别注意检查和巡视。尤其是在恶劣的天气和事故多发的区域,更是细致认真,从不在巡检中存在糊弄和侥幸的心理。
一次前夜当班,1号裂解炉、5号裂解炉锅炉给水突然同时低流量联锁停车,使乙烯装置倾刻间由4台炉运转降为2台炉,总负荷由38吨直降至20吨。寒风凛冽,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处理不当装置就会大面积停车,引起管线冻堵,使装置很难开车恢复生产。千钧一发之际,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冷静指挥班组成员积极调整,带领外操顶着寒风进行开停炉的操作。在超低负荷运转情况下,保持压缩分离系统稳定,双烯产品合格采出。经过1个多小时的抢修,装置恢复正常运行,保证了装置持续运行。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忽略了家人。2019年12月31日,当千家万户翘首以盼新年到来之时,装置发生波动,张博坚守在抢修第一线已经两天没回家了。当时女儿感染支原体肺炎发高烧,他在吃饭时间赶到医院,看着已经睡着打点滴的孩子和满眼疲惫的妻子,心里满是亏欠。没等孩子退烧,又火速奔赴装置,与同事们一道投入到工作现场进行紧急事故处理,一干又是一宿,直到消除了事故隐患。
随着今年疫情快速蔓延,乙烯装置检修提前进行,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检修任务,夫妻俩全身心投入到本次抗疫检修中。张博还积极参与车间隐患排查及设备运行状况检查,将诸多大大小小埋藏在设备管道内,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隐患雷”,以全天候、全方位的“地毯式排雷”工作法一一攻破,共上报大小隐患40余起,申报事故的数量和质量都名列前茅。
佟惠筠是一个理科生,本不擅长写作,为了报道检修进度和先进典型,午休期间撰写新闻稿件,常常穿梭在塔罐管廊中寻找素材,用镜头拍下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用笔尖记录下检修过程的艰辛,为圆满完成检修任务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疫情期间幼儿园临时停课,由于检修中接触施工人员复杂,害怕交叉接触后将病毒带给家人,只能把3岁半的孩子送到奶奶家照顾,夫妻俩最放松的时刻就是回到家中与孩子视频聊天,每次孩子都会说:“爸爸妈妈,早点来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