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5-08
浏览: 33
字数: 1564
推荐表: 查看

3700米,与雪山的较量

简要说明 https://mp.weixin.qq.com/s/7ranwsLgncEWpFYcmmhNjw

5月4日,清晨7点,依奇克里克野外营地,西南物探分公司测量工程中心四队整装待发的04班和05班人员登上奔驰车。

一路上严伟不断给对车内的人员做着最后的动员“这是依北项目测量工序的最后一战,从地势图上看,东边登顶道路更崎岖,中途我们还要架设中继站,这个时候的党员先锋岗绝不能拉稀摆带,大家要雄起!”

另一边,5班长马宁也在车内给本组的人员做最后的鼓舞“通过昨天的桌面推演,80道接收点我们预估用时4个半小时,登顶、中途休息、用餐时间不会超过5小时,时间要精确到分,下山的直升飞机可不会等我们,不想当‘山大王’,大家都要麻溜些。”

依北项目共部署测线4条,其中主测线3条,联络测线1条,满覆盖长度72千米,设计接收道11406道,激发点2403炮。对于年工作量超百万测点的四队来讲,显得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越是小项目队伍上下越是重视,小项目、大责任,成为全队的共识。

DQ20-L1K线,总数137道接收点分布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雪线之中,雪山上风云变幻莫测,时而雾气沉沉,时而枯草甸地,时而漫天大雪,转瞬四季风光。

直升飞机受地形和天气影响,停降时间不确定,且分配给测量队的总额只有6个小时,为压缩不必要的开支,测量二组通过前期实地踏勘和卫片分析,决定兵分两路,由东西两侧组织精干小组徒步登顶,争取一天的时间拿下所有测点,再利用直升飞机将人员接回临时营地。

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头两个班长较劲提气的场景。

崎岖山路,草甸地

4班长严伟带领的党员先锋岗一行9人,他们选择从东边登顶,途中要在约2800米的山峰上架设1个中继站。

路程从一段崎岖的山路开始,从平均海拔1400多米的地方向3700米进发,中间需翻越两座锯齿山和四个刀背梁,其余地方都在冲沟里。

连续不断的刀背梁和锯齿山,一层一层的山脊并不高,也就3-8米的样子,每上去一段,大部分地方都靠搭人梯,打好保险绳后再吊人和设备上去。

5月恰逢融雪期,不时有涓涓细流从山缝中流出,又突然转瞬不见,只留下一条条细小的冲刷痕迹依稀可辩。这里的山石经过雨雪的浸蚀更加脆弱,从表面上很难看出地质是否疏松,对于“急先锋”唐军来说,想找到一个适合打牢钢钎絟保险绳、又不偏离测线精度要求的地方非常困难。

赶到预定休息的冲沟时,大家都已疲惫不堪,就着馕饼和凉白开匆匆解决掉午餐,严伟一看表, 比预计超时12分钟,连忙带领中继站人员继续前行。

索性天公作美,一路再无大的障碍,竟提前来到中继站所在地,耽误的时间也补救了回来。

此后一路顺利来到草甸地,眼前豁然开朗,枯黄的杂草密密麻麻的匍匐在脚下,对面的雪山松柏翠绿,“抓紧时间开始测量,能够帮5班测几道也能体现咱守望相助的情谊。”严伟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漫天飞雪,志不移

相较严伟崎岖的山路,马宁这边最大的影响来自于天气。

他们的行程从一片云雾缭绕的半山腰开始,抬头便可以看见雪山,这里的海拔已经有2200多米,为防万一,他们组上馕饼、馒头、矿泉水、睡袋、备用电台、电池,一应物资携带齐全,用马宁的话说这叫天有不测风云,有备无患。

路上一直乌云密布,在登顶3200米后,果然与鹅毛大雪不期而遇,能见度直接下跌到不足15米,“这狗日的倒霉天气。”马宁不由得在心底暗暗诅咒着,立即组织人员停工,寻找安全躲避风雪的地方,裹在睡袋里的众人都祈求这场风雪早点过去。

或许是天可怜见,不到半个小时这场风雪便停止了,若不是脚下突然就堆积起厚达10厘米的积雪,任谁也不相信气候转变竟会如此之快。套上棉衣,大家又踏上了登顶之路。

“测点位置要把积雪刨开,确定下面可以埋置检波器。”

“这里的气候变幻莫测,测量标记上一定要磊好土堆或石块,必须高于20厘米,方便后续兄弟单位找标识。”

一到工地上,马宁就开启了“碎碎念”神功,越是检查不易的地方越要自觉,这是他多年养成的自律。

当天,两个小组顺利在2955桩号处汇合,大家互相打趣道:“我们是一群穿越在冬夏之间的人,游走于黑褐分明的世界里,我们叫找油先行者。”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