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4-24
浏览: 32
字数: 3762
推荐表: 查看

跨界之路

——“福诗华”口罩生产纪事

简要说明 作品评介:《抚顺石化报》在2020年要闻版推出“封面故事”栏目,用较大篇幅报道阶段重点事件,取得良好效果。本版巧妙利用文字、图片、图示,合理搭配色彩,版式设计新颖、有特色,突出了新闻性、政治性,较好地兼顾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阳春四月,花俏枝头,城市也开始舒展“筋骨”。在北天集团口罩生产厂房内,经过压片、切片、上耳带等工序后,一片片“福诗华”牌口罩“走”下了生产线。它们不仅能满足公司员工日常防护需求,还入驻了辽宁销售316座“昆仑好客”便利店,守护远方的安全。

 

重大突发事件极其考验决策层的应变处置能力。抚顺石化果断决策,迅速行动,生产防护口罩自救,以非常之举解企业之困、救地方之急。

 

  庚子春节前夕,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悄悄蔓延。1月20日下午,国务院和国家卫健委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拉响全国联防联控疫情警报。

  1月21日8时,在公司视频会上,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天书极具预见性地要求,相关单位要迅速做好防疫物资准备。两天后,武汉全面进入“封城”状态,全国防控措施全面升级。

  “公司领导预判太准、太及时了,再晚几天有钱都买不到口罩。”公司物资采购部党委书记高云龙感慨道。1月22日,物资采购部紧急购入13300片口罩及酒精、84消毒液、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率先发放到食堂、通勤车、保安等窗口单位,解企业“燃眉之急”。

  然而随着疫情蔓延,口罩作为重要的防控物资迅速脱销。“正月初二我们又定了8万片口罩,协议都签了,供货时厂家却因为地方管控根本发不了货。”高云龙无奈地摇了摇头。

  彼时,公司每天有8000名员工坚守岗位,口罩需求刻不容缓!同时,作为抚顺经济总量最大、对外交往最多的企业,公司能否保证零疫情对于全市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员工安全等不得,企业生产停不得。紧要关头,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集团公司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总体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于1月23日超前谋划,果断决策,利用现有缝纫设备为员工生产防护口罩,进行生产自救。

  1月27日正月初三,受市领导委托,抚顺市卫健委、疾控中心等6个市属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北天集团服装厂会议室,研究部署公司生产防护口罩的相关问题。经会议确认,服装厂具有劳动保护用品生产资质,可以生产防护用口罩。

  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公司迅速组织人员兵分三路齐头并进:一路马不停蹄组织生产,一路跑生产许可手续,一路联系专门机构进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

  由于决策早、行动快,在全国防疫物资紧缺、多数道路管制的情况下,公司仍然从山东紧急购入了最高等级医用无纺布、熔喷布等原辅料。2月4日,第一批10吨熔喷布到货,当日服装厂开始试生产防护口罩,30名干部职工24小时歇人不歇机器连续作业。第一天700片,第二天3000片,第三天5000片,第五天破1万,第十天破2万,直至最高日产超7万片。

  2月9日,第一批公司自产防护口罩发放到员工手中,在疫情蔓延的关键时期无异于雪中送炭。截至3月31日,公司累计手工生产防护口罩249.9万片,不仅基本满足了内部需求,还向中国石油其它单位支援了8万片。

 

  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是企业闯关夺隘的坚强后盾。非常时期,抚顺石化挺身而出“跨界护盘”。

 

  疫情就是命令!面对医用口罩等医疗防控物资紧缺的形势,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战时状态组织有关中央企业紧急转产扩产口罩等医疗物资。2月6日,中国石油闻令而动启动自建口罩生产线项目。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抚顺石化科学研判形势、及时生产防护口罩自救的举措引起了集团公司决策层关注,同时被确定为集团公司“三地四企”口罩生产基地之一。公司全自动口罩生产线项目投资1600万元,共建设5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和1条N95医用防护口罩生产线。其中,国务院国资委调配两条生产线,北斗启明公司捐献两条生产线。

  2月17日,在集团公司党组和抚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全自动医用口罩生产线项目在北天集团工业园正式开工建设。集团公司和炼化板块戴厚良、段良伟、杨继钢、周敏等领导多次帮助协调推动口罩生产线项目,陈求发、来鹤、高键、于万军等省市领导先后到公司实地了解口罩生产线建设情况,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公司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公司领导李天书、刘荣江,副总工程师李宏冰等深入一线现场办公,部署具体工作,解决生产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公司办公室、人事处、质量安全环保处、规划发展部、机动设备处、工程管理部、物资采购部、营销调运部等相关职能部门靠前指挥、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现场协调解决各类问题。项目指挥部每天召开工作协调会,对工程进度、原料采购、设备到货等情况实行24小时跟踪落实,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疫情当前,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国家队”作用,挺身而出“跨界护盘”。

  2月22日,国资委紧急通知集团迅速调配两套口罩生产线支援抚顺石化。中国电子集团党组书记芮晓武批示:这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必须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完成。国资委调配的两条口罩生产线供货方、中国电子集团中电互联公司纪委书记李征介绍,“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锋亲赴生产一线协调资源,按期完成口罩生产线供货任务。”

  “在国资委和总部的支持下,我们‘抢’到了生产线!”高云龙对那段深圳催货的经历记忆犹新。“口罩生产线几乎一天一个价,有些私营企业不惜加钱抢先提货。我们和中电互联的工作人员就在车间里盯着,设备下线后立即联系发货,一刻也不敢耽搁。”2月28日,完成国资委调配的两条生产线发货任务后,高云龙和物采科科长刘义马不停蹄转战南京,盯守中船重工供货的4条口罩生产线。

  与此同时,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公司成功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和《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具备了二类医疗器械生产的资质。

 

  越是艰险越向前。抚顺石化干部员工在危中求机,以特别的责任担当和大爱情怀,主动作为,激发潜能,超越自己,奏响无悔时代的抗疫凯歌。

 

  从零开始生产口罩,并且是在时间极度压缩、物资极度紧张、人员组织极度不便的战“疫”时期,抚顺石化能行吗?

  必须行!“口罩生产线项目既是公司的“跨界”之举,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时代见证,更是我们集体企业的希望工程、朝阳产业,必须全力以赴!”负责项目建设、管理的北天集团那思佳、赵岩、刘恒、宋文富等领导干部天天盯守现场,带领职工实行“白加黑、五加二”工作模式,争分夺秒抢进度,同步推进人员培训、操作规程编制、产品检测等各环节工作,不断刷新“北天速度”,诠释“北天精神”。

  回想起建设、投产历程,北天集团副经理刘恒直言“太难了!”一是建设难,必须快速建设10万级洁净区厂房;二是取证难,医用口罩属于二类医疗器械,资质申报标准高、要求严;三是投产难,首次接触口罩生产领域,维护、保运、生产都是零经验。但是,想到公司两万多名员工翘首以盼的目光,再难也要闯过去。

  2月16日上午,北天集团远大建安公司经理魏英远领命建设10万级清洁厂房。房中建房,难度更大;工期一压再压,时间紧迫。一声令下,魏英远迅速统筹人员、机具,于当日下午集结120人的队伍进入现场。18日上午,他们将库房内原有的130万条编织袋及设备清空后,组织施工队伍停人不停工,24小时连轴转,放线、地面切割……2月26日,厂房基础浇筑完成,两天后立柱横梁安装完毕。

  时间是常量,也是奋进者的变量。“为缩短厂房土建时间,我们在浇筑基础时加入早强剂,引入蒸汽加温、去湿,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千方百计缩短基础养生时间。”北天集团工程管理部职工张龙介绍。

  就这样,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仅用21天,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要60天才能完成的10万级洁净区厂房建设任务;仅用两天半时间为提前到货的生产线搭建了移动式“方舱”厂房。那些天,施工现场的灯光彻夜未熄。

  2月27日14时,第一条医用口罩生产设备抵达现场,无缝转入组装、调试。

  负责生产线安装、调试、维保工作的工建公司派出了由郭建勇、崔宏鑫、张凤光三名集团公司技能专家领衔的技术“天团”参战,确保落地即安装、运行必高效。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郭建勇介绍,口罩生产线是机电仪一体化设备,大约有1000多个零部件。疫情期间,上游配件供应紧张,与主机匹配度不佳,导致调试中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在厂家学习了三天两宿,回来后在现场边学边干。”

  口罩压片过程中,超声波热熔器将三层布料压粘在一起,浅了粘不住,深了就压透了,调整间隙在0.03-0.05毫米之内,比一根头发丝还要细,郭建勇调整螺丝时旁人根本察觉不到他的手在动。

  一天深夜,N95口罩生产线有个弹簧件坏了,如果从厂家发货又要耽误好几天。公司“首席技师”王建挺身而出,在白钢尺上用钻头一点一点挖孔、研磨、成型,两个小时后口罩生产线又恢复了运转。

  为了肩头的责任,现场每个人都拼尽全力。53岁的刘恒连续十几天吃住在会议室,一张沙发、一件工作服棉袄相伴入眠;春节前,物资采购部材料科科长许龙凡的母亲刚刚去世,他来不及整理心情一头扎在现场;疫情期间外来人员较多,为保护家人,有的员工回家时把工作服脱在大门外……

  每名员工、每台装备,像一颗颗螺丝钉、一个个零部件,紧密扣在一起,众志成城,打赢了这场与时间赛跑、与疫情赛跑的口罩项目建设战役。

  “福诗华”这个亲切而有个性的名字,是石油二厂宣传干部毕爽的灵感之作。

  “福诗华”——抚石化,字里行间蕴含着抚顺石化92年“奉献能源,产业报国”的历史积淀,记录了抚顺石化从生产自救到自动化生产口罩奉献社会的难忘岁月。“福诗华”口罩诞生的这段无愧历史、无愧时代、无愧人民的历程注定将载入史册。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