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职工群众
油田公司全面部署、高位推动提质增效之改革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刘红艳
通讯员 张睿
随着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进程的逐步加快,再有几个月,72岁的原油建公司退休职工李英林的退休关系就要转到社区去了。
虽然心里还会对“退休站”有些依恋情结,但李英林知道,推进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顺应养老事业发展趋势、提高保障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疆油田公司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到职工群众的一项改革措施,“这能让我们广大退休人员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社保服务和社会养老。”对于这项改革措施,李英林表示理解和支持,同时,作为新疆油田几十年来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她对“改革只会让企业越来越好”的判断,深信不疑。
一
对于油田企业而言,2020年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有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始料未及的油价暴跌的严峻形势,今年还是中国石油改革的执行年和深化年。而为全面建成现代化“油公司”模式,今年,新疆油田公司不但要全面完成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移交,还有建立西部原油销售中心、王家沟油库接管、电厂关停、引水工程移交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也都在稳步推进过程中。
就在上个月,集团公司将新疆油田选树为上游板块改革管理标杆企业,要求新疆油田推进综合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有效发挥典型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勇当排头兵,推动集团上游改革……
的确,改革对于新疆油田而言,并不陌生。那么企业为什么要改革呢?
二
在一个封闭系统内,热量从热的地方流到冷的地方,是显而易见的特性。但要想把这个过程颠倒过来,就非得额外消耗能量不可,这就是自然界的最高规律“熵定律”。
其实,不论国家发展、企业发展或个体发展,也都可以从这个规律中找到遵循——孤立、闭关自守必然落后,甚至灭亡。如何实现熵减,增强活力,这就需要开放系统,不断吸收外部能量。这就是改革的理论依据。
然而,改革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且,改革的效果还因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初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形形色色的阻力。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企业究竟是改,还是不改?
“必须改。只有不持续深化改革,企业才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创新发展的能力。”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霍进说。
从历史上看,新疆油田毫无疑问是一个老油田;但从发展潜力上看。他又是一个公认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还是因为新疆油田不但不惧怕改革,而且还能直面改革,并善于抓住改革的机遇,企业也因此获得了不断创新发展的新能量。
“实践告诉我们,破解难题激发活力的密钥就是不断地深化改革。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释放出科学跨越、充满生机的活力;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找到解决复杂情况中各种矛盾难题的办法。”油田公司企管法规处处长周红生说。
对于新疆油田公司而言,如何保持企业活力,始终是他们不断研究和不断实践的重大课题。
三
其实,要说新疆油田的改革,最早要追溯到1996年了。
这一年,新疆油田编制了《新疆石油管理局深化企业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建立“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行、规模化经营、公平竞争格局”为基础,以油公司为核心的油田企业集团。
这是新疆油田首次提出“油公司”的概念。
这次改革,新疆油田对油田所属的生活后勤、辅助生产单位进行了剥离改造,对工程技术服务、生产服务、社会服务等业务进行了专业化重组,对部分企业办社会职能完成了分离移交,为油公司模式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1996年的这次改革是新疆油田“油公司”模式改革的探索实践阶段;2000-2007年是“油公司”模式独立运行阶段,2008-2014年则是油公司重组整合阶段。
伴随着国际油田断崖式下跌,并持续低位震荡,2015年油田公司上市未上市业务出现亏损,面对员工收入大幅下降,青年骨干流失严重等严峻形势,油田公司提出打造现代化油公司,开启了新一轮油公司模式的深化改革。
“如果说,以前提出的‘油公司’模式还抽象化、概念化,那么,这一次现代化‘油公司’模式的提出,则更明晰,既有量化的指标,也有支撑的体系。”周红生说。
四
那么,现代化“油公司”模式究竟是怎么定义的呢?
“用一句话可以概括,那就是‘主营业务突出、市场依托充分、权责划分明晰、管理规范明细、资源高度共享、绩效激励精准’。这是现代化油公司总体目标。”
周红生说,可以说2015年至今,新疆油田就正式入进了现代化油公司构建发展阶段。我们提出,2025年实现建成总体目标,同时,也将“油公司”战略列为公司三大战略之一。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克拉玛依是伴随着石油开发而建立起的一座城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也许正因如此,新疆石油人与生俱来便带有敢直面挑战、敢自我革命的基因,在石油行业一次又一次的改革浪潮中,新疆油田也因为总是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享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改革带来的红利。
以2000年那次改革为例。新疆石油管理局的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分开分立后,实现了油公司独立运行,油气产量快速增长,2002年原油产量突破1000万吨,2008年原油产量达到历史峰值1221万吨,直到2019年才被超越。“这一阶段也是新疆油田发展最快、发展最好的时期。”周红生说。通过坚持不懈的改革,2016-2019年,新疆油田率先在这一轮低油价中走出亏损,并且在玛湖、吉木萨尔、南缘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改革就是要让企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就是要让员工享受到改革的红利,获得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周红生说,新疆油田的几次改革,再一次证明了“谁改革,谁受益”的真谛。
五
可以说,从1996年开始,通过新疆油田25年来坚持不懈地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新疆油田先后重组、分离、剥离、改制、移交了15大类69项业务,员工总数从1996年12多万人减少到目前的3.5万人,真正实现了“瘦身健体”,发展质量大幅提升、油田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9月,新疆油田油公司模式被集团公司人事业部立为“油公司模式改革样板”。
从去年开始,新疆油田 公司对现代化“油公司”模式进行了深化研究,完成了现代化“油公司”业务架构,深化机关在大部制及配套政策研究,试点新型作业区建设,稳妥推进大部制改革。下一步,即从2021年—2025年,就是新疆油田现代化公司“油公司”模式基本定型阶段,实现“管理+技术/核心技能+业务外包(第三方用工)”的现代化“油公司”管控模式。
“这就要求我们按照‘主营业务归核化、辅助业务专业化、组织机构扁平化、制度流程标准化、生产运营智能化、考核激励精准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党建生产融合化、加快三项制度改革’九大类16项措施开展改革管理标杆企业加快创建工作。”周红生说。
六
回顾这25年来新疆油田推行油公司模式改革的历程,不可否认,其中既有受挫的经历,也不乏失败的教训,但在改革中新疆油田收获的经验和得到的启示,对企业来说更加珍贵。
一是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是核心。油田历届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改革小组,建立了督查协调机制,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紧紧抓住改革机遇期是关键。利用国家推进国企改革和集团改革的有力时机,充分挖掘运用有利政策,坚定不移地推动油公司模式改革。
三是坚持顶层设计不动摇是保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油公司发展理念和改革思路,公司上下在历任党委的领导下,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目标不动摇,一以贯之,稳步推进。
四是坚持员工利益不受损是根本。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干部员工,按照“员工利益不受损、企业效益不受损”的原则积极稳妥推动各项改革。
五是坚持完善各项配套措施是保障。加强政策研究,配套出台人员安置、资产处置、改革激励等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深化改革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尽管改革从来都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程,但25年来在“油公司”模式中的改革探索和实践,不仅为新疆油田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更让他们对这轮改革的成功和企业度过这场“寒冬”,充满了必胜的坚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