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耕耘在梦想的田野上
(副题)——新疆油田公司2018年至2019年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备忘录前言
刘亚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新疆油田在进入第6个十年后迎来了第三个高速发展期:两个十亿吨级储量的玛湖地区和吉木萨尔地区开辟了准噶尔盆地断裂带以外更加广阔的勘探开发新天地;追梦半个多世纪的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因高探1井油龙气凤的惊天共舞而豁然开朗。
历史性地观察新疆油田六十多年来的奋斗历程,总体来说有三个高速发展期。
新疆油田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期,是1956年到1959年。一片戈壁荒滩在短短4年间就变成了新中国第一个百万吨大油田,占当时全国石油总产量的40%。
当1955年10月29日黑油山一号井喷出原油之后,第一代新疆石油人有一种共同的情绪——渴望。
为什么呢?
1949年8月26日,兰州刚刚解放,彭德怀登门拜访了我国著名的石油地质学家、玉门油田甘肃油矿局探勘处处长孙健初。
彭老总问茶科学家的初衷是:全中国就要解放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必将马上开始,需要能源啊!
毛泽东对周恩来、陈云感慨:“要搞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石油都转不动。” “发展国民经济,石油要大上啊!”
朱德不无焦虑地说:“500万吨钢铁,500万吨原油,我们就能够打败任何侵略者。” “如果没有石油,飞机、坦克、大炮,还不如一根打狗棍。”
而那时,全国的原油产量每年只有12万吨,真可谓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满足新生共和国的需要。
党、国家和人民的迫切需求,化作了第一代新疆石油人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仅6年零29天,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就被发现了,又仅仅经过4年,就撑起了共和国石油能源的几乎半壁江山。
新疆油田的第二个高速发展期,是1991年到2002年。1990年年产量只有680万吨的新疆油田,仅仅用了12年的时间,就连珠炮似地发现了彩南、石西、陆梁、石南、莫北、莫索湾等多个大型油气区,一跃成为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
十年“文革”期间,新疆油田出现了两次“连续三年产量下降”的颓局,这是新疆油田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情况。放眼全国,国民经济更是到了崩溃的边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这时的新疆石油人的共同情绪是“迫切”。
为什么呢?
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开始奔跑。
当时,据国务院相关部门预测,到20世纪末,全国原油产量需要达到2亿吨至2.5亿吨,“八五”和“九五”期间需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30亿吨至160亿吨,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全国范围内,已投入开发的各主力油田都将在十年后陆续进入产量下降期,必须寻找新的储量,开发新的油田,才能保持稳产和增产。
新疆油田第二个高速发展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
全面勘察准噶尔盆地含油气情况;创造性地提出“胸怀大气度,敢冒大风险,立足大凹陷,寻找大油田”的勘探战略。
正是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荒凉寂静了亿万年的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春雷滚滚、油花争妍。
那么,我们今天所处的新疆油田第三个高速发展期的来由和背景是怎样的呢?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之后,中国的油气对外依存度连年攀升。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逼近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达到了45%。国家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一个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
所以说,今天的新疆石油人的共同情绪是“梦想”。
2018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为了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保障中石油增储上产,成立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和吉木萨尔地区勘探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2019年,为了扩展勘探开发领域,指挥部更名为“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勘探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
指挥部的职责是,全力推进准噶尔盆地玛湖地区、吉木萨尔页岩油和南缘地区等重点探区的勘探开发工作,高效、快速、低成本拿下三个大油田,为中石油在新疆地区实现5000万吨油气当量上产、保障国内原油1亿吨有效稳产和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及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做出新贡献。
指挥部的任务已经明确到了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末期——2025年。
这项工作,交给了新疆油田公司来具体负责。
这将是一场历时八年多的攻坚战,这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任务,必将在新疆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需要忠实而完整地记述下这场长期攻坚战的过程和成果。因为这是新疆石油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实践。他们的每一行踏石的足迹,每一手抓铁的印痕,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实注脚。
从今年起,本报将在每年年初推出前一年“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备忘录”。新疆石油人一直干下去,《新疆石油报》就一直写下去,用我们的文字为新疆石油奋进者伴行,为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工作著史!
(标题)风起准噶尔
(副题)——新疆油田公司2018年至2019年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备忘录之一
本报首席记者 刘亚峰
“2018年至2019年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备忘录”是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工作的第一份备忘录。
这份备忘录记述的内容,是国家能源安全建设主战场——准噶尔盆地的起跑历程。
(小标题)一个庄严承诺
2018年6月19日,一个叫做“准噶尔盆地玛湖和吉木萨尔地区勘探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的机构挂牌成立。
这个指挥部是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指挥部的行政领导——指挥部指挥由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新疆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新发担任。
此时,这个指挥部的职能顾名即可知义:主要负责玛湖和吉木萨尔地区勘探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和产能建设指挥协调事宜。
从根本上说,中国人做事的风格是由中华文化的特点决定的:稳妥、扎实,没有把握的事情决不轻易承诺。
而这个指挥部的成立,就是中石油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玛湖地区在“十三五”期间整体探明并建成产能500万吨,到“十四五”末累计建成产能1000万吨、年产原油500万吨以上;吉木萨尔地区 “十三五”后三年建成产能79万吨,到“十四五”末累计建成产能230万吨,年产原油100万吨以上。
这一天,距离新疆油田公司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在准噶尔盆地发现十亿吨级玛湖特大型油藏”的消息刚刚过去7个月零20天的时间。
“油藏的发现”和“油田的建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油藏的发现好比是孩子的诞生,油田的建成好比是孩子长大成人可以挣钱养家了。
“产能”是指生产能力,好比是一个人赚取年薪的能力;而“产量”好比是这个人每年挣到手的年薪。
在目前中国的陆上油田当中,产量达到一百万吨的就算是大油田了;而产能达到500万吨的油田不超过10个。
玛湖地区要在“十三五”期间建成500万吨产能,意味着从指挥部成立之日算起,要用两年半的时间,到2020年底把一个七个多月大的婴儿培养成为中国“油气能源贡献排行榜”前列的“高富帅”。再用5年时间,到2025年底,这个“高富帅”要成长为每年能挣到500万吨原油的行业先锋。吉木萨尔地区也要在2025年成为国内陆上的大油田。
(小标题)一份使命担当
这样的承诺目标,是不是太高了呢?
是的。这种建产速度,在国内陆上油田开发史上是最快的之一。
为什么要这么快呢?
根据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8-2019)》显示:2018年中国的石油表观消费量达6.48亿吨,较2017年增长6.95%;国内原油产量降至1.89亿吨,同比下降1.3%,国内原油产量连续三年下滑,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逼近70%——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原油进口国。
如此之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会潜藏着国家能源安全风险。同时,过度地依赖油气进口,也会影响中国的国际石油定价权。
中石油是中央企业。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由国资委管理。
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当中,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这家企业的自我担当——
企业宗旨是“奉献能源 创造和谐”;企业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企业理念是“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我为祖国献石油”;企业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企业战略是“资源、市场、国际化、创新”。
毫无疑问,中石油就是中国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
在这里,需要插入讲述一段11个月之后的事情——
2019年5月24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了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工作推进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全文刊发的此次会议纪要中有这样的表述:“会议指出,石油企业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真抓实干,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全力做好协调保障,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布局良好、进展顺利。为进一步把2019年和今后若干年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石油企业要落实增储上产主体责任,不折不扣完成2019-2025七年行动方案工作要求。”
也就是说,国家给了主要石油企业一项任务:从2019年到2025年,要进行全国性、大规模的油气勘探开发。
我们可以把这项工作理解为“全国油气勘探开发七年大会战”。
对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宜林表示,要坚定不移加大国内勘探开发力度。
(小标题)一片广阔蓝海
如此大规模战役的酝酿过程,肯定不是短期内的行为。那么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1个月,中石油就成立准噶尔盆地玛湖和吉木萨尔地区勘探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同时定下了高标准的量化指标,而且最终考核时间与“全国油气勘探开发七年大会战”的收官时间相同。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在各级正式的会议上,相关领域的负责人没有明确地介绍过。但是,从指挥部的职责使命来看,它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全国油气勘探开发七年大会战”的先锋队。
“十二五”以来,准噶尔盆地勘探思路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由过去的正向构造带和周缘调整到富油气凹陷,开展凹陷区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
准噶尔盆地勘探思路调整后,进一步深化了对大型浅水扇三角洲的地质认识,这种扇三角洲普遍发育叠置连片的砂体结构,匹配二叠系优质烃源岩,这套咸湖藻类烃源层系全国罕见,生烃潜力巨大,若能配置长垣这样的构造圈闭或者更好的储集层,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侯启军的话说,“那这里便是又一个大庆油田”!
在2018年5月7日至9日召开的准噶尔盆地2018年勘探技术座谈会上,侯启军代表中石油对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工作的深远意义做了简洁而又重要的判断——
准噶尔盆地西部逆冲推覆带包括乌夏断裂带、克百断裂带、红车断裂带,是世界上最经典的断裂油气聚集带,近年来跳出冲断带在玛湖凹陷斜坡、凹陷区发现了十亿吨级大面积、多层位、立体式地层岩性油藏。
另外,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发现了十亿吨级致密油资源。
这两个十亿吨规模储量区的发现,是新疆油田、中国石油、乃至全国石油勘探近年来的重大发现。
同时,新疆石油人加快了天然气地质研究和勘探探索的步伐,“十一五”期间发现克拉美丽千亿方气田,“十三五”期间滴南凸起南带美8井获高产气流,又发现了新的千亿方气区,这对传统富油盆地来说是全新的突破,增加了新的资源量、产能和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现进一步验证了准噶尔盆地勘探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小标题)一种紧迫责任
没错,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是中石油最重要的原油增储上产接替领域。
从盆地资源量看,准噶尔盆地石油资源量达100亿吨,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4亿吨,剩余未动用可采储量3.6亿吨,还有相当一部分控制、预测储量,储量规模较大,若按照非常规资源开发方式测算,可以形成规模效益产量。天然气资源量2.3万亿方,还在不断寻找新发现。
从规划目标看,中石油要求新疆地区加快推进5000万吨油气当量上产工程。这其中,原油上产主要依靠新疆油田。到2020年,新疆油田原油产量要达到1300万吨以上。可以说,没有新疆油田原油产量的上升,就没有整个新疆地区5000万吨目标的实现。
从上游业务发展看,大庆油田开发已近60年,累计生产原油23亿多吨,辽河油田生产4亿多吨,新疆油田生产3.7亿吨,长庆油田生产3.3亿吨。
目前,大庆油田油藏含水率达到84%以上,产量递减率高。鉴于大庆油田产量递减的客观实际,在保持其他油田产量稳定的基础上,为实现中石油国内原油产量1亿吨有效稳产的目标,西部的新疆油田是最重要的上产领域。
中石油原油产量自1995年突破1亿吨以来,已经连续23年保持1亿吨以上稳产。其中,西部原油产量由1600万吨增加到4700万吨,增加3100万吨,有效弥补了以大庆油田为代表的东部油田递减,这其中主要的因素是长庆油田每年上产200万吨,但目前长庆油田已经进入了稳产阶段。
准噶尔盆地是继鄂尔多斯盆地后西部接替东部的又一重大领域,下一步弥补东部递减的首选就是准噶尔盆地,没有第二种选择。
也就是说,中国石油工业的接替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新疆油田身上——准噶尔盆地就是中石油增储上产、实现国内原油有效稳产1亿吨的主战场!
(小标题)一套精良机制
为了一项重大工程而进行的组织机构的设置,类似于运动员为了完成某一项运动而需要掌握的运动能力和技术——
推铅球的发力方式是由下而上:腿部作为动力源,从腰部传动到躯干至肩臂,最后由手部推出。
自由泳则是通过上肢划水产生对身体的拉力,躯干以减小水阻为目的,下肢以运动波峰配合上肢运动波谷的节奏形式产生对躯干的推力前行。
这说明,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运动员需要掌握的技术各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的运动,对躯体各部分的发力方式、配合方式要求可能是大相径庭的。
工程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观察一项重大工程组织机构的设置方式,可以很清晰地解读出工程的生产力发挥的模式和状态——
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指挥部下设五个工作机构,分别是综合办公室、方案编制组、项目支持组、生产保障组和油田管理组。
五个工作机构主要负责指挥部勘探开发生产组织、运行和统筹协调工作。
各工作机构由新疆油田分公司、西部钻探工程公司、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中心相关人员组成。
指挥部及工作机构常驻新疆油田分公司办公,日常工作和生活由新疆油田分公司统筹管理。
比照运动员来解读指挥部的这种工作机构设置方式就是——
新疆油田公司是大脑的指挥中枢,西部钻探工程公司是臂膀,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和勘探开发研究院是提供思维的大脑皮质区、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是眼睛、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是腿脚,中国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肌肉、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中心是肺和胃。
应该很确定了:这个机构完备、战斗力十足的指挥部将以玛湖地区和吉木萨尔地区为进攻的主要阵地,打一场为时近八年的进攻战役。
但是,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指挥部的工作机构没有变,所要攻坚的阵地却突然增加了一大块……
请看《新疆油田公司2018年至2019年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备忘录之二——突现新阵地》
(标题)破题子菜单
(副题)——新疆油田公司2018年至2019年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备忘录之四
本报首席记者 刘亚峰
女排精神,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精神的典型代表。
在普通的中国人心中,女排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长期保持领先甚至“霸主”地位,是因为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的精神所致。
我们当然乐于看到女排精神感染并激励着中国人民的情景。但如果从科学理性的角度来具体分析“女排常红”的现象,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的话是最客观的:“关键是抓好平时的训练……把队员的基本功打扎实……技战术配合……发球环节……一传到位率……4号位强攻的后场保护……”
郎平的话可以归纳为一个词——“务实”。
为了完成一项事业,豪情壮志当然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用专业的方法去完成总体目标主菜单下的一个个基础性子菜单。
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的建设历程,就是不断完善丰富一个个子菜单的过程。
(小标题)立足因地制宜
我们可以将玛湖地区、吉木萨尔地区和南缘地区理解为准噶尔盆地勘探开发七年大会战的北部战区、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
类比我国国防领域——
从互联网公开的资料显示,五大战区作战部队的军种配备、战法研究、训练重点都不一样。
为什么?
因为每个战区的作战环境、作战对象、作战目的不同,所以必须要因地制宜——这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实践。
2019年3月底,作为指挥的陈新发在指挥部第三次会议上,对2019年重点探区的工作进行了周密而长远的部署。
玛湖地区的研究部署工作要延伸到沙湾凹陷,大的图件要包括沙湾凹陷。这个区域的目的层很多,要整体研究、整体评价、整体解剖、滚动建产。
吉木萨尔地区要围绕争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要求,全方位提高组织管理、理论技术、勘探开发、安全环保水平,争取早日建成页岩油国家级开发示范区。
南缘地区勘探西到高泉、东至博格达山前,要立足整个区带、立足大突破、大场面,整体部署、整体研究、整装开发。这与玛湖地区不一样,玛湖是滚动开发,南缘是整体开发。
在外行人眼中,也许石油工作只要具备餐风被雪、战天斗地的奉献精神就一定能够发现大油藏、拿下大油田。但是,从上述文字中,陈新发所谈的内容却与郎平所关注的要点,在性质上如出一辙——
专业的事,需要用专业的头脑和思维。
那么,对这三个战区所需要具体采取的战略战术是怎样的呢?
(小标题)奋蹄不忘看山
对于玛湖地区,需要做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因为玛湖区域的构造比较简单,整体是一个单斜构造,所以要重点研究地震地层、岩心岩相。
陈新发对玛湖地区构造的用词是“简单”。但此“简单”并非常人所理解的“难度小”,而是建立在新疆油田公司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在世界上首次将砾岩油藏进行了规模化破解并取得成功基础上的简单。就如同近程飞行器轨道控制技术,对于中国来说很简单,但对于阿富汗来说就比登天还难。
第二,要研究油藏分布。对三工河组油藏的研究可以向上部地层拓展,一直到白垩系不整合面,都有很好的目的层。
这是一项典型的进攻手段。只研究三工河组,其实是锦上添花。而从三工河组出发向上部地层扩展,才是雪中送炭。
第三,要将中石油“五个一体化”的要求落实到具体施工当中。钻井部署要和取资料一体化,钻井要按照剖面去部署,取资料的目的是建立区域整体地震地层格架,搞清楚岩性岩相的分布,进行立体解剖,不能单独考虑某个砂体。
第四,要超前研究水平井能量补充技术路线,积极开展提高采收率试验,提前启动玛湖开发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谋划和准备工作。
第五,在勘探低渗透砂砾岩时要兼探页岩油,因为风城组烃源岩在玛湖凹陷内也比较发育。
这一招,其实是将玛湖勘探和吉木萨尔勘探结合起来了。页岩油勘探开发的主阵地是吉木萨尔,但如果海军有了陆战队、陆军有了航空兵,那么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将会是怎样的呢?
在对玛湖的勘探开发措施中,我们可以悟出几个关键词:“基本功”“前瞻性”“责任心”——
构造研究和油藏分布,就是类似于排球技术中的“发”“接”“传”“扣”“拦”,这是基本功,中国国家排球队的训练和夹皮沟排球队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切都无从谈起。
所谓“超前研究水平井能量补充技术路线”,是指在一口油井自喷到地层能量小于大气压之后,需要通过注水等外部力量把剩余油推出来的技术。
年轻的玛湖油田显然还远未到运用这种技术的时候,但“未雨绸缪”“长远规划”的态度,是真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的态度。事到临头再做打算,就是事业的大敌。
(小标题)工匠心系祖国
相对于以砾岩油藏为主的玛湖地区,吉木萨尔地区有其独特的难处——
这是一片页岩油区域。所谓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
这其中,既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
翻译成大白话,页岩油就是指“看得见、拿不出”的石油资源,它就像“泼出去之后又渗到泥土和石头缝里的水”。一二十年前,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能够规模性、经济性地把页岩油成功开采出来。
2010年以来,美国在其本土的油田率先做到了——他们因此而不再大量依赖原油进口,进而把“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的交椅转手给了中国。
新疆油田公司在吉木萨尔地区要做的就是:将这片页岩油区域经济而规模地开采出来,在这个技术领域赶上甚至超过美国,为我国页岩油的开发做一个全国性的示范。
为此,需要在吉木萨尔做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开展精细油藏描述,搞清楚油层空间展布。经过多年的科研攻关,新疆油田公司在吉木萨尔探明了十亿吨级的页岩油储量,但是还没有彻底搞清楚这巨量的页岩油分多少层、每层有多长多宽多厚。
第二,进一步提高油层钻遇率,推进高水平开发。泼出去的水能有多深——这是常识性问题,页岩油就是这么薄。
开采页岩油,必须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需要钻头在地层里横着走。油层越薄,钻头钻到油层里的概率就越低。
第三,抓好提速降本工作,努力把产量提上去、把施工成本降下来,确保在低油价时能够实现工业化开发。
“丰年不忘荒年苦”,这是新疆油田公司六十多年来时刻绷紧的“经济弦”。国际油价是波动的,有时波动幅度很大。2014年下半年到2016年,新疆油田公司经历了长达30个月的国际油价低迷,油价最低的时候,已经远低于新疆油田开采成本最低的稀油生产成本了。
面对本就开采成本较高的页岩油,新疆油田公司必须将“成本”作为毫不动摇的战略性思考。
第四,在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同时要兼探石炭系地层,将石炭系作为目的层进行部署。
这招叫做“搂草打兔子”。充分体现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中石油的核心价值观。
这样全面而又细致的科研思维精神,已经被今天的中国所尊崇,人们给这种精神起了一个名字——“工匠精神”。
2019年年底,在面对吉木萨尔页岩油攻关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工匠精神,为新疆油田人赢得了一个崇高的荣誉和一份光荣的责任。
这荣誉、这责任是什么?本备忘录的后续篇章会讲到。
(小标题)匠心胸怀壮志
南缘如诗。
但不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婉约派诗歌,而是舍我其谁、当仁不让的豪放派诗歌。
诗言志——南缘地区的存在,就是大地赐予新疆石油科技工作者谱写迎难而上、接力登攀诗篇的一张宣纸。
高探1井如寒冬中早至的春雷,炸响在天山北坡高陡巨覆岩层之上。油龙气凤的惊天共舞,既为新疆油田人的接续努力增添了信心,又给了新疆石油科技工作者以加倍努力的鞭策。
其实,喷出高产油气流的高探1井出油的层位——白垩系清水河组的砂体厚度在南缘的各个含油气层系中并不算大,很薄、分布也有限。就好比是身高180厘米的人站在姚明、易建联、王治郅、巴特尔、王哲林等人组成的人群中。
这样的比喻当然带给我们的是更大的期望——
是的,如果白垩系之下的侏罗系能够得手,那就相当于姚明加盟了一只社区篮球队。
侏罗系,砂层很厚,如果得手就是难以想像的大场面!
整个准噶尔盆地中,只有南缘地区的侏罗系地层最厚,相对位置最浅。
所以,南缘地区勘探的整体部署和整体侦查,要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是构造问题。构造是南缘最关键的问题,要整体成图、一层一层成图。在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要迅速落实几个可上钻的圈闭。
第二是储层评价。储层评价一直是制约南缘地区下组合勘探的主要原因,所以取资料工作非常重要。
第三是含油性评价。在可钻范围内进行含油性评价,确定更好的含油层,并开展全盆地生油研究。
在本《备忘录》之二当中已经详细讲述过,南缘之难的“第二难”就钻井工程技术。
所以,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要包括异常高压、井身结构、泥浆、固井等各个方面,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完钻8000米深的井。
在地震工作方面,要以落实构造为主,整体部署、整体考虑、分步实施,研究更合适的采集、处理和解释方法,把低速带研究好,不求快,但求效。
测井要围绕在高温高压超深井里面取准资料、准确判断油气层开展研究,加强新技术应用,确定本区的油层识别标准。
在具体的布阵工作方面,要在安集海河背斜、玛纳斯背斜、东湾背斜再部署3口风险探井,加上博格达山前、呼图壁背斜、吐谷鲁背斜、高泉背斜。
这样一来,整个山前构造带的侦查资料就都能够取到,所有的井能打深一点,就尽量打深一点。
这本《备忘录》,并非是在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才进行采写的,而是伴随着建设工作的进行而实时跟进的。
如果是完成之后再写,读者完全有理由怀疑这些工程的思路、布局和措施的真实性,因为记者可以“先射箭后画靶子”——
假如事先的思路、布局和措施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进行过较大幅度的调整才得以实现最终的成果,那不就显现不出这些思路、布局和措施的“高明性”了吗?于是,记者有可能会将这些内容做一些“善意的修正”。
“请忠实记录我们的石油科技工作者为油拼搏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都是奋斗历程的组成部分,我们会尽量避免走弯路,但我们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新疆油田公司副总经理支东明这样说。
请看《新疆油田公司2018年至2019年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备忘录之五——油龙正昂首》
(标题)荒漠变沃野
(副题)——新疆油田公司2018年至2019年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备忘录之七
本报首席记者 刘亚峰
一个油田的终极奋斗目标是产能和产量。之前所有的工作环节,都是为了最后这组数字。
这组数字,关系到新疆油田能为国家提供多少石油、天然气能源,能有多少动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胜利,能有多少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简单地说,这组数字就是新疆油田公司奋斗目标的标识。
打开新疆地图,把黄沙和戈壁砂石覆盖着的准噶尔盆地已探明油气储量的地方用染红就会发现,到目前为止,能够染红的地方只是星星点点。而已经可以开采油气和正在开采油气的地方,是这星星点点中的星星点点。
也就是说,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盆地可以施展拳脚的地方非常广阔。
2019年,新疆油田公司的产能建设和油气开采工作让这些染红的地方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超出了预想的繁花似锦。
(小标题)“能量”双双超额
截至记者2019年12月25日得到的数据是:2019年,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盆地完钻1244口,完成进尺220.07万米,钻井建产能246.35万吨,同比2018年分别提升20.31%、31.67%,预计全年完钻1420口,完成进尺243.98万米,钻井建产能310.59万吨,比2018年提高23.5%。
跨年井和新井产量合计日产6093吨,累计产量74.25万吨。其中,新井产量同比2018年24.58万吨,提升61.31%,预计至年底跨年井和新井合计产量完成110.73万吨,其中新井产量完成63.59万吨,同比2018年提高39.12%。
那么,这组亮眼的数字是怎么得来的呢?
通过精细油藏三维地质建模,明确各油藏水平井轨迹控制难点与要点,准确把握“标志层识别、精准入靶、水平段随钻跟踪”3个关键环节,及时修正地质模型、调整钻井轨迹。
2019年,新疆油田公司水平井平均单井调整轨迹7.3次,同比2018年下降29.8%。截至12月25日,完钻416口井,综合油层钻遇率90.8%。
在玛湖401、石204、陆9等7个高产区块调增产能井74口,涉及进尺13.65万米,产能9.11万吨,提高了方案实施质量。优减风险:累计在车471、J230、页岩油等11个区块调减风险产能井73口,涉及进尺18.58万米,产能30.21万吨,有效减少风险投入。
(小标题)钻井持续提速
钻井工程通过组织管理提速、技术提速、合作提速三项工作,2019年玛湖、页岩油水平井较2018年实现综合提速24%,实现从木到林的突破性转变。
联合多家单位成立提速提效领导小组,设定五个专业提速小组,全面强化和统筹提速提效管理,及时发现钻井复杂情况和生产组织问题,快速分析、快速攻关、快速解决,提高了决策效率和生产组织效率,综合提速效果显著。
在玛湖地区,首次采用“40+50”、“40+70”钻机运行模式,提高钻机效率;继续坚持造斜段优先使用旋导,水平段采用“大功率螺杆+史密斯钻头”解决旋导不足问题;在页岩油地区通过优化旋导组合、推动BPM+定制PDC提速工具试验、规模推广油基钻井液,针对性解决旋导配置不足、难钻地层机速慢等问题。
研发钻井动态跟踪系统,系统实现区块运行跟踪、单井节点控制等九大功能,为钻井高效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钻井高效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制定钻机搬安节点控制管理办法,提升钻井生产组织时效,2019年钻机平均搬安周期16.16天,同比2018年缩短2.41天。
强化问题导向,坚持ZJ40/50钻机实施中完,提升大钻利用率。全面推行中完专打,弥补大钻资源缺口,累计完成205口,完成进尺70.63万米,节约大钻周期6150天。
采用通井测声幅射孔一条龙作业,作业周期从常规修井的5天缩减至3.13天,大幅提高交井组织效率。
(小标题)技术导向引领
大功率螺杆全覆盖,配合使用水力振荡器,取得一定提速效果。从2019年4月初开始,玛湖地区全面推广使用大功率螺杆配合高效PDC钻头组合,全年完成进尺13.31万米,平均机械钻速达到每小时2.54米,同比2018年常规螺杆提高51.22%。
BPM+定制PDC钻头在页岩油规模应用,解决了西部区域直井难钻地层机速慢问题,机械钻速在直井段、造斜段、水平段分别提高129.2%、59.6%、41.9%;推广应用至玛湖1、玛东2等井区,水平段机械钻速也提高61.5%、68.3%,创区块最快纪录,取得良好提速效果。
页岩油、玛东2井区试验油基钻井液,井下复杂显著减少、机械钻速大幅提升,取得阶段性提速效果。页岩油应用油基钻井液12口,造斜段、水平段平均机速较水基钻井液分别提高87.6%、23.8%,同时刷新了水平段单趟进尺、水平段最长进尺2项新疆油田纪录。玛东2井区运用4口,较水基钻井液钻速提高78.98%、完井周期缩短15%。
四寸半钻具试验提速,收效明显。在玛18、玛2井区小三开井眼开展四寸半钻具试验,平均钻井周期83.1天、57.3天,较井区平均水平加快30.77%、50.01%。
(小标题)提速规模应用
钻井生产实际形成的提速经验迅速得到复制推广。形成了玛131、风南4、玛18等区块钻井提速推广区、页岩油提速试验区、玛湖1提速攻关区三种类型提速区块,效果显著。
2019年,玛湖提速推广区平均完井周期93天,同比2018年缩短21.85%;页岩油提速试验区平均完井周期97.2天,同比2018年缩短19.6%;玛湖1提速攻关区平均三开钻井周期61天,同比2018年缩短34.2%。
玛131井区MaHW1319井造斜段、水平段服务创造三开完井周期35天新纪录,较区块平均指标提高44.44%。成功提速经验已在各区块复制应用。
压裂提效以强化问题导向、精细节点管控、保障提效成果为原则,2019年,通过五项技术管理措施,实现压裂协同效率每天3.41级,同比2018年提升30.7%,全井周期平均9.05天,同比2018年缩短20%,其中玛131示范区单日压裂9级,创桥塞射孔压裂单日新纪录,页岩油JHW00321井单井压裂效率达到每天5.47级,创中石油最快纪录,全面领军集团公司水平井体积压裂水平。
(小标题)发挥示范作用
玛131示范区通过厘清思路、找准矛盾、固化措施三步管理措施,推进提速提效,示范效果突出,引领高效开发。
纵向上按照钻井压裂流程,横向上采用质量管理方法,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细致梳理,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提速措施,总结成效经验。
形成“分析梳理—研究制定—固化推广”三步走循环策略,梳理钻井影响因素18条、制定对策15条、推广措施14条;梳理压裂影响因素28条、制定对策15条、推广措施14条。
2019年,精准地质跟踪,水平井靶点误差由2018年的5米下降到3米,油层钻遇率99.6%,较2018年提高15%,平均单井轨迹调整4次,创玛湖区域新低,为钻井提速打下了基础。钻井复合提速,12口井平均钻井周期61.7天,较2018年提速41%;旋导钻进10口,平均钻井周期52天,较2018年提速50%。压裂高效运行,协同效率达4.46级/天,较2018年提升70.9%,超2019年平均效率39.4%。其中MaHW1244井试验大段暂堵压裂工艺,协同效率每天5.43级,创该区压裂效率新纪录。
(小标题)地面高效推进
地面专业克服了部署频繁调整、前置项办理难度大、设计施工资源流失等诸多困难,敢于担当、勇于创新、高效组织、精细管理,以重点场站工程为突破口,攻坚克难,高效推进地面配套设施建设。
按照进度计划日检查、周调度,排查滞后原因,调集资源纠偏;积极跟踪前置手续办理,主动配合对外协调,及时解决铁路穿越、建设用地、专项评价等问题。
百联站、玛131、风南4等转油站按期投产,全力保驾玛湖原油后路通畅。
页岩油压裂返排液暂存池提前10天完工,解了新井投产燃眉之急。玛湖公路因前置项原因,开工延后60天,通过增加队伍、物料专供、优化设计、强化外协等多项举措,抢回延后工期,提前通车助力玛湖高速开发。
充分落实总负责、总指挥、总协调职能,推行联合办公,高效完成前置项,全面掌控钻机、旋导、压裂车组资源,持续跟踪新井投产,保驾生产、高速运行。
统筹生产运行和前置项管理,超前把控需求、精准发力攻关、合理优化调整,高效协调运行。2018年8月启动前置项办理,紧跟政策导向、上下联动协调,保持会战状态、非常规推进重点项目,办理周期较去年同期缩短近50%。2019年上半年,征地完成全年部署的94.6%,较2018年提高23%;8月底水保全部完成,较2018年提前2个月,全力铺平建产快速通道。2019年9月,全面启动2020年前置项工作,保障超前启动,实现良性循环。
牵头完成春季钻机启动计划,协调成立专业化搬迁队伍,集中优势力量,动用钻机178台,提前完成启动任务,开好头、起好步。牵头组织钻机、旋导等关键资源引入,持续跟踪、科学调配、足量到位,全年引入旋导38串、钻机53台,累计动用钻机305台,创历史新高。强化异常管理、及时督促解决、提高纯钻时率,非生产时间较2018年下降12%,纯钻时率占比34%,较2018年提高30%。统筹管理15家单位500辆罐车,统一压裂计划、错峰顺畅运行。
分解全年计划、强化专业衔接、提升保障力度、掌握施工动态,2019年累计投产跨年井684口,累产油33.94万吨,投产新井712口,累产油38.17万吨。重点水平井区块“批钻批压”,避免钻压干扰、减少工程复杂。春季压裂会战后适时分流车组资源,满足采油厂老区增产会战,错峰施工、提高车组运行效率。
深化顶层设计,主持开发业务管理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前置项办理、钻机运行、区块跟踪、节点控制,钻机分析等九大功能,通过大数据、多角度、立体式的分析,实现查摆问题精确化、风险预警及时化、钻井运行智能化,已累计服务11000次,为钻井快速决策和精准发力提供可靠依据。
2025年,是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而新疆油田公司在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的“落子大场面”之举,起跑于2018年——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第3年,加速于2019年。
这个不长不短的阶段性任务和新疆油田公司两年来的努力和阶段性成就令我们想起了一段激荡人心的话语——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相比毛泽东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1930年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的艰难程度,目前准噶尔盆地重点探区建设工作的状况要好得多,新疆油田公司为中石油在新疆地区实现5000万吨油气当量上产、保障国内原油1亿吨有效稳产和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及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做出主战场贡献的信心必然坚若磐石。因为——
无论是过去的革命事业,还是如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只要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只要新疆油田公司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然能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