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12-12
浏览: 151
字数: 1195
推荐表: 查看

从退休认证看老年数字化生活

简要说明 该作品以作者父亲退休认证为切入口,以亲身感受描述了老年人数字时代生活的尴尬,并由此延伸,以小见大,反映出整个社会加速老龄化后老年人的数字化困境。针对众多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茫然无措,作者思考了解决之道,提出保留适度的服务窗口网点和服

从退休认证看老年数字化生活

 

陈勇

      父亲从单位退休后,回到了老家生活,如今已近耄耋之年。为了方便联系,家中最先安装了座机电话。前些年,想让他用智能手机,教了半天,到底不会用,最后父亲只勉强用得来老年机。

      大约10来年前,单位开始开展关于退休人员一年一度的认证工作,认证后才能领退休工资。每年看到退休办发的认证通知,我就给父亲打电话,叫他来单位退休办认证。起初,父亲每年要从老家赶长途客车到单位,先到我家,由我陪着他去退休办;认证完,顺便在我家耍上十天半个月。就这样过了几年,父亲年年都按时前来认证。

      为了方便老年人,前几年开始,退休办通知,老人可以找张认证当日的报纸,加上手持本人身份证,拍张照片后发给退休办,也算完成认证。

      这看起来方便,可难倒我们了。主要是报纸难找,以前街上还有报刊亭、报贩,现在找几条街都找不到卖报纸的人了。大家都用手机,看纸媒刊物的人很少了。报纸不好找,父亲很彷徨,也很费思量。有一年,他是到当地街道办去要了一张;还有两年,他是托邻居家读书的小孩从学校老师那里找的报纸。报纸找到后,又要找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请别人拍照片,再请别人加我微信发给我,我再发到退休办的联系群,完成认证。

      半智能化的异地认证推行了好几年,今年,退休办下发通知,要退休人群下载一个叫做“四川e社保”的APP,自己操作认证。这下又把父亲难住了!凑巧,堂妹回幺叔家耍,帮忙给父亲下了个软件,在我的引导下,按照软件指示操作,父亲听着指挥,对着手机摇头、张嘴、闭眼等,终于认证过关。

      这事给我感触很深,科学快速发展,社会飞速进步,时代大潮浩浩荡荡,然而数字化生活,真的还应等一等脚步蹒跚的老年人。

      一方面,一些传统的服务功能不要过快地退出我们的生活,比如绝大部分中青年已习惯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但大部分老年人仍只会使用现金,造成不便。街道社区的银行服务网点在减少,有的换成了自助柜员机,中青年因使用银行APP,到银行服务点办事的人越来越少,但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需要前往营业厅自己办理,保留适当的网点和服务人员很有必要。

      另一方面,作为亲友、社区、以及银行等有关服务人员,应尽量鼓励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对耳聪目明、学习能力较强的老年人,要多一点耐心,手把手多教几次、教会为止;对确实有困难、难以教会的老年人,要多一点爱心,乐于帮助他们,增强我们自身的服务意识,全面提升智慧助老的服务能力。

      再一方面,有关企业在生产常规老年机的同时,应适应老年人的新需求,开发适合老年人用的大字号智能手机、简化版手机等智能终端,让界面简洁明了,方便老年人操作快捷。

      发展数字化经济,势不可逆,但数字化经济也要关照老年人,不能成为老年人生活中透明的藩篱,让老年人渐渐被数字生活所抛离。

      迎接数字化浪潮的挑战,全社会都应做好方方面面的保障工作,才能让老年人少些焦心、烦心,多些顺心、开心。

      只有踏平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鸿沟,才能更好地让老年人颐养天年、欢度余生。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