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1-10
浏览: 72
字数: 2276
推荐表: 查看

缅甸女孩莎莎妙











冬日的缅甸,二十五六摄氏度,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位于郊区的总部营地温暖宜人。在这里,我看到加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给缅甸女孩莎莎妙带来的人生转变。

 

    冬至这天,我特意去拍摄日出,因为从这一天开始,太阳将越来越柔和。

 

    总部营地大门外是一块一块的稻田——我们的营地被曼德勒的乡村与农田环绕。天没亮,村里就会有公鸡打鸣,长长的打鸣声划破夜空,传递到我们的宿舍,此起彼伏;村子里烧柴做饭的柴火味在清晨笼罩了营地的院落。

 

    远处刚刚抬头的太阳,阳光穿透云雾,照到低头的稻穗上,晶莹的露珠一闪一闪。

 

    一缕薄雾在稻穗尖上舞蹈,在轻风的吹拂下摇摆着。此刻,一阵稻花的清香袭来,好似要把我击倒一般。我不由得闭上眼,深呼吸,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正当此时,一阵摩托车马达声打断了我的遐思。

 

    摩托车由远及近,人也由小到大,“吱”的一声刹车后,我看到一个灿烂的笑容,听到一句清脆甜美而带着缅甸腔的“你好”。

 

    我定睛望去。一个眼睛大大、身材苗条、打扮时髦的缅甸女孩在向我打招呼。

 

    我赶快说:“鸣格拉巴。”这是缅甸语,你好的意思。

 

    女孩笑着,摘下了围巾。

 

    我这才看清来人,吃惊地大声叫道:“是你呀,你是餐厅的……”我实在不记得她的名字。

 

    女孩咯咯咯笑着说:“莎莎妙,莎莎妙。”

 

    “对,对,莎莎妙。”我不好意思地重复着说。

 

    莎莎妙是我的同事,在总部营地餐厅前台工作。

 

    “莎莎妙,这个女孩子也是苦出身”,营地餐厅的厨师长王凤月说,“我第一次见到莎莎妙时,她在8号楼用头顶砂石。她虽然是一个瘦弱的女孩子,干重体力活很吃力,但她很能干、肯卖力,而且透着几分机灵,形象也不赖,正好餐厅缺人手,我就向领导推荐了她。”

 

    因为厨师长的举荐,莎莎妙的命运出现了改变,从做苦力的砂石女工一步一步成为营地餐厅前台,可以说实现了华丽转身。

 

    这个过程,如果放到过去,不用太长远,即使只是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0年前,都不可想象。莎莎妙的人生轨迹很可能也会像她的姐姐一样,干活、嫁人、生娃,重复缅甸乡村大多数女孩子的人生。中缅油气管道的出现,让德耶丹村里祖祖辈辈走着同样道路的人看到了不同的世界,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

 

    莎莎妙是幸运的,赶上了缅甸改革开放的时代,也赶上了中国石油管道企业的到来。莎莎妙幸运地走进了别人羡慕的合资大企业,摆脱了头顶砂石、饥饱不定的生活。

 

    莎莎妙入职后,先是在总部营地餐厅的后厨帮厨。她手脚勤快,干活麻利认真,嘴也甜,很讨大家喜欢。

 

    和许多缅甸女孩一样,莎莎妙天生擅长跳舞。当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组织去北京参加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时,莎莎妙被选中参加了舞蹈队。

 

    当得知能去中国、去北京时,她兴奋得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兴高采烈、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了节目的彩排中。

 

    但当队伍就要出发去中国演出时,莎莎妙遇到了难题。出国要有护照,缅甸的护照到18岁才能办,莎莎妙虽然到了办护照的年龄,但真的要办下来还是有一定难度。

 

    后来,项目部得知莎莎妙的难处后,主动与当地的村长进行沟通。莎莎妙最终如愿申领了护照,到中国参加了演出,并且她参演的舞蹈节目获得了一等奖。

 

    一次又一次的经历让莎莎妙这个说话就带笑的姑娘越来越自信。从北京回来后,她干活越来越投入。

 

    很快,这名大方、得体、温婉的少女用乐观的笑容、优雅的站姿、甜美的声音走到了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总部营地餐厅的前台。

 

    莎莎妙在项目部组织的汉语学习班学习。她很喜欢用汉语来交流,经常用新学到的汉语和我们对话。

 

    记得有一次在营地门口遇到莎莎妙,她就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开始我怎么也听不出来她说的是什么,还以为她在说缅甸语。她说名字的时候,发音是“mi、ji”。我愣神琢磨,又想呀想,后来才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

 

    莎莎妙明亮的眸子灵动而真诚,脸上总是带着笑,灿烂的笑容让她的眼睛更加有了神韵。

 

    我问莎莎妙:“你这是要去上班吗?”

 

    她又是笑着说:“不是的,我今天休息,去曼德勒。”她用手指着头发,比画了一下,大概是要去做头发。因为过几天元旦,项目部有节目。

 

    她又说:“我的姐姐来接我。”

 

    我指着旁边的稻田问她说:“稻田、大米,你爸爸有吗?”意思是问他们家种不种这样的水稻田。

 

    “有的、有的,我的爸爸有大米,有这种大米的”,莎莎妙兴奋地说,“我的妈妈买卖,给我们辣椒。”她妈妈种一些辣椒、青椒、蔬菜,并卖给我们的食堂用,大概是这样的意思。

 

    缅甸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产值占到了国内GDP总产值的60%,水稻是这个国家的主要农作物,每年对外出口200多万吨,而中国是缅甸大米的主要进口国。

 

    莎莎妙的爸爸是地道的农民,莎莎妙是这个家庭唯一挣着工资、旱涝保收的“有钱人”。莎莎妙的爸爸吴妙尼田每次见到我们项目部的同事都很激动,总是说:“莎莎妙,冈奈、冈奈(好)。”我想,这里面应该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莎莎妙是个好孩子,烦请你们多照顾;二是莎莎妙能成为你们的同事,真是太好了。

 

    在莎莎妙等待她姐姐的过程中,太阳慢慢高了起来。爱美的莎莎妙让我给她拍几张像城市女孩子一样时尚的照片。

 

    我欣然应允。

 

    莎莎妙站到路边,背景是飘着稻花香的田野。太阳挂在棕榈树间,透过镜头,美女、稻田、晨光、棕榈树,人与环境相得益彰,我一次次摁下快门。

 

    这时,清脆的缅甸歌曲铃音传来,莎莎妙的手机响了。她停止拍照,急忙发动摩托车,上车时满心欢喜地跟我说,“拜拜,拜拜”。

 

    只见莎莎妙和她姐姐骑着摩托车,一溜烟消失在缅甸的乡村小路上,奔着前方的大城市曼德勒驶去……


莎莎妙


曾经靠做体力活挣钱的莎莎妙


如今在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工作的莎莎妙


越来越自信时尚的莎莎妙


在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汇演舞台上,莎莎妙(前排左一)翩翩起舞


莎莎妙学习汉语很开心


营地附近德耶丹村的日出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