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和主人张伟的故事
我是大白,一辆2010款的两驱CRV,今年十岁,正是汽车的中年鼎盛时期,这些年来,我载着主人一家四处旅游,日子过得别提多风光了。尤其让我骄傲的是,由于主人全家老幼对我呵护有加,我如皓月一般莹白的外表仍旧被保养得犹如新车。
可是,我的悠闲生活在今年年初结束了。年初,我的主人——张伟从庆阳市回来了,张伟是玉门油田炼油专业的高级工程师,担任过车间主任,也干过党支部书记。2019年被油田选派到罗家沟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这次回来,主人对我进行了一整套的保养工作,还给我上了全险,做通了家人的工作,说要我去他扶贫的村里陪他,我心里很忐忑,有一种前途未知的感觉。
经过1000多公里的长途驾驶,我和主人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环县木钵镇罗家沟村。这里山大沟深不说,而且车多弯急,晴天满路的浮土到了雨天就变成了烂泥,这样的路况让我很是惆怅。但是张伟很开心,他对我说,我没来之前,他的交通基本靠走,访问农户时拄个打狗棍,戴个草帽,背个水壶,一天最多访问农户4,5家,可罗家沟村18.4平方公里,有时候一户就是一个山头,家家户户都要走访到,就是一个大工程。自从有了我的帮助,张伟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了,在罗家沟村住房核验的过程中,我载着张伟和村副主任完成的核验户数最多,村里的这项工作后来居上,走到了木钵镇的前列,受到了镇领导的表杨。张伟每天干劲十足,罗家沟村的崎岖山路上都留下了我俩的足迹。我每天不是灰头土脸就是满身泥点,但是看着张伟开心,我也觉得值了。
在今年5月的某一天,我陪张伟来到山沟里一户贫困户家里讲解湖羊养殖的一些注意事项。回去的上坡路上,我的轮胎陷进了修路的浮土里,不管张伟加大马力,把油门踩到底,发动机转速达到了5,6千转,我用尽全力,但是除了开始散发浓浓的胶皮味外,还是寸步难行。老老少少的村民们先后赶到,他们有的垫土,有的推车……村支书派一辆拖拉机来牵引我,60多岁的罗鸿智不顾尘土飞扬趴到车底下给我挂好牵引绳。当我踌躇满志,开足马力,准备利用拖拉机的牵引摆脱困境时,随着身体的一阵撕裂,我的机油流了一地。原来由于天黑视线不清,牵引绳挂到了水箱的挂钩上,我的水箱泄露了。天已经黑了,我只好垂头丧气的等待道路救援了。 等我到县城更换了水箱,恢复了原貌后,张伟驾驶我时,比以往更谨慎了。他会在下沟和上坡的时候更加注重驾驶细节和技巧,我再也没出现过“趴窝”的情况。
也因为在这次故障里,村民们不论老少,不论条件,拿着铁锹,爬高下低在灰尘满天的环境中帮我摆脱困境,他们表现出来的淳朴的民风,让张伟更下定决心,要竭尽全力做好工作,帮助村民们“真正脱贫”。
接下来的日子,张伟用全部精力推动县政府的“养羊种草”的脱贫战略,我和张伟每天奔波在县里、镇里和村里的各种道路上,张伟为了成为农户信得过的畜牧指导员,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养羊知识。主人很认真,也不怕吃苦,他到养羊合作社实地考察,详细记录饲料配方,咨询养殖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为了增加湖羊养殖成功率,我还载着主人和养殖户们去听专家讲课,向县里的兽医请教。张伟发挥学习能力强的特点,从各种渠道汲取知识,并利用茶余饭后,运用养殖平台,建立养殖微信群等途径向村民传播养殖知识。他将主管畜牧的副镇长,湖羊养殖比较成功的村支书,兽医站的兽医等人都拉入微信群,给养殖户们从政策、经验和专业知识多方面“保驾护航”。我知道,他在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养殖户实现“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智” 的成长,从各方面为村民鼓劲加油。后来,随着加入微信群的村民越来越多,我看到张伟走路的样子都带着风,他对脱贫工作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随着一系列工作的展开,张伟的真心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他成了村里的大忙人,在张家的靶场里打麦,在李家的羊圈里检查小羊,田间桌头都留下他和村民的身影。
我也越来越得到村民的喜爱,只要去城里办事,便会有农户给张伟打电话,这个说“张队兄弟给我带一袋小苏打”“给我带一袋食盐”,那个说“把羊驱虫药给我买上”“把小羊开口料给我买上” ……,于是我从“城市越野”被打磨成为“品牌货车”,听到抬饲料的小哥笑主人太能糟蹋车时,我真是深有同感。但转念一想,当张伟不辞辛苦“送货上门”的服务中,他的真心也赢得了村民的心。村民们也会给主人带上几个自产的西瓜,果园里早熟的桃子,院子里的葡萄……瓜果的香味沁人心脾,张伟和村民的情谊也日渐醇厚。
这就是我和主人张伟在罗家沟扶贫的故事,故事还在演绎,还会更精彩……
记者 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