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刘永柯)21岁的彝族小伙邱晓权手捧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姐姐邱秀珍转过头,悄悄抹了一把眼泪。父母过世早,全靠她把邱晓权拉扯大,弟弟学有所成是她的最大心愿:“总算没辜负帮助过他的石油人……”10月20日,甘孜州九龙县乌拉溪镇石头沟村民邱秀珍说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高考录取推迟了一个多月。邱晓权是石头沟村今年考取的7名大学生之一,也是西南油气田公司人才智力帮扶工程受惠者。一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184户村民中,2018年来先后有36名学子考上大学,走出大山。
村支部书记陈云华感触地说:“石头沟村是一个以彝族、藏族、汉族为主的聚居村,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基础教育设施落后,解放前文盲率高达90%以上。长期以来,因贫、因病失学现象普遍存在。”这一切,因为定点帮扶单位西南油气田公司的到来得以改变。
扶贫先扶智。2014年起,西南油气田公司启动对口九龙县贫困家庭学生帮扶计划。2016年,更是将石头沟村所有贫困家庭在读子女全部纳入单位职工教育“一对一”结对帮扶。2019年底累计结队六批次,捐助九龙县贫困学生869人次,金额达100.79万元。
呷尔河东岸,九龙县高级中学多功能运动场塑胶跑道格外醒目。这是邱晓权的母校,也是县城唯一全封闭寄宿制中学。2018年,公司投入援建基础教育专项资金,中学图书馆项目和运动场改造相继竣工。县教体局负责人自豪地说:“这是县城最好的学校。”
马日合和哥哥马布火都在学校读书,父母没有念过书,一家子靠姐姐马呷呷莫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兄弟俩连续6年成为帮扶对象,每年受助金额3000元。2018年,马日合考上西南民族大学彝英双语专业。2019年来,家里种上公司援助的200多株花椒苗,还参加生猪养殖合作社,饲养跑山鸡,日子是越过越红火。马日合的母亲逢人便说,共产党“瓦吉瓦”(彝语“好得很”),石油干部“卡莎莎”(彝语“谢谢”)。
九龙山气田龙004-X1井,实习大学生马羽晋正跟随师傅熟悉高压气井工艺。23岁的马羽晋来自石头沟村喇叭弯组,今年7月刚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毕业。从小目睹石油人给村里带来的巨大改变,也真切感受到驻村石油干部对自己的鼓励和帮助。4年前他在填报志愿时郑重写下西南石油大学。“这是我的梦想。”马羽晋说,毕业后,我就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