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7-31
浏览: 28
字数: 1174
推荐表: 查看

冲刺最后一公里

简要说明 新闻图片现场感强烈,视觉冲击力强,画里画外互动和谐,产生强烈的读者共鸣。

本报记者 陈允长 通讯员 白帆 摄 通讯员 齐永峰 白帆 文


7月19日,在雷61储气库地面工程的施工现场,吊臂起落,车辆穿梭,340名“全副武装”参建干部员工忙碌不停,焊接声、打磨声、起重指挥哨号与机器轰鸣声组成了一首抢建“协奏曲”。


作为辽河储气库群建设规划中的重要成员,雷61储气库在全国同批次储气库建设中第一个开工,项目计划于近期满足注气能力,在冬季发挥采气调峰作用,缓解东北多个市县地区用气紧张局面。


在项目关键冲刺阶段,7月8日,油田建设公司向所辖各单位和部门发出紧急“动员令”,要求全力以赴驰援项目建设,全力保障项目按期投产。


该公司工程安装第一项目部对辖区内施工队伍、施工任务进行了重新布置和规划,紧急抽调了一支20人的施工小组投入“战斗”。同时,材料设备部门迅速行动,各机组所需的施工机具及消耗材料于两天内全部到位,3天内70台焊机进入各自“作战”位置。截至7月10日,该项目先后增加9个工艺施工机组、施工设备100多台套、管理和施工人员130多人。


油建公司干部员工发扬连续作战的铁军作风,全力展开“冲刺跑”。该公司主要领导轮流盯在现场,靠前指挥,现场协调解决制约项目进展难题;项目参建干部员工每天6时出发,在高温和蚊虫叮咬的夹击下,一直奋战到21时才收工;同时,该项目还组建了夜班机组,每天从20时一直施工到第二天凌晨1时。


在投产日期“硬指标”的重压下,他们在“抢”施工进度的同时,各岗位管理人员密切配合,严格管理,“保”质量,“稳”安全,稳步推进项目建设高速前进。


加强管理,严把“质量关”。材料管理人员使用新开发的物资二维码进行材料管理,确保物资使用与设计图纸的一致性,同时保证了材料过程管理的可控性;技术管理人员严格贯彻执行技术规范、标准和制度,按照施工图纸与设计变更通知管理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人员认真执行盯岗制度,并严格监督落实自检、互检、专检的验收三级检查制度。


专人监督,稳住施工安全。大干热潮的掀起,安全管理的压力激增,项目部在加强制度设立与落实的同时,加大安全监督人员的投入。结合施工现场需求,设置专人专区实时监管,并进一步加强吊装、动火、高空、交叉作业等危险性较大作业的监督管控力度。


据了解,自去年11月20日项目开工以来,油建人迎难而上,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在春节前完成了综合用房的基础和变电所的一层施工,利用春节假期对混凝土进行养生,做到“停工不停产”。面对突发的新冠疫情,重新编制项目运行节点计划,连续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抢回耽误的工期。其中,4月份,项目部制定“分段施工、24小时不歇工”施工制度,一个月便完成了8公里双向输气管线和1.2公里的注采集注管道的建设工作,比原定的计划周期缩短了一半。


“大暑大暑,上蒸下煮”,烈日炎炎下,雷61储气库地面工程的建设热火朝天,全体参建人员大力发扬不畏艰险、拼搏苦战、敢打硬拼的“铁军精神”,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确保储气库按期投产!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