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生命在分秒之间的力量与意义
55天有多长?她用手指在头
顶上比划了一段长度:执行完抗
疫任务并隔离完回到家时,小女
儿的刘海已经从额头长到遮住了
眼睛。
从冬天到春天有多久?用
她的 话说, “仿佛 走过了大
半生”。
从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到
现在已经过去了11个月。但东营市
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胜利医院
呼吸消化内科护士长王顺静,仍然
不时地回想起在武汉经历的那个昏
天黑地的“战场”。
“你不怕吗?”有人问。
“不怕,我是党员,又有多
年临床经验,让我先上。”王顺
静回答。
普通人,照亮普通人
说“不怕”的这份勇敢,源
自于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王顺静从未想过会以这种方
式来武汉。在武汉天河机场,山
东援鄂医疗队与福建援鄂医疗
队相遇。“中国加油!武汉加
油!”两队队员振臂高呼。那一
瞬间,王顺静强烈感受到自己与
他人、与国家之间的精神共鸣。
那一刻,与她一起并肩作战的
是来自全国各地的4万名医务人
员,在疫情爆发第一时间白衣执
甲,星夜驰援。
经过3天严格的防护培训和
考核选拔,王顺静成为首批进入
武汉金银潭医院危重病区的15名
“尖刀班”护理人员之一。
金银潭医院,被称为“离炮
火最近的战场”。王顺静所在重
症病区收治的24名患者中,14人
病危、10人病重,这意味着每时
每刻都要有护理人员在身边观察
照顾。每一名医护人员要身兼护
士、护工、保洁等多种角色,每
天交班时已经累到不想说话。但
面对脆弱的生命时,他们又迸发
出顽强的战斗力。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她听到
从对讲机中传出来的心脏按压计
数声。“1、2、3、4……”每一
下都牵动着她的心。因为每一次
按压,都会有含着大量病毒的气
溶胶从患者口腔、鼻腔中冲击出
来,“敌人”就隐藏在一呼一吸
之间,救治医护人员被感染的系
数瞬间翻倍攀升。
最终,这位患者从死亡线上
被拉了回来。她知道,这是战友
们以命搏命、以命换命的结果。
“医务工作者绝不放弃每一
个生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
希望,也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
力。”用生命护佑生命,这是
“尖刀班”的神圣誓言。
本刊记者 巴丽蒙 通讯员 丁媛媛
——记中国石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楷模、东营市胜利医院呼吸科护士长王顺静
王顺静结束隔离即将回到家中。(本刊记者 赵汝国 摄)
“当你看到每个人都在为了
结束疫情努力的时候,就知道结
果一定不会太差。”王顺静说。
当每个普通人挥舞起手里的灯
筒,守望相助,普通人,也可以
照亮普通人。
逆行,一直是常态
说“不怕”,这份自信还源
自于她工作18年来积累的经验。
这次奔赴一线,很多人称他
们为“逆行者”。其实对于医护
人员来说,逆行,一直是常态。
作为呼吸消化内科护士长,小到
输液换瓶、协调日常工作,大到
各种手术和抢救,都要第一时间
冲在前面。这次也不例外,从疫
情狙击战打响的第一天起,王顺
静就向院里递交了请战书。
初到重症病区的几天,她要
面对种种困难——机器、设备等
情况不熟悉,工作流程、团队协
作等需要磨合……当护士长多年
的经验使她迅速熟悉起新的工作
环境,在临床中不断总结救治经
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每一条信
息,确保护理质量。同时还不忘
提醒其他队员做好防护,给队友
做好心理疏导。
重症病区的患者病情变化
快、抢救措施急,尽管每天高负
荷运转,但她不敢有一丁点大
意,不能出一丁点纰漏。护理上
任何的瑕疵都有可能让患者出现
生命危险,“零差错”成为她最
严格的自我要求。
从天黑到天明,从压抑到释
然,40多个日日夜夜,她一直与武
汉同在,与最危险的“阵地”同
在,与全队战友一起交出了“打胜
仗、零感染”的优秀答卷。
临行前,身患渐冻症、一
直奋战在最前线的金银潭医院
院长 张定宇 饱含深 情地说:
“‘尖刀班’的护理队员技术
过硬,吃苦奉献,加班加点,
任劳任怨,感谢你们在关键时
刻伸出有力援手!”
“医护人员要用自己的责
任心,帮助每一个病人渡过难
关。”在王顺静眼里,“生命”
二字有着沉沉分量。不论抗疫期
间还是日常工作中,与死神抢夺
生命,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使
命。
“妈妈,别走”
说不怕,这份坚定更源自于
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四位老人
的孩子。
从武汉回来后的很长一段时
间,王顺静一刻不能离开3岁小
女儿的视线。一次因为要录制党
课,王顺静又穿上了抗疫时的那
身工作服,女儿立马紧紧抱住
她:“妈妈,能不能把这件衣服
脱了,你别走。”这让王顺静又
心疼又愧疚。
9岁的大女儿把对妈妈的思
念都画在了画里,作为迎接妈妈
归来的礼物。知道妈妈在前线抗
疫,她时刻关注跟医护人员有关
的新闻,还会把从网上搜集到的
防护知识发送给妈妈。
在武汉的40多个日夜,只要
一安静下来,王顺静就会想到出
门时父母不舍的眼神。“父母知
道胜利电视台滚动播放的新闻里
有我的镜头后,每天到点就守在
电视机前,一遍也不落下。”
和王顺静父母一样放心不下
的,还有亲自把王顺静送上“战
场”的胜利医院护理部主任董
春。“选择让顺静去前线,因
为她在关键时刻顶得住,有担
当。”董春说。
丈夫唐伟接到王顺静说要
去湖北抗疫的电话时,并不吃
惊。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只要
有需要,王顺静一定会去。王
顺静还记得送行那天,丈夫喊
着“往前冲,不能怂”的口号
给她加油打气。
也许是因为有了这次抗疫经
历,让王顺静比别人更能捕捉生
命在分秒之间的力量与意义。
“我从未想过成为英雄,胜
利,是因为所有人一起作出了
贡献,而我仅仅是他们中的一
员。”在王顺静心里,中国石化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楷模荣誉称号
不是授予她个人的,而是授予一
同奔赴抗疫前线所有基层医务工
作者的,她会带着这份荣誉,激
励自己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