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允长 摄 本报记者 葛勇 驻地记者 李成伟 文
四季更替,春华秋实。
育苗、插秧、返青、分蘖、拔节、抽穗、扬花……从5月至今,历时6月有余,带着稻谷的芳香,10月末,振兴服务分公司曙光地区17590亩农业地的首个丰收季如约而至。田间地头,一台台收割机和拉粮车穿梭忙碌着,到处都是一派繁忙的热闹场面。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仓储基地,经过地秤过重的稻谷,堆成了一个个十多米高的“金子塔”。振兴员工还用口袋筑起了堤坝,防止稻谷散落。机器分离出石砾、尘土等杂质后,稻谷经传送带运输完成归仓。
“辽河谣红海滩蟹田大米,规格5千克……”走进仓库旁的大米加工包装间,记者随手扫了一件成品盒上的二维码,产地、品种等信息在手机上一目了然。振兴服务分公司主打的“辽河谣”品牌大米将进入市场。
2019年11月,经油田公司党委研究决定,该公司正式接管了辽河17590亩农业用地,随后成立生态农业公司,经营农业业务板块。首年水稻种植品种以全国知名的锦稻系列为主,同时开展了700余亩土壤改良和1000多亩新品种推广项目,种植了香米、糯米、黑米等10余个水稻品种。
当下,立足自身品牌建设,生态农业公司积极拓展外部和中石油内部市场,打造品牌是当前的重点工作。另一方面,11月中旬起,500吨大米将陆续进入辽河职工食堂,可满足2021年全年大米食用需求。“我们以前都没有种过水稻,但是让辽河人吃上自家种植的安全、健康、放心的优质大米是我们的初心。”生态农业公司党支部书记刁新梅告诉记者。
目前,该公司共有40名员工。45岁的何雪梅从事幼教行业27年,以前教孩子弹钢琴的手,如今则拿起锄头种地了。早上5时30分,坐着三轮车来到地里,穿好工服,套上衩裤,绑好安全绳,拿起耙子,走在一踩就“噗呲”作响的泥地里,清除杂草;忍着太阳的炙烤,靠双手撑着,直直酸痛的腰,擦擦脸上的汗,再去驱赶糊在身上的蚊子……
“以前看到这一大片啥也没种的土地时,心里也犯怵。但是你看现在,我们的水稻丰收了,河蟹也养成了,还有了外销的订单。”何雪梅笑着说道。
“经过半年多的辛苦付出,如今的收获,让大家感受到这片土地真是一块富饶的宝藏。”该公司员工王一滨说。
以建设中石油一流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为目标,振兴服务分公司邀请了沈阳农科院及盘锦市水稻专家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已经初步制定了建设“四区一基地”的发展规划——生态养种区、绿色养殖示范区、农业产品加工仓储集聚区、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区以及休闲娱乐教育基地。
早在年初时,生态农业公司便启动了“认养一亩地”的营销模式,天意实业有限公司员工潘晓燕是首批认养的客户之一。河蟹成熟季节,她会带着家人和孩子来到这里“采摘”螃蟹,在稻花香中,体会着农耕的乐趣。
秋收工作全部完成后,振兴服务分公司争取到的2800万元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支持资金也将随即启动,全力实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向智慧生态农业转型升级。同时,随着油田公司农业生产机制体制的不断完善,该处计划在5年内逐步实现规划好的目标,建成中石油最大最好的现代化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