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念信仰高度看待执行力
——一谈党员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
海尤聲
“ 让我们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共同迎接2020年的到来。”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 如战鼓催征,时不我待!
执行力,是集团公司主要领导同志近期在多次重要会议、多个重要场合重点强调的话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强化执行方面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身体力行,看见的是行动的力量,感受到的是内心深处的理想信念。
个人服从组织, 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党章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刚性约束。尊崇党章、遵守党章, 是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最基本的政治自觉和行为规范,体现出的是坚定的信念信仰。
写进党章、写进党的制度中的表述,其每一个字都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用鲜血乃至生命凝成的。
“一切行动听指挥”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对“ 执行力”的钢铁般诠释。
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年。国民党军队向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并占领了延安,党中央不得不转战陕北。
临危受命“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邓小平后来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一肩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 对全局愈有利。”
刘邓在命令中说: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
一往无前,源于压倒一切的信念信仰。
刘邓大军如此,其他兵团、军区和各野战军亦如是。他们打起仗来“神法”各异,但对党中央战略部署的态度却如出一辙:讲政治、顾大局; 讲纪律、听召唤; 讲执行,敢扛事!
我们再看看国民党军队里,蒋介石的命令总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折扣”,当一支部队需要救援时,很少有“友军”真正帮忙——胸无全局, 各打算盘, 地盘一个个丧失,及至最后溃不成军。这也是蒋介石晚年总结得失时耿耿于怀的一个大“结”。
在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建成的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用不到三十年时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靠的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如果没有一盘棋思想,各干各的、不听调遣,力量就“集中”不到一起,也就拧不成一股绳,有限的“力量”就会发散、涣散。所谓“优势”也就无从发挥!
2010年12月,中国海油实现国内年产油气总量超过5000万吨,建成“海上大庆”油田,就是集团公司党组举全公司之力,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生动实践。
革命战争年代,违抗命令、贻误战机者军法从事。和平年代,如果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消极怠工、不执行组织决定,一级组织不执行上级工作部署和安排,是违反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的行为,也是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性所不容许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执行力不强,就不是一名合格党员,就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干部。
进入新时代,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据报道, 针对具体改革举措, 总书记要求有时间表, 一项一项抓落实, 并以多种形式督促检查, 指导和帮助各地区各部门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这是总书记“ 抓铁有痕”、“ 踏石留印”刚性抓执行的决心和定力。
执行力不强,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信念信仰“摇摆”的问题。“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邓小平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放在13个显著优势的首位。
有集中统一领导,必定就有坚决听从指挥。这应该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认知。
忠诚是为政之魂,干净是立身之本,担当是成事之要,三者犹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共同铸就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共同诠释着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共同支撑着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海油党组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部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集团公司党组以坚定的政治信仰和坚决的执行力作出了表率。集团总部各部门、各所属单位同样必须按照公司的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工作安排抓落实、强执行。
前不久,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同志在直管干部党的理论与党性教育培训班讲话时指出,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精神和集团公司党组工作部署的执行能力。他重点强调,每一名领导干部都应提升担当意识,培养和树立执行高于一切的意识和态度,以服从组织的决定为天职,确保上级指示和决定等各项工作部署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
新一年,新开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总部部门要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各部门“一把手”要带头转变作风,用坚强有力的执行,带头推进改革,带头落实党组的重要工作部署, 闯关夺隘, 奔腾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