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11-02
浏览: 38
字数: 4048
推荐表: 查看

大山里接到“胜利订单”

——胜利油田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简要说明 :2020年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国企义不容辞、使命必达。作品以细腻的文字、有力的数据、温情的案例展示了胜利油田作为中央企业,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履行扶贫社会责任的示范实践,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员工增强




大山里接到“胜利订单”

——胜利油田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本刊记者        通讯员   

 

11月,黄河三角洲迎来寒冬,白色芦花在风中摇曳,有着“红地毯”之称的碱蓬草铺天盖地,一望无际,形成黄河入海口一道独特的风景。

千里之外,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大自然的“画师”把甘肃东乡、湖南凤凰、新疆岳普湖、安徽岳西等地,也涂抹成一幅五彩缤纷的画卷。

尽管相隔遥远,他们的心却跟坐落在黄河入海口这座国家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胜利油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作为中央企业,胜利油田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履行消费扶贫社会责任,助力贫困地区销售农特产品,带动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扶贫产业打开了一条通往市场的销路,2019年以来累计采购贫困地区产品3200余万元。

“多亏有了大伙的帮助,

生活才有了希望”

菖蒲塘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百果园依山而建,郁郁葱葱连成片。

进入秋季,黄澄澄的橘子压满枝头,青绿的猕猴桃果实低垂,金蜜柚、野葡萄……各种水果长势喜人,也寄托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尽管到了收获的季节,但是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祖辉却舍不得采摘,因为他正在等待一批来自胜利油田的客人。

这个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村落,2014年以前曾是一个贫困村。全村6603355人中有贫困户204673人,贫困发生率20%。山多、地少、水缺、路烂,曾是这个偏僻山村的真实写照。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贫困山区时,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部署,也为这个村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

越来越多爱心人士来到这里,胜利油田也来了。作为中石化定点扶贫县的一个村子,2019年胜利油田与菖蒲塘村建立起帮扶联系,多次组织人员前往当地考察特色农产品,先后从这个村采购了4万多斤猕猴桃以及各种新鲜水果,帮助这个偏僻山村打开了一条通往市场的销路。

2019年底,全村109357人通过产业互助摘掉了“穷帽子”。作为产业互助对象,贫困户张湘玲去年的收入接近3万元。她高兴地说:“多亏有了大伙的帮助,生活才有了希望。”

同样看到希望的,还有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农民。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区深处,这里80%是山,10%是水,5%是农田,剩下5%是道路与庄园。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早期交通比较落后,让这里早在1985年就登上了首批国家级贫困县的名单。

1985年,这个村贫困人口比重占到72.6%,直到2014年,贫困人口占比依然达到30.5%,当时人均年收入不到3800元,在安庆市当地一直是“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石化跟岳西县就建立起结对帮扶关系,2019年国家提出“消费扶贫”的工作思路后,胜利油田与当地建立起联系,先后在当地采购木耳、茶叶、薏米、茶树菇、蜂蜜、百合等当地农产品十余种,采购金额超过200万元。

2020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对岳西来说,亦是如此。

七月份的岳西县,刚刚经历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又面临突如其来的防汛和灾情压力。尽管如此,岳西县副县长艾中华却惊讶地发现,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产品的市场不仅保持住了,销售种类还实现了拓展和丰富。

疫情和灾情虽然限制了出行的脚步,却阻挡不住一颗颗饱含热情的爱心。胜利油田通过网络平台跟岳西县建立起网上采购渠道,让一份份农产品通过邮寄的方式走出大山,也给岳西县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多信心和动力。

从“开门就是景,出门得爬岭”到“开门就是景,公路修到顶”,如今的岳西县不仅摘掉了贫困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消费扶贫带动了当地的“造血功能”,也使得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山还是那座山,新添了百果绕青山;人还是那些人,却变成新时代新农民。

“这是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的重要优势”

今年10月,一辆载满挂面、粉条、木耳等多种农副产品的卡车驶向胜利油田东胜公司。

短暂停留后,这些产品又辗转到下一个目的地——10家采油管理区的30个职工食堂,用于基层一线职工的日常餐饮需求。

2019年以来,这家单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根据基层食堂需求,通过胜大超市从贫困地区采购大量农产品用于基层食堂,每年扶贫产品的采购量达到10余万元。

自从这项工作开展以来,东胜公司公共事业服务中心主任黄卓娅的工作也变得忙碌起来。尽管如此,她依然乐此不疲。

“既能为贫困地区捐献一点爱心,同时还能满足基层食堂的日常需求。”黄卓娅说。

其实,像东胜公司这样通过食堂配送的方式满足消费扶贫,在胜利油田消费扶贫工作中早已成为常态化。

每年,油田都会利用胜大物流平台,结合各单位商品需求实行集中采购,为400余家基层单位食堂进行配送,先后涉及16个贫困县、11个种类、70多个扶贫单品,满足油田各单位对扶贫产品的选购需求。

如何让扶贫工作“扶得准、落地实”?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这个话题一直是胜利油田党委不断思考的问题。

20191月,国家提出了消费扶贫的概念,引导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油田有职工家属40余万人,人员数量多、消费能力强,这是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的重要优势。”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韩辉说。

面对实际情况,胜利油田精准对接各贫困地区的需求,把消费扶贫作为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

油田依托自营品牌超市——胜大超市这一平台,利用“门店、食堂工程、电商”三个销售渠道进行扶贫产品推广。

在超市实体店,他们设立扶贫产品销售专区,通过情景陈列、展板、吊旗等形象展示,让消费者深入了解特色扶贫产品;组织开展扶贫产品推荐会、展销会和对接会,扩大扶贫产品的销售规模和范围。

2019年,胜利油田承办了中石化驻鲁企业消费扶贫甘肃专场对接会。

在这次对接会上,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扶贫办与甘肃省商务厅、胜利油田胜大分公司与甘肃石油分公司,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还对甘肃特色扶贫商品进行了推介,帮助扶贫地区产品搭起通往市场的桥梁。

同年9月,油田还派出人员参加了在重庆举办的“中国石化扶贫商品展销会暨第二届易享节”,签订扶贫商品采购意向近千万元。

在满足“线下”采购的同时,油田还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他们依托“胜利职工e 家”APP网上平台,开设扶贫产品专栏,开展各项会员普惠活动,宣传推介中石化扶贫产品,鼓励广大职工群众购买。

油田工会定期组织扶贫产品团购活动,通过开展“胜利味道”中秋普惠、爱心一元购、会员普惠团购等一系列惠民活动,先后优选近百种扶贫商品,将扶贫产品邮寄到购买职工手中,实现了扶贫工作线上线下齐发力,仅岳西县的产品在网上的销售种类就达到十余种。

尽管如此,消费扶贫由此也带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价格昂贵。而造成价格昂贵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贫困地区多在山区,交通不发达带来的运输成本高。

“面对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对原本就没有显著特色的扶贫产品来说,价格上更不具备优势。”胜大配送中心经理苑永胜说。

针对这种情况,他们一方面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和调整产品种类,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共同需要。

2019年以来,先后对接甘肃、湖北、安徽、新疆等多个省份的16个贫困县,开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扶贫采购对接及销售推广工作,为贫困地区“土特产”打开了胜利油田市场的大门。

2020年,累计采购贫困地区产品就接近2000万元,帮助销售150余万元,消费扶贫完成额较上一年增长70%以上。

“消费扶贫不能吃一辈子政策饭”

“胜利订单”又来了。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有一笔采购订单从胜利油田发到位于甘肃省的一家企业——甘肃安多清真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王芳忙得不亦乐乎。

自从2019年双方建立合作后,胜利油田成为他们重要的订单客户,来自胜利油田的爱心消费帮助这家企业加大了生产规模,不仅保证了牧民收入,也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

不过更让王芳没想到的是,油田不仅帮助他们打开市场,还帮助他们优化和提升产品质量。

胜利油田一直围绕着“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种类、制定合理价格”等方面,帮助这家企业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消费扶贫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只有理顺和畅通这条‘造血’产业,农民才能不再返贫。”胜利油田综合管理部(党委办公室)副主任、扶贫办主任朱荫涛说。

慢慢地,产品质量提升了,市场销路打开了,产品也得到越来越多顾客的青睐。仅今年56月,胜利油田在这里采购牛羊肉等副食品数量就接近11万公斤。

“消费扶贫不能吃一辈子政策饭,让职工切身感受到当地的艰苦,才更有利于两地人民融合与交流,促进消费扶贫工作更好地开展。”朱荫涛说。

基于这一考虑,胜利油田不断探索建立稳定帮扶的长效运行机制,不仅聚焦消费帮扶,还帮助贫困地区提高产品的品质与质量,确保采购订单源源不断。

每当翻看照片,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总让李震沉浸在黄土高原那片荒凉的土地上。

今年10月,胜利油田文联办公室负责人李震作为领队,带队前往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布楞沟村,给布楞沟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了一堂与众不同的书法课。

他们的到来,为孩子们送去了图书和文体用品,送去了石油石化公益课堂,还满足了孩子们探索外面世界的渴望,深受当地政府和学校师生的欢迎。

在消费扶贫方面,油田还充分发挥文化优势,采取“旅游+教育+消费”相结合的方式,创建“实地消费团购模式”,指导各单位定点联系与结对帮扶。

2019年年初以来,包括李震在内,已经先后有200余名劳模和一线职工分赴安徽岳西、甘肃东乡、湖南凤凰等地,参加了“扶贫公益行”活动。

在这趟出行前,李震从新闻中多少了解过贫困山区的情况,但当真的有一天踏上这片土地,亲身感受着当地村民“满眼全是山,出门全是土”的生活环境,他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

也正因为有了这次近距离接触,孩子们稚嫩可爱的脸庞,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总也挥之不去。

如今的他,总会习惯性地来到扶贫专柜前转一转,给亲人买点东西再带回家。他说,就想为贫困地区做点事情。如果再有机会,他希望自己还能有机会走进山区,去帮助更多孩子。

菖蒲塘村终于迎来了远方的客人,乡亲们也以当地最热情的方式进行款待。席间,周祖辉兴奋且自豪地把村民的生活和变化,给客人们一一作了介绍。

他相信,村子好、农民好不只是他的期望,也是所有帮助过他们的爱心人士的期望。在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扶持下,他相信,菖蒲塘村会越来越好。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