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9-14
浏览: 240
字数: 1461
推荐表: 查看

老168,不老的诗行

简要说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油田坚决服从支持国家战略,推动老168平台退出油田开发。作品以蒙太奇的手法,娓娓讲述人们对老168的依恋与不舍,有情有爱有温暖,有很好的代入感,给人无尽的遐思。


老168,不老的诗行

这个秋天注定意味深长。十二年风雨洗礼,老168井组要退出油田开发了。

老168到底有多老,只不过一个纪的时光,也就算是个少年孩童,怎也不能称之为老。可较起真儿来,它却能当得起一个“老”字。

它从古生代或中生代走来,历经两百多万年的沉淀,甚至五亿年之久的洗礼,伴随地球的演化一路迁徙而来,驻足在叫作“老河口”的地方,一路排到“168”这个数字,成就了胜利人“海油陆采”的跨越与梦想。

一条修长的进海路,如挥动的长臂向海洋延伸,通向一座人工岛。一条路,一座岛,连接在一起,犹如擎起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

进海路穿越黄河古道厚淤泥层,通向人工岛铺陈的磕头机,撑起了海油陆采和滩浅海石油开发的典范,从此竖起了一座丰碑——老168。

人说,老168是一个神话,数万年的岁月更迭,胜利人在滩海舞动出橘红色的火焰,用双手捧出黑色的乌金和胜利的喜悦。

一路向海,是向海求生的抉择;一路向艰,是攻坚克难的气度;一路向前,是无惧风雨的求索……冰凌封路,胜利人以井为家;风大浪急,胜利人彻夜维护排险——风霜吹老了容颜,也磨砺了品格;磕头机运转不息,石油人四季坚守,奉献了石油,也奉献了赤诚。

一位渔人由衷地说,老168是采油的,更是避风的,有了它,就少了一分风险,多了一分安全……它就是渔人的避风港湾啊!俺打心眼里感激老168,如果没有它,俺的小命就要交代在海上了……今天,老168要退出了,俺要给它磕个头,磕个带着响的头,要让它真真地听得见,它可是救了俺的命啊!

一位采油女工深情地说,老168是她工作的记忆,这里有她的生活、她的青春、她的爱情,还有她的希望和憧憬……夏日风浪大,冬时冰凌急,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风暴潮里相互打气煎熬过,踏着冰凌、手挽着手跋涉过,寒冬里裹着被子坚守过——说这里美的,都离开了;说这里苦的,都留下了……夜里实在困得慌,就对着夜空放声高歌,唱来唱去,唱得最多的还是那首——《我为祖国献石油》……唱着唱着,唱走了冬天,迎来了春天,走到了秋天,唱出了四季轮回,与老168心念相通了,感觉这里就是家,竟离不开这里了……

一位资深老记者感慨,在一块长约250米、宽120米的狭窄岛屿上,打出67口井,井位沿两条平行线铺开,每5米一口,还包括多口水平位移超过2000米的大位移水平井,从地下数千米深度水平伸向周围十多平方公里的区域,不能不说是智慧和汗水的交融……

一位石油诗人说,大海与陆地的激情一吻,孕育了一个传奇、演绎了一段经典,让这里成了诗和远方……这里流淌的不是石油,流淌的是诉不完的故事,流淌的是胜利的诗行,流淌的是奋斗者的坚守与信念——在海浪的澎湃里,在鸥鸟的低吟里,老168凝成岁月的永恒……

一位管理者坚毅地说,挺进老168,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驱动,也是历史的责任和使命;退出老168,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召唤,更是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担当——进是奉献,退亦是奉献,皆是为美好生活加油!

老168的秋天是诗境的。踯躅在进海路上,两侧的扭工石静默着,扭工石上的鸥鸟静默着,我也像鸥鸟一样静默着,注视着起伏的磕头机,审视着围起来的人工岛,遥望着海天相接的远方……秋风微微起,耳畔飘来艾青经典的诗行: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个人默默踯躅着,在渐浓的秋意里,在扭工石围起来的进海路上,诗行在海的天空回响……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