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真刀实枪的改革; 这是一场持续化的改革; 这是一场有阵痛、有热泪的改革——
吃螃蟹的滋味
樊俊利
天高云淡,秋风乍凉。
9月初的一个下午,在胜利采油厂经营总监周广军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位于原电力培训学校的采油管理五区。偌大的院落,冷冷清清。一会儿,一位身材高大、嗓门高八度的汉子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一楼会议室。
“这是采油厂副总政工师、管理五区党支部书记于洋。”周广军介绍道。
了解到我们的来意后, 于洋陷入深思。
“说实话,当时我们压力很大,心里没底。”说起3年前的改革,于洋一生难以忘怀。
1
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
这是一条不能绕不能躲,还要昂首挺胸前行的路。
2017年3月,作为油公司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胜利采油厂管理五区第一个“吃螃蟹”。接到任务之后,油田组织胜利采油厂、管理五区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中原油田学习取经,回来后立即行动。
首先是要把人力资源优化出来,从管理区三室一中心到班站全部进行专业化整合,重新设置机构,定员定编。撤销基层队编制,管理区直接管到班站,一“竿子”插到底。每个岗位进行工作写实,重新核定工作量,“挖坑”定员。
梳理了“三室一中心”的44项岗位职责,修订岗位责任和工作流程,技术管理职能更加清晰。三室一中心由原来的83人定员46人;注采站职能定位是现场的“油水井日常管理、现场标准化管理”,将辅助工作全部剥离至其他专业化班站,突出一岗多能、一人多岗,进行梳理和重整,人员由210人减到48人;注水站负责注水泵站的日常巡护检查和维修保养,取消24小时驻岗,改为流动巡岗,人员由63人减到12人……整合后形成的注采站、资料化验站和维修站,将专业操作分解落实到相应专业化班站,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责任更加清晰,运行更加高效。
主业用工由454人缩减到155人。
2
这是一场真刀实枪的改革。
这是一场不是一场风、一阵雨,而是一场持续化的改革。
这是一场有阵痛、有热泪的改革。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动了几十年的“奶酪”,无疑在风平浪静的管理五区扔下了一颗“原子弹”。抱了几十年“油饭碗”、爱岗敬业勤勤恳恳的采油人一下炸了锅,议论纷纷。等待观望的有之;疑虑彷徨的有之;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的有之;消极对抗、破口大骂甚至要集体上访的有之……
思想是瓶颈。思想通了,情绪才能顺,情绪顺则一顺百顺。
五区党政班子统一认识后,决定打“雷”下“雨”、吹“风”化“冰”。在厂党委的支持下,分层次召开宣讲会,印发宣传材料,制作视频短片,把油公司改革的观念认识灌输给每一位干部员工。每位班子成员当起了“老中医”,每天跑班站,与员工面对面,为每一名员工把脉会诊,及时化解“疙瘩”,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消灭在一线。
“那段时间,我们常常几天回不了一次家。有时到深夜一两点钟,还有员工打电话、发短信,这时你必须耐着性子给人家解疑释惑。”说到这儿,于洋的声音低了下来,陷入回忆。
他说,宣传贯彻政策那一阵,几乎天天办公室里挤满了人,每天累得口干舌燥,有时候泡包方便面的工夫都没有。“但是每次看到经过自己做思想工作,许多对改革有抵制情绪的员工慢慢想通了,心里着实还是挺激动的。”
“改革就是革命啊!是要付出代价的。”这时,周广军插话说道 。
3
思想统一了,路自然顺畅了。紧接着,他们建立内部市场运行机制,用市场的“指挥棒”调动资源流动。
首先选用最合适的人。按照三室一中心和操作岗位的职能定位,确定岗位人员素质要求,量化竞聘岗位打分细则,让员工对号入座,明确个人去向。让每一名员工在“阳光”下自主选择,通过公平竞争留下精英、留住骨干,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实行“双选”。岗位选人,每一个岗位“明码标价”。明确工作职责和胜任的基本条件、资格条件,从政治素质、业务经历、年龄、学历、考核结果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人选岗位,根据岗位条件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自愿原则报名,公布竞聘流程和办法。
干部竞聘,对于每一名参聘者的任职年限、职称等级、工作资历、创新成果、年度考核、荣誉得分等进行量化打分,按照分数高低依次录用。班站员工竞聘,基本条件为职业技能鉴定为中级工或中级工以上等级,年度测评为称职;熟悉业务情况;具有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年度未发生杜绝类和A类安全问题。量化打分表分为技能等级、工作经验、工作测评和荣誉称号等方面,两项分数高者录用。
自2017年6月19日启动,到7月5日所有人员全部竞聘上岗。这样,经过几个轮回的竞聘155人全部重新上岗。
4
改革的目的不是减人,而是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机制,提高生产率,多出油、出好油。
“骨架”搭起来了,还要充“血”填“肉”。整个运行体制要达到“五化”。
生产运行“智能化”。构建“生产指挥平台+微信移动客户端”的管控模式,以平台为核心,以微信群为纽带,生产、技术一体决策,机关、班组一体运行,中心值守、信息共享、联合决策和协同实施。
技术决策“一体化”。发挥厂地质、工艺专家分析优化作用,厂区两级共同会诊,让每一项决策都体现最高集体智慧。以“三线四区”为核心,开展单井投入效益评价,进行作业效益分级,由“先干后算”变为“先算后干”。
运行管理“市场化”。以管理区为甲方,专业化班站为乙方,建立内部市场价格体系,乙方为甲方提供维修等专业化服务。“一山养二虎”,服务类型相同的专业化班站设置2个,哪个工作质量高、服务好优先录用,“能干的孩子有奶吃”。
激励约束“价值化”。以效益为“尺子”,实施以利润为中心的成本倒逼运行。按时间进度根据利润超缴目标,倒算出各月新井产量、措施产量、老井产量完成目标,倒算操作成本、人工成本、固定成本控制目标,通过规划、控制、评价等五个环节运行管理。
党建管理“统领化”。坚持“三同步”原则,做到“新建行政单位与建立党组织同步设置,调整行政单位与调整党组织同步进行,党务政工干部与行政干部同步配备”,确保基层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按照“宜兼则兼、宜专则专、专兼结合”的原则,每个班站配备1名专职政治班长。
绩效考核分配“效益化”。过去按岗位和系数考核,员工的收益主要取决于单位的工作性质。而现在绩效考核彻底打破系数和人均概念,还原绩效工资本来属性。“不挣钱的和尚无水吃”。过去“论资排辈”发奖金,现在“创效挣绩效”。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主干力量做精做专,实现管理区内部扁平化、信息化、专业化。通过建立配套运行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运转更加顺畅,衔接更加高效。人员由原来的454人减少到155人,优化人员299人,劳动生产率由420吨/人提高到1252吨/人,节约人工成本3389万元,人均管井数由0.99口/人提高到2.95口/人 。
5
人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同时也是稳定的主体。改革也是造成队伍不稳定、产生群体事件的“导火索”“炸药包”。
因此,妥善安置被优化下来的300人,是一个敏感而又关注的焦点,也是令人最挠头的问题。其实,在改革启动之前,党支部就考虑好了。修渠才能放水,否则水满则溢。
起初,这些人每天到管理区报到,三个一起、两个一堆开小会。有的虽然对政策了解掌握,却疑虑重重,担心政策的连续性,瞻头顾尾,患得患失,一天到领导办公室跑几次;有的牢骚满腹,消极抵抗。大多数则持等待观望态度。
“对于员工们的反应,我们也表示理解。毕竟几十年过来了,打破已有的惯例肯定有一个不适应的阶段。”于洋动情地说。
“人不是包袱是财富。当年会战时期石油人舍家忘我,住地窝吃白雪,为石油奉献了一辈子。咱们的石油员工都是油田建设的功臣啊!”说到这儿,这位坚强的汉子眼圈红了。
“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不让一个兄弟姊妹掉队,人人有饭碗!”
修好路搭好桥,各有所为,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充分利用好人才,让每一个人创造最大的价值。
让“离家的孩子找到娘”。他们及时为剥离人员建立“新家”,成立专业化维修站和项目部。同时,为他们找“路子”、树“梯子”、搭“台子”。人人是人才,人人能创造价值。按照个人自愿、单位选择的原则,让部分员工流动到采油厂其他三级单位,岗变薪不变。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鼓励大家走出去创业创效。对于油田外闯市场项目,遵循不同项目不同规则的原则,一事一议。遵从个人自愿、单位选择、用工单位选择的原则,按照报名的先后次序,选满为止。外闯市场人员,需遵循用工单位的管理和奖惩考核。每个人的绩效根据创收多少发放。
起初,外闯项目迟迟没人报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任何时候不能站在员工的对立面。我们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而是冷静地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原来,员工们不愿报名的原因,一是时间长了对岗位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另一方面是“面子”问题。作为央企员工,如今却要低下头来放下身段,干些打扫卫生、站岗放哨“侍候”人的工作,思想堵得慌。
找到了“症结”,五区党支部开出了“处方”,对“症”下药。讲形势摆任务,目前油价低落到低谷,我国70%石油靠进口,油田要体现央企担当原油产量不能降。大家走出去动起来也是为国分忧作贡献。社会分工有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挣回来钱就是为油田挣效益,是光荣的职业。
和风细雨,慢慢融化了思想的冰霜。
“我们动员党员带头,其他员工紧跟着纷纷报了名!最后竟然报多了,还得往下减。”
这样,第一批闯市场人员走出去了,第二批、第三批更加顺利。他们承揽了胜利佳苑物业公司承揽项目,需要34人,其中小区保洁18人,保安16人。和利时安装公司项目输出安装工25人。中石化财务共享中心20人。
6
胜利石油人是“国”字号的正规军,无论再大的困难、再苦的条件,凭借着“胜利精神”一路披荆斩浪,所向无敌,谱写了新时代传承石油精神的新篇章。
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采油管理五区收到了一封来自东胜无棣采油管理区写来的感谢信,对车272注采站站长伊丕林大加赞赏。2018年7月,胜采厂采油管理五区与东胜无棣采油管理区签订业务承揽合同。伊丕林与23名员工告别“娘家”,来到百公里之外的东胜公司无棣采油管理区,整建制承揽车272注采站141口油水井的拉油、巡护和维护保养工作。
“在2018年、2019年油田‘三标’井场验收中,车272注采站141口油水井连续两年‘三标’全部达标,这与伊丕林过硬的业务技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是他帮我们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创效能力。”无棣采油管理区经理马骁对伊丕林给予高度评价。
“在外闯市场,我们代表的是胜采人、胜采精神,要把最好的经验和作风一起带到甲方。”伊丕林动情地说。
借助胜采厂油井井口防偏磨管理经验,他为无棣车272注采站节省材料成本2万多元,赢得无棣采油管理区领导和员工的一致好评。
2018年11月,车古1-1井注氮气开采,施注50万立方米氮气,注气过程高压危险,稍有疏忽就会发生特重大安全事故。在施工的40多天里,伊丕林坚持吃住在井场,从注气到焖井再到放喷每一个环节都亲自操作,出色地完成了保井生产任务。
“不逼自己一下,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潜力。”伊丕林的这句名言,成为注采站员工的座右铭。
针对单井拉油加热时间长,耗电量大的实际,伊丕林积极探索妙法实招,创新改进拉油加热方式,通过先切水后加温的方式来减少油水混合液量,不仅缩短了时间,还有效节省了电费。2月26日,车272-10井拉油加热采取该方式后,加热时间由16小时减少至8小时,节电240千瓦时,节省费用185元。该方法推广应用后,全站的11口电加热井,一个月就能节省20400千瓦时电,节省电费1.6万元。外闯两年期间,伊丕林先后提出合理化建议32条,“金点子”实施11条,为东胜无棣采油管理区累计创造效益100余万元。
赵国辉与宿梅是管理区注采502站工作了20多年的夫妻,目前一位是胜利佳苑小区的保洁员,一位是和利时天然气管线安装工。当时夫妻俩报名时,充满忐忑,怕离开了铁饭碗到时候生活没着落。经过政策宣讲、领导做工作,他们思想转变了,夫妻俩携手来到外闯项目部。
初到新岗位,还真有些不适应,尤其是管线施工时,因为怕机械挖掘碰破其他管线,先用机械挖出部分泥土,然后改成人工挖掘。就这样,赵国辉和同事们用铁锨一点点地挖下去好几米深,有时候累得筋疲力尽,到家倒头便睡。
隔行如隔山,各行各业都有门道和学问。赵国辉认真学习管道安装知识,不到3个月就掌握了管线安装的各项技能要领。
宿梅说:“其实看似简单的事并不简单,但只要用心做再难的事就简单了!”原先以为保洁工作就是扫扫地擦擦灰,但实际上却不是这么简单。在新岗位上,她负责12个楼道的卫生清扫,4天干一遍,每天要来回爬600多个台阶。清广告、扫灰尘、擦扶手、擦玻璃,每一处都要清理到位,干完一个楼道至少要2小时。同时,楼外的地面也要清扫,不仅打扫尘土、纸屑,还有天天割不完的杂草。随着对新岗位由陌生到熟悉,由不适应到应对自如,现在她越干越轻松,下班回家后,也一改之前的无精打采。看着小区焕然一新,楼道一尘不染,她心里非常甜。
2018年11月,在完成了阶段外闯任务后,赵国辉又回到了注采502站。这时,两口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领导说话是算话的!当初不敢外闯就是因为害怕出去后不能回到原单位。当他又回到了熟悉的注采站,拿起管钳当起了采油工,对站上的花草树木、井上的设备设施感到特别亲切。
“每一项工作都蕴藏着无穷的乐趣!有机会我们还要再外闯!”这是夫妻俩外闯市场一年后的感受。回主业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赵国辉再赴无棣外闯。
7
“您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于洋明白我的用意:“当然还是人的问题!”
有三四个员工明知自身条件不过硬,竞聘上岗不报名,外闯市场不想去,扎堆闹情绪,经常到领导办公室泡着,要么威逼耍横,要么一把鼻涕一把泪打煽情牌,就是想得到照顾吃大锅饭。就这样折腾了一个多月,看到大伙要么闯市场走出去,要么在主业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干,拿到了丰厚的绩效收入笑逐颜开。大气候已形成,他们最终选择了外闯市场。
“说实在的,当时头都要炸了!又烦又恼,但为了工作,为了员工切身利益你还得笑脸相迎,耐心细致。”
是啊,当一名干部不容易,当一名负责任的基层干部更不容易!
第一个吃螃蟹的滋味是酸咸苦辣甜。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条路走对了!”说到这儿,于洋脸上荡起了微笑的花儿,那是风雨过后开放的一朵花儿,清新艳丽。
作为全油田油公司改革的“先锋兵”“试验田”,胜利采油厂管理五区成功了!为油田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积累了经验,为油田登山爬坡、扭亏为盈打好了基础。
夕阳西下,余晖映照。于洋送我们出来,那双大手有力地挥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