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大白菜
杂说大白菜
敖秉志
霜降以后,锦州的大街小巷卖大白菜的车辆渐渐多了起来。每每看到各式各样贩卖大白菜的车辆围着或多或少的买菜人,每每看到花坛围墙或者楼前楼后的空地上晾晒的大白菜,脑海里便会闪现出这样的一句话:购买、晾晒、储存、腌渍大白菜是锦州人冬天里割舍不掉的情结。
大白菜是远古人类采集的植物之一,在距今约7000年的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里,就出土了瓮藏的白菜种子。古语说:“初春早韭,秋末晚菘”。据《本草纲目》解释:“菘性凌冬晚凋,有松之操,故曰菘,俗谓白菜。”霜降以后,白菜味道最鲜,故赞美“秋末晚菘”。
民间有“百菜不如白菜”之说。从一些资料上我们可以得知,大白菜营养丰富,除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外,还含有微量的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和抗坏血酸等成分;并且产量高,每亩10000斤以上,还耐贮存,价廉物美,是冬令蔬菜中老百姓餐桌上的佼佼者。锦州人包饺子,涮锅子,做炖菜,甚至于蘸酱菜里也常见它的身影。
大白菜在我们家最常做的就是白菜汤。做汤菜用的大白菜只要不是过于老的帮菜就可以,通常是不用炝锅的,炝了锅的白菜少了些许的清香,做白菜汤时候配上一点豆腐和粉丝,条件许可的话再加上一点海米,没有的话也可用虾皮代替,味道会好很多。当然,要想让汤的味道更好一些,最好是用高汤,如果没有可以在锅里放上一些五花肉,或者放汤里一点猪油,这样做出来的白菜汤保证让你大快朵颐。
大白菜不仅是一般寻常百姓家最爱,在过去的皇宫里也常常粉墨登场。溥仪弟弟溥杰的夫人爱新觉罗·浩曾经写过一本叫《食在宫廷》的书,书中说皇宫里对大白菜一样青睐有加。在这本书中,记录清末几十种宫廷菜中,大白菜就有五种:肥鸡火熏白菜、栗子白菜、糖醋辣白菜、白菜汤、暴腌白菜。后四种,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的家常菜,而肥鸡火熏白菜,如今很少见。据说,是乾隆下江南时尝过此菜之后甚为喜爱,于是便将苏州名厨张东官带回北京,专门做这道菜。看溥杰夫人所记录这道菜的做法,并不新奇,只是要将肥鸡先熏好,然后和大白菜同时放进高汤里,用中火煨至汤尽。
大白菜的叶子、帮子和菜心,都可以吃,白菜头不能吃,却可以种出漂亮的白菜花。记得小时候,母亲把吃剩下不用的白菜头泡在一个水盘里,过了一段时间,白菜头上就会冒出黄色的白菜花,这样的花在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让人格外喜欢,让人的心里感到温暖。
如今,年轻人很少有人再购买和储存大白菜了,在街道上见到围着白菜车的人基本是50岁以上的,因此也没有了过去那种全民冬储大白菜的盛景,但是,大白菜依然是锦州人冬天里少不了的一种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