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9-27
浏览: 41
字数: 2658
推荐表: 查看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

——记公司劳动模范、焦化联合车间焦化生产副主任杨朝峰

 

心中有梦想   脚下有力量

——记公司劳动模范、焦化联合车间焦化生产副主任杨朝峰◇ 刘闯

实干敬业、勇于创新,这些新时代劳模精神在焦化联合车间焦化生产副主任杨朝峰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常说,学习是奋斗的标配,行动是成功的捷径。

        一身工装的杨朝峰亲切、随和,接受采访时话不多,倒是他的同事们,抢着说他的管理之道,说他的钻研精神,说他的技术水平……不禁让笔者更加好奇,这个年轻的生产副主任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大半个上午,笔者一直跟着杨朝峰巡查装置现场,看着他投入工作的专注、看着他和工艺人员讨论生产问题时的一丝不苟,这个年轻的管理人员才真正在我眼前鲜活起来。

入职12年来,车间装置由少到多,技术不断进步,现场环境日益改善,杨朝峰也由一名刚入厂的学生成长为装置的管理者。

有人说,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岗位有深厚感情和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把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当成“必需品”。这一点,杨朝峰给出了最生动的诠释。

        为了提高专业技能,除了向装置设计手册、延迟焦化技术问答、设计规范学习外,杨朝峰不放过每一次现场学习的机会。当生产遇到问题时,他总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总是深层次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久而久之,杨朝峰从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杨朝峰认为,作为装置的管理人员,对自己负责的装置要弄懂吃透,掌握现场工艺流程只是基本功,只有掌握了装置的工艺特点和设计初衷才能驾驭好装置。

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潜心学习,如今的杨朝峰熟悉装置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根管线、每一处密封点……同事称他为“技术大拿”,不管是工艺、设备还是仪表方面的问题他都样样精通。

“只要有他在现场,心里就觉得非常踏实,感觉有主心骨……”焦化联合车间工艺员谢一博如是说。

        比别人多用心、多思考、多行动是杨朝峰的工作标签。在与车间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杨朝峰先后完成了针状焦装置关键设备油浆过滤器程序优化,提出了在线更换油浆过滤器的方案;参与改造一套针状焦装置,使其不再依托一套焦化装置具备独立生产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针状焦的生产条件,为公司针状焦产品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在杨朝峰眼中,遇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勇气。污油回炼一直是困扰各石化企业的难题,如何最大量、成本最低、效益最大地回炼各类污油也是各家企业都在研究的课题。作为全厂处理重质油的重要工序,焦化装置一直是污油回炼的首选装置。杨朝峰作为车间生产副主任,通过不断优化二套焦化装置操作条件,改变污油回炼流程,将污油回炼方式由放空塔回炼改为分馏塔回炼,在保证装置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最大量回炼重质污油。每月装置可以加工污油3000吨,既为公司污油处理找到了一条合适的加工路线,也节约了污油处理费用。

        焦化装置放空系统一直是困扰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难题,放空塔顶空冷在冬季堵塞严重,冷却效果差,焦炭塔工序被迫延长,装置面临停工的风险。针对放空系统出现的问题,杨朝峰认真分析放空系统的运行工况,发现装置为适应低负荷运行、减少操作变动数量,采用了36小时生焦周期,放空系统的使用次数表面上是降低了,但放空系统使用时都是在超负荷运行,超出放空系统的设计值。通过对装置能耗、运行情况的认真分析,他建议将装置生焦周期改为24小时。生焦周期的改变不仅降低了放空系统的负荷,改善了空冷运行效果,同时还延缓了焦炭塔顶、分馏塔底的结焦速度,装置分馏塔底清焦频次由一月一次变为一季度一次,除焦系统故障也大幅降低。此外,杨朝峰还与同类装置放空系统进行对比,向北京设计院设计人员请教,提出通过提高空冷入口温度的方式来提高空冷冷却效果。该方案实施后,有效解决了放空塔顶空冷管束堵塞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困扰焦化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难题。

2019年,对杨朝峰来说是异常忙碌的一年。为做好大检修工作,杨朝峰提前入手,做好检修方案制定、风险辨识等前期工作。装置停工时,针对一套针状焦装置现状,杨朝峰带领工艺人员制定了从放空系统收柴油入原料预处理系统的方案,保证了装置停工过程柴油的冲洗效果。他还组织制定了容器和管线的除臭钝化方案,有效解决了停工过程中异味产生,同时去除硫化亚铁,保障了停工期间检修动火安全。各种方案的制定和落实使一套针状焦装置实现了安全环保停开工。

针对二套焦化装置停工,杨朝峰结合2016年该装置首次停工时出现的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精确计算渣油罐存,停工时间与计划时间相差0.5小时;针对吸收稳定重沸器存油,配制临时管线50米,用粗汽油泵抽空重沸器内存油,减少排放轻质污油60吨;针对封油罐内存油,配制临时管线至污油线回收;针对检修中要动焊部位,停工时重点进行清洗钝化……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为装置停工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9年,杨朝峰面对的另一个挑战是15万吨/年针状焦装置开工。15万吨/年针状焦装置由于工艺的特殊性,没有现成的工艺包,他依据原有装置特点,结合烘焦新技术,共审查PID图纸55张,装置PDMS配管流程图2.2GB,提出修改意见80条,从设计上保证了装置工艺的可靠性。装置建设后期,杨朝峰带领班组员工积极进行施工尾项处理,开展三查四定排查,累计查出问题244项,为装置安全开车提供了保障。

参与新装置开车,这是一份信任与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针状焦是公司的特色产品,做大做强高品质针状焦产品是焦化人一直努力的目标,作为焦化联合车间的一分子,杨朝峰感到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开工过程中,杨朝峰白天安排班组人员进行装置吹扫、设备试运,处理各种问题,晚上还要与仪表自控人员完善装置控制方案、油浆过滤器程序、SIS控制方案等。每天从早忙到晚,装置从上爬到下,流程从前看到后,体重整整减少了10斤。

在装置引油浆升温过程中,出现辐射泵抽空的问题,杨朝峰带领当班员工反复操作,一直工作到凌晨五点,最终通过将原料塔罐增设增压线,加大油浆循环过程中机泵入口压力的方法,使机泵抽空现象基本消失,保障了开工进度。第二天来接班的员工看到他熬红的双眼,劝他去休息会儿,他笑着点头,转身却向现场走去。9月14日11时,看到15万吨/年针状焦装置生产出第一塔焦,杨朝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如今,针状焦装置可同时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用针状焦和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针状焦。但杨朝峰并不满足现有成绩,他积极与国外同类产品找差距,为提升针状焦产品质量不懈努力。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杨朝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凭着努力和担当,实现着自我价值。谈及未来,他信心满满地说:“作为新时代的石油人,我会以昂扬的斗志不断奋斗在新的长征路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