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抗疫,他们在岗位坚守连续奋战超过50天
1月29日一大早,相博从哈密火车站乘车返回了鄯善红台工区。他说,特殊时期,作为工区主任必须在岗,这样心里才踏实。
1月22日开始,工区书记武耀祖就开始连轴转,短时间内,他组织人员完成了工区所有员工、家属和区域内承包商的摸排工作,各项防疫措施逐一落地。也是这一天,工区副主任于靖之结束休假返回工区,针对开发技术人员短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现场管井措施。
红台是油田天然气主产区,远离鄯善生产基地,地处著名“百里风区”腹地,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这里就像个“孤岛”。非常时期,鄯善采油厂红台采气工区党支部带领11名党员和26名员工,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油气生产,让党旗在“孤岛”高高飘扬。
抢 险
2月1日至10日,工区发生了四次油气管线泄漏。
疫情防控期间,土建队伍和挖掘设备难以到达,油气生产却不等人,怎么办?
每次泄漏发生,相博、于靖之就带领工区大班人员、站外巡检工和保运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铁锹、洋镐、铁桶这些平时最普通的工具,此时成了他们手中的抢险“利器”。为了缩短寻找漏点时间,大家每次都分工协作:多数人员分成四批,轮流挖管线;其余人员用铁桶收集溢出的污水。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温度逐渐下降,每挖一锹泥土都又硬又重,可大家依然干劲十足。2月初,红台最低气温都在零下20度左右,连续两次抢险都在晚上11点左右才结束。
工区党支部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油气上产的坚固堡垒。在生产现场,大家克服井多、面广、人少、工作量大等诸多困难,党员冲锋在前,员工奉献为先,大家勇挑“急、难、险、重”工作,确保工区油气生产平稳运行。
坚 守
疫情面前,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靠党员们身先士卒的行动体现着、诠释着。
工区平均3天就要进行一次混烃拉运。车辆驾驶员和押运员都来自疆外,装车员就成为高风险岗位。
为了最大限度防止感染风险,党支部把口罩、一次性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优先配发给装车人员。
党员闻磊主动靠前,与装车女员工康娥一起检查司机证件、测量体温、对车辆消毒。工区开发技术组承担着200余口油气水井的资料汇总分析、故障判断等工作。
党员胡元军白天跑现场,晚上加班整理资料,1个人扛起了平时3个人完成的工作,妻子和孩子来陪他过年,每天看到的都是他忙碌的身影。
在哈密休假的党员张旭、焦占龙、鲁平也站了出来,为居家留观的员工和家属,当起了“服务员”和“快递员”,让大家感受到了组织温暖和关怀。
疫情防控期间,从党员干部和普通员工,大家都默默地选择了坚守和付出。
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轮班倒休,杨洋、李欣睿、张明宇、王钰、窦义扬等已经连续在岗60天。王钰的孩子年前回到哈密,她答应孩子休假后回去好好陪陪他,但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她食言了。她说,这是特殊时期,需要我们共同坚守。
武耀祖告诉记者,工区目前在岗的37人中,其中32人在岗时间超过了5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