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9-26
浏览: 33
字数: 3807
推荐表: 查看

七月,我们都在参加“高烤”

工作有激情,人人是火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简要说明 该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立得住的细节立体刻画出热火朝天、坚毅拼搏、攻坚克难的检修场景,文章极大的鼓舞和引导了广大参检干部员工的参检热情,讴歌了参检人员的敬业精神,为公司广大参加检修的员工树立了一个个令人敬佩的工作楷模。文章

七月,我们都在参加“高烤”

——工作有激情,人人是火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七月流火,横跨三伏天的夏季气温一天天地在攀升,一动不动都逃不过一身汗。炼油装置大检修现场,来自祖国各地的兄弟单位充分体会到了西北盛夏时节的干燥和炙烤。而对常年工作生活在此的宁夏石化干部员工来说,每个人都早已有了参加“高烤”的丰富经验和心理准备。但无论适应与否,面对停好、修好、开好的检修目标,面对浩瀚繁杂的10224项检修项目,面对45天的紧张工期,忙碌的参检人每天都在用奔忙不停的脚步、工服上的汗渍和步步把关的严谨诠释着“高烤”中折射出的一种石油精神:工作有激情,人人是火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这场硬仗 党员干部带头干

 

      “检修期间,机动处就是一座‘空城’,所有人员全部出动到现场,现场就是我们的办公室。”骄阳下,机动设备处处长陈攀峰风趣地说道。此时,他正带着设备管理人员马立明在催化装置下与施工管理人员沟通检修相关事宜。为了提高管理效率,他专门买了一辆自行车,除了必须参加的检修会议,他每天七八个小时地骑着他的“宝马”奔波在现场各个作业区。

       2020年度的装置大检修不仅时间紧任务重,更为重要的是它承载着宁夏石化高质量发展的责任和希望,是一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硬仗。面对未来,“必须实现装置‘停好、修好、开好’”是所有参检人当下共同的目标。

       面对硬仗,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带头当先锋。各级党组织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全面进入“战时状态”。

      “今天,我们现场解决了丙烯塔进料管分布器和塔内件安装时发生冲突的问题。”看到催化装置旁的送水点,刚从丙烯塔内钻出来的姜磊赶忙抽空接了一杯水。为了保证技改项目高质量完成,他每天都带着科技处人员时时跟踪施工进度,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意外和棘手问题。

       闷热的密封件厂房内,有着30多年工龄的密封件工、党员宋绍钧正“猫”在缠绕机上专心致志地给垫片绕钢带,身旁的工作平台上大大小小的垫片堆摞的像个小山。为及时赶制出大修需要的密封垫片,六月起宋绍钧就主动放弃休息,连续40多天加班加点的坚守在生产岗位上,一件件标准成品从他的手中流向现场每个角落。

      “我是党员,党员承包的设备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零故障。” 炼油厂水汽车间601单元横三班锅炉班长高新红说。炼油装置停车、吹扫的锅炉蒸汽需求量大,为保证炼油厂大检修进度,高新红在大检修中主动承担了班组锅炉中低压泵的运行维护工作。即使他因工作任务繁重而忙得不可开交,也要坚持亲自去中低压泵房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测一测。

       为了保证检修期间人员物资安全,物资供应部成立了安全监督小组,炼油库区的五名党员主动请缨,除了完成本职出入库工作外,每天现场巡回检查必不可少。

       这样的党员、这样的党员团队随处可见。他们就像是一面面移动的党旗,飘扬在检修现场的每个角落。责任越是重大,信念越是巍峨。烈日炎炎下,他们带头上阵,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困难面前有我们  我们面前无困难

 

      “工艺交出的那段时间,他们每天的微信步数都在三万步以上。”在检修现场,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被大家称作是检修现场的“跑男团”。他们步履匆匆,滚烫的地面上,留下了一串串他们带油、带泥、带汗水的坚实脚印。

       他们当中,有连续9天、10天坚守现场不回家的韩杰、郑培;有身先士卒的付满平、谢騫;有带头攻坚的老班长张卫红、陈银平,还有不怕吃苦的青年刘帆、罗云峰、江川、黄晨……

而他们,仅仅是“跑男团”中的部分缩影。

       吹扫重油系统是工艺交检修诸多环节中的一项艰巨任务。系统里的重油必须用蒸汽从侧线分支吹到重油塔里,再通过塔底泵“甩出来”,系统流程长、换热器多、死角多,重油黏度大,附着力强,而装置蒸汽用量紧张,压力等级提不起来,吹扫起来着实不容易。需要粗洗、二洗、三洗……如此循环往复多次,才能彻底价将系统“拿空”。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一联合车间工艺班组和白班人员联合起来展开了攻坚任务。

       为了保护调节阀,他们先吹付线,再吹主线,第一遍吹扫先把“大油”赶出,第二遍起憋压吹,一点点将管壁附着的残余重油一点点扫净。很多低点导淋已经被结焦的重油堵死,他们就用钢钎、榔头一个个疏通。遇到结焦严重的导淋,需要花费2、3个小时才能疏通。时间紧、任务重,为了按节点完成,他们连天昼夜地干,二十多人的突击队,每个人的脚底都磨起了水泡。“一天睡眠不足5个小时,不敢坐,一坐就感觉要睡着,脑子都转不动了。”带头人郑培说。他们反复吹扫了六遍,24小时轮流坚守现场,直到系统内300多个低点导淋,任意打开其中一个,都能冒出蒸汽,他们才算是圆满完成了任务。

       对工艺人员而言,不仅要承担检修中的清洗、监护、配合工作,还要总结检修中发现的问题,留下资料、完善方案,为日后开工和优化运行做准备。“感觉每天的时间不够用。”负责着常压、气分、MTBE三套装置的付满平感言。对他来说,“我们面前无困难”更是一句贴合现实的话语。“因为这是我的属地,我最清楚该怎么办。”

 

                     排除万难 保证检修按节点进行

 

     “小安的‘扎染’工服款式全公司是独一份。”安检公司铆焊一班班长王占河拉着组员安新鸿的工作服打趣地说道。

       安新鸿的工服已经完全看不出本色,清理完常压装置的6台换热器后,满是黑乎乎油泥污渍的工服就根本没法再穿了。安新鸿只能用烧碱才能洗去油泥。

       常压装置12台换热器的拆卸、抽芯、清洗、回装是安检公司铆焊一班和二班的检修任务之一,也是难度最大的任务,需要拆卸的大螺栓至少有几百个。由于常压装置运行压力高、温度高,换热器上的螺栓几乎是“黏”在了一起。拆卸起来极其困难。一般的风动扳手上阵,螺栓纹丝不动。有时只能先用氧气焊枪烤一烤才行。在班长王占河和汪军的带领下,两个班组将人员分为8个小组,每组4个成员,各个小组同时开战,相互协作。虽然每个小组检修人员的平均年龄超过了50岁,但是他们凝心聚力,拿起75KW的大功率空压机带动下的风动扳手和18磅的大锤轮流上阵。

     “太难干了,作业空间狭窄不说,有时候一个螺栓就要用铁锤砸几百下才行。那汗都不是一滴滴落下的,都是一串串往下淌,手套上全是油泥,只能用袖子擦汗,一抹满脸黑,只有牙是白的。”51岁的谢拥军经历过多次装置大检修,对这样的工作内容和强度早已熟得不能再熟。

   “加油干!咱拆一条少一条。”一天至少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班长汪军和王占河不停地给大家打气。作为班长,他们哪里需要人手就顶到哪里,每天都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一天下来,体力、抗噪心里几乎都到了极限,支撑他们的,是对企业的深厚感情:“这次检修对公司意义重大,每一个节点我们都要紧紧卡上,决不能给装置开工拖了后腿。”

 

                   责任在肩 全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今年大检修,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我们负责的业务范围和深度都大大增加了。从检修筹备到开始,我们和机动、物采等部门一起全程跟踪、协调、推进、质量把关、现场解决问题。”负责炼油装置计量设施完善项目的工程管理部人员雷明和赵亮明显感受到本次大检修的责任和压力都大了很多。他们每天都在加班,施工人员不收工,他们就不离开检修现场。

      炼油装置计量设施完善是此次检修重要的技改项目之一,公司投资一千二百多万,补充、完善、更新炼油各装置计量仪表设施70台。改造后将解决目前公司炼油装置计量设施匮乏、精度下降、故障率增高的现状。为实现计量准确,更好指导生产,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炼厂建设奠定基础。面对技改项目的重大责任,各方人员都以百分之一百二的精神严阵以待。

      项目的过程进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就拿油品车间贸易交接流量计来说,流量计是进口设备,由于受疫情影响,设备主体部分延期到货。且施工时油品管线处于运行状态,不具备交出条件,但工期时间极其紧张,只有一周的时间。经过多方讨论,决定在边生产边施工的情况下,采用冷切割的方式,先行对对口法兰、付线、阀门进行施工,等主体流量计到货后直接安装。这无疑提高了施工精度要求,流量计预留位置差一厘米都不行。了解到项目施工队伍技术力量较为薄弱,雷明和赵亮坚持与施工方多次协调,从海外项目部抽调了技术过硬的常庆增为项目经理,同时补充精兵强将,为项目夯实技术力量。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每一块流量计都是经过设计、施工、属地方、电仪、工程多方确认,细致到每一条管线的管径、壁厚都扒开保温层逐条落实。作为工程具体负责人,雷明和赵亮每天都参加施工方的班组会,绝不让施工人员提出的问题过夜处理。装置计量设施完善项目点多面广,施工过程中,他们先后遇到了设计不完善、施工条件不具备等重重困难,然而,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乐观和“不放过一个问题”的严谨扎扎实实地将工程向前推进。

   “有一次,雷师傅项目跟踪到凌晨两点半,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地奔波在现场,我特别佩服。”酷热下的检修,更加考验一个人的认真细致和坚守耐力。互为搭档,赵亮觉得,自己从同伴身上也学到了很多。

 

       高质量的大检修是装置在下一个周期安稳运行的基础,而检修中闪现出来的“石油精神”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助推力。在面对困难、问题时,我们始终没有忘记习总书记对石油工人的深情嘱托——“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从来都是在压力和挑战中前进的,也一定能继续在压力和挑战中不断前进。”

     当下,这火热的检修现场,正是我们感受和传承石油精神最真切、最需要的地方。只要走进这里,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工作有激情,人人是火种;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记者 艾艳)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