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手,拉过上万艘船
□ 刘建坤 史东海
他叫王庚年,是个带缆工。在这个码头,他算是元老级的人物了。无论日出日落,烈日骄阳或是大雨滂沱,只要船来了,王庚年的工作就要开始了。
1条船8根绳100多双手套
“带缆工就是要在船舶靠泊和离泊时,配合指挥员完成带缆作业,” 王庚年低头摆弄了一下手套,又补充了一句,“说白了就是拉绳子,帮船固定在岸边。”他的手套沾满了黑黑的污渍,只有手腕处能依稀辨认出白手套的本来面目。
王庚年所在的码头属于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有限公司,码头一共7 个泊位,每天大约靠泊15 条船,每条船都有8根缆绳。
在这个码头靠泊的船以四五千吨的为主,有时也会有上万吨的船。四五千吨的船前后各需2 人拖动缆绳,万吨以上的船则需要6个人一起完成。
“拉完倒缆拉首尾缆,最后是横缆。首尾缆最长,在水里浸泡后特别重,再加上风和浪,两个人都要使出全部的力气。”手套是带缆工消耗量最大的劳保用品,每个人一年要用掉一百多双手套,鞋子也磨损得厉害,一年得换好几双。
摘下这双磨损严重、沾满污渍的手套,每一位带缆工都拥有一双相似的手。这双手温暖有力,掌心布满老茧。
“死亡之圈”致命回弹
拉绳子的工作就像拔河,船在那头,人在这头。只有船和人都安全靠岸,才是最大的胜利。
带缆工的工作听起来不复杂,但执行起来对安全意识有极高的要求。
“一定要注意脚下,站住了,千万不能站在反方向。”王庚年拿起旁边的杯子喝了一大口水,开始回忆六年前的那次经历。“那是一个深秋,我刚好值夜班,海风冷飕飕的。凌晨两点多,休息室的电话响起,3 号泊位要靠船了。我们和平时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后,在码头等待靠船。船靠岸时,我们听从指挥员的指挥,做着已经重复千百次的熟练动作。那天我和同事负责拉尾缆,潮水很急,我们费了很大劲才把缆绳头拉了上来。”
“可能因为风大浪急,船放绳的速度也稍微慢了点,我刚拉到绳头就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往回拖,” 王庚年加快了语速,“我立即丢开缆绳,但是因为天黑,而且没经验,没有注意到拖在地上更细的带缆绳。当时我一下踩住了绳子,瞬间被缠住,我的脚连同整个身子都被拖了出去。一旁的师傅眼疾手快,一把拉住了我,我这才捡回了一条命啊……”
任何缆绳在拉力之下都会伸展,一旦断裂,便会释放巨大的回弹作用力。合成纤维材料制成的缆绳在回弹时绳端速度可达800 千米/小时,如果此时操作人员站在绳子回弹的范围内,根本来不及作任何反应。一旦被回弹的缆绳击中,轻则骨折,重则不堪设想……
“这个码头主要以装船为主,最近几年船越来越多,公司效益也越来越好,我们哪怕累一点也值了!”
正聊着,对讲机里又传来王庚年最熟悉的声音:“2号泊位准备靠泊,请做好准备。”
王庚年和同事立即穿戴好安全帽和救生衣,踏上去往码头的路——这条已经走了八年、来来回回走了上万次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