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向荣未来可期
——“作风建设看实效”记者探访之四
□ 海尤聲
弘扬企业家精神,于危机中育新机。
刚结束的中国海油2020 年领导干部会议,擘画了公司高质量发展之路:在“两个大局”中积极识变求变应变,主动积势蓄势谋势。
“变”仍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基本特征。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改进作风,落实责任,着眼未来如何识变、求变、应变?
记者在探访中,逐渐找到了答:以思想观念的转变带动工作作风大转变。今年5 月,集团公司党组提出总部作风建设“七不准”要求、召开总部作风建设推进会,让这把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新局面打不开,根源在哪儿?
只有想不到的事儿,没有越不过的坎儿。作风建设,从根源上来说是思想上的问题,思想上真正重视,行动上才能真正落实。集团公司党组明确提出向改革要效益、向创新要效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敢于打破思维定式,以思想放带动工作作风转变。
“总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肩负什么样的使命、履行什么样的责任,引领什么样的风气,培育什么样的队伍,具有重大意义。”年初集团总部业绩考核责任书签订会上,汪东进董事长的讲话发人深省。
时代在变化,公司在发展,中国海油的规模体量发生巨大变化,早已不再是曾经挂在嘴边的“小公司”。尤其是,集团公司“1534”体发展思路,带来的是工作对象、工作界面、工作模式和方法的颠覆式革新。
打开工作新局面,总部部门如何定位?关键在于以观念之转变推工作。
—— 眼睛向外, 坚决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在“ 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计划部加大统筹协调,督促各单位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做好公司长远发展规划。
“由于牵头单位有限湛江侧重于上游,为确保规划编制的全面性,我们提前介入,积极推动上下游业务单位参与进来。”中国海油在海南省的区域发展规划编制中,规划计划部相关人员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推动公司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助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和持续发展,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何抓住国家部委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的良好机遇,用好用足政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
在重大项目建设上,质量健康全环保部与国家部委相关部门及时沟通协调,积极推进,新油田环评审批周期同比缩短40%以上。物资装备部建立了第一条企业直通海关的专线,以前半个月才能完成的事现在半天就能办完,极大减轻了基层单位的申报负担。
——目标向内,将党组的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落地。“接好工作落实的‘第一棒’,带头履行好职责。”探访过程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这句话。
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 海上向陆上跨越…… 集团公司“ 四个跨越”, 给非常规天然气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把非常规天然气打造成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有限公司勘探部深入剖析非常规天然气产业特点, 积极谋求管理创新, 大力实施勘探开发一体化策略,“ 确保非常规天然气找得到、产得出、销得掉”。
“今年上半年新投产井的达产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0%,增效措施显著;临兴中区一体化、神府一体化区测试获得高产,最高日产量达7.8 万立方米……”来自现场一线的捷报,让大家倍受鼓舞。
—— 寓管理于服务, 在服务中体现管理。财务资产部实施部门处室对口单位工作联系制,每个处室重点联系一家所属单位提供对口支持服务, 全面了解相关情况,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对口到人,具体到事儿,经常一通电话就可以把事情办了,”一名基层员工告诉记者,“而且有时候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积极帮忙协调其他处室或部门,我们也不用为具体找哪个部门发愁了。”
激活新动能,如何破局?
敢为天下先是融入中国海油血脉的创新基因。疫情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 也催生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作风建设要着眼于“新”,对于传统的石油行业来说, 要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积极识变求变应变, 顺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字经济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疫情使得社会线下运行被阻隔,在线办公、远程会议等应用更是被企业广泛运用。
传统行业“ 遇见” 新引擎, 如何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跨越”?
历经多年,石油行业基于传统方式的降本空间越来越窄,新一轮的降本增效点去哪里寻?“牵手”智能化、数字化,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从根源上变革生产方式,成为破局之道。
4 月初,番禺10-2 平台,身处12.5 公里外的生产人员,正在对平台进行远程单井倒井测试,单井产量和生产状态“尽收眼底”。今年上半年,科技信息部携手相关部门及上游单位,完成了多个井口平台的智能化改造工作,大幅降低生产作业成本。
深入分析调研、探索生产运营新模式……为更好地指导基层开展工作,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部坚持源头设计和在生产油气田改造两手抓,编制相关实施方案,推进智慧气田建设。
“大数据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和核心资产!” 正如一位总部中层干部所言, 信息时代, 以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资源正在朝着生产要素的形态演进,让海量数据真正动起来、用起来, 对于激活公司新动能意义重大。
“让数据多跑腿,基层就能少跑路。”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部充分利用前期系统集成的各海域海管情况大数据,推广开展海管运行工况监测、保温层失效预警、腐蚀预警等工作, 在减轻基层工作负担的同时,为海上油气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信息化平台独有的优势,育新机、开新局?疫情防控期间,海油商城提供7×24小时实时交易,“截至目前实现销量2000万吨、物流运单40万个……”,在有力支持下游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也为保障国家燃料、原材料的稳定供给贡献了力量。销售成绩喜人, 平台建设成效同样显著。科技信息部积极探索电商平台建设,目前已建成包含“ 一朵云”(销售云) 和“ 四大应用系统”(海油商城、物流系统、呼叫中心系统、支付系统) 在内的特色电商平台。
党群工作部的党建信息化平台,打破传统党建工作的地域限制,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财务资产部的财务一体化数据平台,加快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挖掘数据价值;宣传工作部融媒体中心,积极打造全媒体“中央厨房”生产模式……
探访中,记者发现许多部门也在立足不同需求, 积极打造共享和个性信息化平台,以更好地服务主业、服务基层。
新手段、新模式,未来何处可期?
抓住一次大的机遇,就能赢得一次大的跨越。作风建设,必须充分抓住时下机遇,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拿出敢涉险滩、敢越高山的魄力和能力, 积极探索, 下好与时俱进的“ 先手棋”,在风雨洗礼中实现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场极限挑战,倒逼各行各业于危机感中加走出舒适区。新一轮国际油价下跌的阵痛,正加速重塑石油行业格局。
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将企业的发展寄希望于油价的攀升,显然不是应对困境之道。老经验、老套路更是行不通。
抓住低油价带来的机遇期,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部紧盯生产痛点,在连续两年开展“注水年”活动的基础上,牵头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深入研讨,对150 多口井的注水压力进行优化,实现增水104 万立方米,极大促进了油田增产稳产。同时制定《注水压力评估指导程序》,为油田科学高效注水提供技术保障。
受疫情和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国际石油公司纷纷调整经营策略,大幅削减上游勘探开发投资。
有限公司勘探部主动出击,积极谋划新举措,与合作伙伴逐个沟通,合作钻井工作量由1 口增至5 口;积极落实推进合作中勘探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怕的不是低油价的巨大冲击,而是应对低油价的本领恐慌”,一名员工的话道出大多数人的担忧。
技术创新, 是降本提质增效的“ 撒手锏”。工程建设部将提升自主科技水平与重大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以“特别项目”的方式管理推进,提高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有限公司钻完井办公室瞄准勘探开发生产难题,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并在各海域推广使用,瘦身井身结构上半年应用30 口井,节约费用5600 万元。
在工作模式上,“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趋势正在加速形成——
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部、工程建设部、有限公司钻完井办公室,坚持“一盘棋”思想,创造性建立了新建产能“全生命周期”考核机制,设立三年产能建设达标率考核指标,“贡献率、达标率、递减率,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考核指标,每个部门有不同的考核比例……” 督促全员在高效建产的同时,积极寻求持续稳产的开发方式、开发工艺和采油技术。
联动、联责、联管,越来越成为许多总部部门的新常态。
应对低油价“大考”,物资装备部、财务资产部、有限公司钻完井办公室三部门携手开展三年及以上库龄物资压减专项工作,“力争今年实现钻完井三年及以上库龄物资降低20%”。
党群工作部积极推行党支部“结对子”活动,业务部门之间、业务部门与综合部门……打破部门壁垒,互相借鉴,携手攻坚克难。
“面对问题,‘只是协助’的托辞已基本听不到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越来越顺畅。”一名总部员工感慨地说。
新引擎引领新发展, 新作风成就新未来。
在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总部干部员要带头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蹚出一条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低油价困境中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