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从何起,实落何处
——“作风建设看实效”记者探访之二
□海尤聲
奔跑节拍正劲,步履踏石留印。
7 月27 日,中国海油2020 年领导干部会议召开。近几日,从总部到基层,都在第一时间贯彻会议精神,第一时间落实工作部署。
闻令而动,立说立行。一名总部员工告诉记者:“下半年冲刺全年生产目标,困难依然不少,压力也很大,但信心和精神头儿更足了。”
挑战无处不在,信心和决心更大。这种变化源于何处?是来之不易的“年中”,还是数据亮眼的“成绩单”?是抓铁有痕、掷地有声的那股劲儿,还是总部与基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精气神儿?
记者在探访中逐渐找到了答案: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作为。今年5 月,集团公司党组提出总部作风建设“七不准”要、召开总部作风建设推进会,如同一场“及时雨”、一针“强心剂”,为上下同心、迎难而上注入了强劲动力。
把脉问诊,何处探得真急难?
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不兴伪事兴务实》一文中提道:“古人曰,‘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实话,察实情,是领导干部务实的第一步。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要做到实处,首先要想到实处。沉下心、俯下,耳朵朝向基层,脚步落到一线,才能看得见急难,识得出隐患,抓得到关键。
谈起对总部部门的意见,一些基层同志常有这样的刻板印象——材料报表一大摞,汇报总结不停歇,工作不是在文件落实文件中打转,就是在会议贯彻会议里停摆。看表象,想当然,脉没切到实处,药没下入病灶,往往事倍而功半。
“一切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惹的祸。想要真正解决它,关键是吃透两头,找准定位。”探访中,说到总部的定位,一位员工打了个比方:“总部就如同电脑的CPU (中央处理器),对上接得住,对下传到位。”
“CPU”与传声筒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仅“传达”,还要“高速处理”,充分理解党组的决策意图部署要求,还要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发挥战略决策、资源配置、组织保障、监督管控职能,“把要求清单化、表格化”。倘若“上下一般粗”,摸不清方向,有时落实就等于落空。
对于这种说法,不少人表示认同。“两批人马,一个团队”,提到和基层的关系,财务资产部一名员工如是说。如何发挥总部优势,为基层提供便利?面对各地纷繁复杂的招商政策,财务资产部一一甄别分类,形成了一幅全国各地的“政策地图”,涩庞杂的政策条目变成了“一图读懂”,为基层单位选择营商环境提供了重要参考。
面对“人少、事多、面广”的实际情况,总部怎样才能高效收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尽管沟通信息的平台和手段越来越多,但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汇集问题和建议?
财务资产部的办法是“留白”。曾经密密麻麻、挤满了数据图表的财务分析报告,如今开辟了专属“留言板”,用来展示基层单位的工作问题与建议,渠道更畅通,需求看得见。
法律合规部的做法是“会面”。今年新增的80 份标准合同制作任务目前已完成大半,数十次电话会议面向基层听取诉求和意见,根据所属单位业务需求共同商讨内容修改,内容更扎实,服务更贴近。
以往有困难或诉求,“基层单位层层向上报”,如今加上了后半句,“总部部门牵头向下访”。在中海油服的一名基层员工眼里,“专家上平台监测的次数多了,手上掐着秒表,每项流程都在计时”。
开发生产部面向四海广泛开展低产低效井调查和机采调查,从宏观视角给予基层针对性意见,发现问题,提出预警,推动相关管理细则出台。
从“不管不行”到“主动出击”,让“高质高效”治“低产低效”,指导有的放矢,建议科学有据,基层实践才能有章可循。
“放、管、服”,怎么处理其中关系?
中国海油2020年领导干部会议主题报告提出,要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以“严、实、快、新”为要求,进一步提高执行力和行动力。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扛实责任、真抓实干就是要直面困难,精准出击,实打实干工作、真对真向基层,不推诿扯皮,不敷衍塞责,不应付了事。
向问题叫板,让基层叫好,“实”是底气。
正如钻完井办公室负责人所说,“以问题为导向,就是看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不能体现管理能力。”转变作风,实干为要。发现问题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要义。
物资装备部瞅准国家部委加大为企业服务力度的机遇,积极争取,在全国企业中建立了第一条直通海关的专线,极大减轻了基层单位的申报负担。以前,这项申请需先提交至总部再由总部提交至海关,快递寄送,来回十几天;如今,有了“高速路”,以前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的事现在半天就能办完。政府服务企业,总部便利基层,不仅效率大幅提升,填报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也大大增强。
“放、管、服”从来不是矛盾体,而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有时,管理到位也是高质量的服务。
“申请,我也参会”,听到领导批示工程建设部要开会研究重大项目的进度问题,审计部主动请求参与其中。原来在某过程审计中,总部审计人员深入现场发现某重点项目进度严重滞后,详细设计方案悬而未决,“这样下去,肯定无法如期完工”,于是马上形成书面报告并指导基层迅速整改。曾经以竣工结算为主体的事后审计,如今“耐不住性子”加强了前置性管理。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是不是有担当、真担当,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
疫情防控期间,项目急需的生产原料“卡”在运输途中进不来,同时产品又出不去,怎么办?“拉出问题清单,挨个协调!”深夜,规划计划部办公室依旧灯火通,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司机姓名、车牌号,哪条路、哪个高速口,一张张清单详细记录下每一辆受阻物资的运送信息,再逐一沟通协调落实。一张张放行单“贴”进基层员工心里,一车车物资原料运抵生产一线。
不止一位总部部门负责人谈到作风转变需要“刚柔并济”。没有管理,服务没有基础;没有服务,管理没有方向。在管理中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中体现管理能力,才能让管理释放效力,让服务激发活力。
聚力攻坚,怎么找准发力点?
是通知一发、部署一下,就算完成工作,还是追踪效果、聚焦优化?是真心实意解难题,还是敷衍推诿?答案在员工心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工作要见实效,先要实心实意。
在探访中,记者不止一次听到“首问负责制”“首见负责制”“首办协同制”,表述不一却殊途同归——找上,找下,办事实在不还价;协调,寻方,落实成效就是纲。
7月8日一大早,一封来自基层的求助邮件发到了开发产部负责人的邮箱。原来计划安排了一艘10 万吨船提油,然而倘若换成两艘5 万吨船,即可节省约1000 万元的额外成本。能否帮忙协调大船换小船?尽管油轮具体协调并不属于开发生产部的职责,但这位负责人并没推诿,而是立即回复,“我去了解,马上协调”。“既然顶着开发生产的名,只要找到我们,绝不推诿。”
职能有界,责任在心。“了解、协调”的暖心服务正逐渐代替“不知道”“不清楚”的冷言回复。一位基层员工告诉记者,“我们知道总部事务繁忙,有时实在是没办法了才会向总部部门求助。如果得到的是一句‘不知道’,只会更觉得无助。现在好了,不管最终问题能不能解决,起码我们知道有人和我们一起在努力。”
“拧成一股绳”的同心协力在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尤为突出,而且成效显著。
增储上产,项目进度环环相扣压茬推进;疫情当前,政策不一、交通受阻,海外装备、员工“进不来、出不去”。怎么办?疫情防控期间,国际合作部24 小时值班室灯火通明,2000余批、9000余人的出入境管理,30余份沟通函发至20余个国家使领馆。一批批计划入境人员获得工的消息传进了微信群,“点赞”瞬间在基层员工队伍中刷屏,项目组负责人感叹道,“负责真不是一句空话”。
用实心,见实效,不仅是做好工作的责任心,更是践行使命的荣誉感。
接下来的征程依然充满挑战。在贯彻落实领导干部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总部干部员工仍要头转变工作作风、带头落实肩上责任,跑好工作落实的“第一棒”,当好破解难题的“急先锋”,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把“时间表”变成“计程表”。
探访中,我们一次次为机关作风变化带来的实效欣喜。探访后,我们更对未来的跨越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