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在何处变从何来
—— “作风建设看实效”记者探访之一
□ 海尤聲
7 月20 日,国资委公布2019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国海油连续16 年被评为A级,并排名该年度第二。
消息传出,正在接受采访的总部干部员工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说起他们眼中的新气象:
“去年成绩不易,今年挑战更大。瞧!这是今年各油田的开发生产曲线, 与计划进度高度吻合,近些年之少见!”
“这是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展表,有的曾经滞后不少,经过这几个月的追赶,基本把失去的进度都抢了回来!”
“这是刚出炉的财务报告,多方努力下,降本提质增效专项活动成效显著。”
脚步匆匆、激情满满,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到总部员工的精气神儿跟以前相比确实不一样。
今年5月,集团公司党组提出总部作风建设“七不准”的要求,并部署召开总部作风建设推进会。原本平静的水面被打破,有些变化如层层涟漪,显而易见;有些变化如静水深流,潜移默化。
总部作风建设如何加强?作风转变后会带来何种变化?7 月中旬,我们开展了为期3周的密集走访,深入集团公司、有限公司总部20 余个部门开展座谈,向基层单位询问考证,采访中层以上干部近百名,采访时长超50 小时。沉甸甸的采访笔记渐渐拉直了心中的问号。
主动加压还是被动接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集团公司党组以身作则,带头践行“三老严”,以加强作风建设为抓手,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只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位,作风问题才能迎刃而解。集团总部作风的变,生动诠释了“好作风是战斗力、生产力,更是核心竞争力”。
“三老四严”是大庆会战时期成的石油人的作风,也是“石油精神”的硬核,加强总部作风建设,“严”字当先。在很多总部干部员工眼中,“严”既是集团党组提出的要求,也是他们率先垂范的行动。
“与去年相比,会议场所使用率总体有所下降,但党组领导参加的小会有所增加。”朝阳门海油大厦管理分公司物业部经理王海茹告诉记者,不少会议是在休息日召开的。
减少会议数量,缩短会议时长, 但有些会议的频率却提高了。比如以前按季度召开生产经形势分析会,现在每月还要组织召开生产经营协调会。
一位总部员工说:“这不仅是时间节点的变化,实际上是对工作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我们把每周的工作做得更细更扎实。”
着眼于“严”,从着装、考勤到办公秩序,更加严格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更加明确的要求,促使总部干部员工重新审视自身,不断提高站位。
“作风没有大小之分,只有优差之别。”“看见一点改一点,发现一处纠正一处。”“大胆承认问题,才能主动解决问题。”……“旁听”集团办公室作风建设大讨论,从个案剖析到系统思考,从能力提升到工作机制优化,记者发现,根源越挖越深,问题越找越实,措施越议越明。
这样的讨论与思考也在总部其他部门展开,党组组织部每周集体学习,领会中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 党群工作部在落实“第一议题”常态化学习机制的过程中,加强常态化专题学习,不断增强党建水平;党组宣传部在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新时代海油精神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凝聚磅礴力量;纪检监察系统从自身严起,将“一头两翼”监督格局落实落细……总部各部门把提高政治站位摆在作风建设首位,通过集中讨论、个别谈话、跨部门交流等形式,深入查摆问题,引导干部员工主动把自身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
从“被推着走”到“自己主动跑”,思想深处的破冰,促使总部干部员工把“ 严、实、快、新”的要求落实在行动中。
把指导做实。审计部工作重心前移,主动下沉现场,关卡前移,不仅抓早抓小抓过程,还及时就管理提升、风险管控提供决策建议。
把服务做优。在海外疫情暴发之初,国际合作部第一时间开通应急热线,24 小时专人值守,并积极协调外部资源,为海外员工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
点滴之处见变化。一名员工说,现在7 点半来就不容易找着车位了。而守卫在朝阳门海油大厦入口处的保安告诉记者,以前进入大厦的“上班高峰”在8点半左右,现在8点前就会迎来一波“上班高峰”;每天晚上9 点以后,他身后的大楼里还有不少房间依旧灯火通明。
一位总部中层干部感慨:“党组领导率先垂范,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想不通、做不到呢?”
这困难、那困难,莫非此题真无解?
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上,在公司生产经营的具体实践中,少不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回避困难,就有了战胜它的前提。提高标准、加强协作、苦练内功,竞相“跳起来摘桃子”,才能尝到甜果子。
管理链条冗长、办事方法单一、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是导致公司生产经营组织运营效率难以大幅提升的瓶颈,也是集团公司党组抓作风建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
有些项目推进缓慢,难在哪儿?工作效率还有没有提升空间?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下,则必败。说白了,就是习惯了摘‘低垂的果子’。”规划计划部负责人一语中的。为加速推进中国海油首个丙烯腈项目落地,他们将这“老大难”问题作为重点攻关,兵分数路,加强与各方协调对接。7 月13 日,丙烯腈项目在海南东方市工业园区正式破土动工。
“切不可再以‘小公司’标准要求自己。”诚如一位党组领导所言,随着资产规模的扩大,产业链条的延伸,在“1534”总体发展思路指引下,中国海油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阔步前进。
想要高质量发展,躺着不行、坐着不行、站着不行、踮着脚还不行,必须要“跑起来跳着摘桃子”,才能最终实现做强做优做大。
竞相“跳起来”,促使各部门打破壁垒,凝聚合力攻坚克难。
应对低油价挑战攻坚战,“两金”压降是重头戏。财务资产部找到三年无动态库存中油套管比例高的痛点。有限公司钻完井办公室主动认领削减重任,物资装备部密切配合,及时给予政策支持。“我们已经上表分解,责任到人,限时限月。”部门间的高效合作让该项目具体负责人信心满满。
把目标、标准调高,同时意味着与之配套的能力素质必须跟上。
“要主动贡献价值,不坐等消耗价值。”企业管理部树立前瞻思维,主动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同行专家取经求教,科技信息部以“从支撑向支柱转变”为理念,发科技、信息化价值。不仅这些成立不久或刚刚整合的职能部门如此,像资金部、法律合规部等业务部门,同样深挖专业潜能,在日常工作中寻求突破。
驰而不息,动力何在?
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驰而不息改进作风,一方面要把压力传导到位,把指标落实到人,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另一方面要善用正向激励,激活潜能、释放活力。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这是记者采访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今年是中国海油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第一阶段的起步之年。又遭遇疫情突袭、低油价冲击,形势特殊、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异于往常。
年初工作会上,一份份责任清晰的业绩考核责任书摆在集团公司、有限公司管理层及总部各部门负责人面前——连集团公司党组成员也不例外!
这次考核方式的重大调整,旨在树立以工作成效为标准,以实实在在的业绩为评判导向。
在集团领导工作例会、生产经营月度协调会上,每项具体任务都有党组成员主抓、牵头部门统筹、业务部门落实,重点工作还有专人督办,这样的工作模式已成为新常态。
压力就这般自上而下传导,信心也如此层层传递。
在工程建设部负责人的办公室,一张1 米见方的工程项目重大节点计划表格外醒目。在上面,已经完成的施工任务贴着小红旗,重点跟踪项目备注里详细写着注意事项。这张动态更新的大表被他们称为“作战图”,承载着部门全体员工的“心头事”。
“党组勇于担当,咬定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任务不动摇,这份压力我们也要主动分担。”工程建设部克服年初开工受阻、供应链和资源端受限等困难,死死盯着重点产能建设项目,拿下一场接着一场的硬仗。截至目前,旅大16-3油田等4个项目累计提前投产80余天,为完成全年增储上产任务夺得先机。
任务清单化、责任表格化、考核条文化,让“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倡议有了具体抓手。
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探索建立内部督办机制,动态跟踪每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区分工作指标、硬性指标,尝试对部门个人日常工作进行评估,切实把安全指标压实在部门每名员工肩上。
为实现探井钻井综合米成本降低10%的目标,勘探部制订专项行动方案,采取全程督导、季度回顾等有效办法确保措施计划落实到位,上半年降本幅度超出预期。
开发生产部筹划建立“全生命周期”考核机制,组织制订“新建产能三年考核指标”,倒逼在高效建产的同时,寻求持续稳产的开发方式、开发工艺和采油技术等。
绷得太紧,会不会“断弦”,或者束缚了手脚?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疑问,正在推进落地的《干部人才队伍建设“3+1”工程实施方案》,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将充分激活人才动能,持续释放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的强烈信号。与此同时,《总部权限手册》和《总部授权放权事项清单》将进一步为基层松绑。
一些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记者最深的感受是,风貌正在变化,行动有力有效,改进仍在继续——
积疴正在消融。
新风劲吹马蹄疾——
总部大楼干部员工的脚步,基层管理者的灼热目光,增储上产一线员工的身影……记者感到,“奔跑”的节拍正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