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金点子”故事3
●记者 李志强 通讯员 肖丽娟 刘天顺 朱迎喜
炼油厂第二联合车间:间歇性使用循环水 一年节约10万元
4月中旬以来,炼油厂第二联合车间硫磺装置造粒单元操作规程有了新的变化。每天早上一上班,员工在开硫磺钢带造粒机的同时,还要同步打开循环水水冷器。而从 2009 年硫磺装置开工以来,只要装置处于生产状态,循环水水冷器每天24小时运行,从没停歇。
石化公司开展提质增效专项活动以后,炼油厂第二联合车间从生产优化、节能降耗等方面进行全装置摸底,深入了解不同管线介质的作用、流向,分析评估是否有挖潜的可能。装置技术员李章强和班组员工发现,硫磺装置钢带造粒机属于间歇性开机,而为产品降温的循环水水冷器却一直运行,造成浪费。
算笔细账,造粒机每天运行12个小时左右,生产硫磺130吨,循环水每小时消耗约 100 吨,每年消耗约20.15万元。李章强想:“12个小时以外,能不能把循环水水冷器关掉呢?”当他把这个想法汇报给车间后,车间立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是,硫磺装置钢带造粒机不开机时停用循环水水冷器是可行的,只需对操作规程进行相应的改动即可。
4月中旬,间歇性使用循环水这个“金点子”正式实施。根据测算,每天12小时可减少循环水消耗1200吨,每年直接降低循环水消耗至少 10.08 万元。车间将持续加大循环水管线的腐蚀检测,要求操作员工注意水冷器开停期间的安全,确保生产平稳。
李章强感慨地说:“这件事情充分说明,我们以前的节约意识不强,对循环水24小时使用也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提质增效专项活动,确实强化了大家过紧日子的意识。”
信息网络公司乙烯老区两聚仪表班组
巧妙设计维修支架 降低维修成本
在信息网络公司乙烯老区两聚仪表班组,一个用角铁焊接成的三角形支架又一次成了“香饽饽”。这是班组员工陈建民自己设计的,主要用于PDS阀门气缸的检修。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支架,一年能节约阀门维修成本40万元。
乙烯老区聚乙烯装置主反应器抽出线共有 6 台 PDS 阀门,这是一种快速阀门,每天高速抽出4000多次。根据设计规范,每两个月要进行一次清理维修。陈建民说:“以前都是委托外单位维修,一台阀门的气缸一年至少要修3到4次,6台阀门一年维修的人工费用就在10万元左右。”
委托外单位维修,还因为时间过长、后期运行不稳定等原因,对生产造成影响。公司开展提质增效专项活动以后,两聚仪表班组开始自己维修。但阀门气缸外观是圆柱状的,放在操作台上维修时容易来回滚动,活塞固定螺丝更是不容易上紧,解体组装过程不好施力,一旦从操作台上滚落,既会损坏价格昂贵的气缸,又会造成人员砸伤事件。
陈建民主动请缨,根据阀门气缸外观尺寸,设计了专用维修支架。陈建民说“:支架的设计也不是一帆风顺,先后经过两次改良,增加了一个横梁,并且用胶皮把阀门进行固定,增大了摩擦。”如今,这个维修支架既能将阀门气缸悬空固定稳当,又能让气缸自由转动,成了检修时的必备“神器”。
班组员工齐心协力,又在维修质量上想了很多办法,有效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周期,使每台阀门气缸一年至少减少一次维修。陈建民自豪地说:“6台阀门一年就可以节约 6 个维修包,一个维修包的价格是 5 万元,一年仅维修包成本就可以节省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