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金点子”故事1
●记者 李志强 通讯员 罗祥 马真
记者感言:
对企业来说,小小“金点子”积少成多不但能解决生产难题,还能带来“大效益”。基层车间(站队)是提质增效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员工也最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有些人在心里都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此刻,如果基层员工能和车间很好地沟通,这些方案就很可能成为提质增效工作中的闪光点。
眼下,一些大的技术改造受制于现有条件无法立即实施,但我们可以从自己身边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操作优化上下狠功夫。认真总结自己操作方面的经验,看看还有哪些不到位的地方,看看哪些优化手段能够对装置长周期运行和安全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一份部署,九分落实。任何一项决策部署,都必须在基层落地生根才能实实在在地产生效益。在贯穿全年、覆盖全员的“战严冬 转观念 勇担当 上台阶”主题教育活动与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中,更离不开广大基层员工的深入参与。战役当前,舍我其谁?小点子能出大效益,小点子里有大文章。
炼油厂一联合:
在降温节汽上做文章,计划降本100万
炼油厂第一联合车间自从组织了“我为降本增效提建议”活动以来,已经收集了34项建议。车间1000万吨/年蒸馏装置是炼油厂龙头装置,动力消耗占关键可控成本费用的85% 以上。在保证装置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降低动力成本是提质增效的关键。
我主要负责蒸馏装置常压单元的操作,我在核算常压塔过汽化率时发现,常压塔过汽化率为5.9%。过汽化率是指分馏塔过汽化油与进料流量的比值,过汽化率高则分离精度高,相对能耗也高,国内正常默认值一般为2%~5%。而蒸馏装置常压侧线为下游装置提供精制柴油原料,混合柴油分离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可以考虑通过降低常压炉出口温度和常压塔汽提蒸汽流量,降低过汽化率,从而降低装置能耗,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通过研究论证后,车间于 2月 15 日将常压塔汽提蒸汽流量由 4.8 吨/小时降至 4.5 吨/小时,常压塔的过汽化率由 5.9%降至2.95%。之后我们对产品进行化验分析,质量完全满足下游装置生产。
经测算,汽化率降低后每小时可节约0.3吨0.4兆帕蒸汽,每年可以节约22万元。同时,因常压炉出口温度的降低,装置每小时减少0.16吨瓦斯消耗,每年可减少1400吨,增效近100万元。
加氢联合:在改造机泵上动心思,力求增效19万
在炼化企业生产中,泵的用量很大,我所在的炼油厂加氢联合车间就有很多种泵。从 2018 年 12 月 开 始 ,车 间200 万/年加氢裂化装置的尾油一直处于大负荷生产,给乙烯直供优质原料。在输送过程中,一台泵运行无法满足外
送量要求,两台泵运行又像大马拉小车,既多花了维护费又
增加了电耗。
于是,我产生了通过切削机泵叶轮来增大泵的功率的想法,并得到了车间的大力支持。
我收集了近三年尾油流量及尾油分析数据,并请来技术专家、设备检修专家一起讨论研究。设备技术人员专门联系了机泵厂家,询问叶轮切削后对设备的影响等问题,计算叶轮切削的具体数值,测算切削后现有的电机功率能否达到要求;设备检修专家查阅图纸,根据叶轮材质确定切削方案,将叶轮轮径减少 13~15毫米。通俗点讲,就比如将电风扇的叶片变短了。
今年3月27日,切削工作顺利完成。经过测试,最大流量达到97吨/小时。最大负荷生产尾油时实现一台运行、一
台备用,在满足生产能力的同时,还消除了双泵运行无备用
泵的安全隐患。
改造后,一年可节约19万元。截至5月10日,机泵已连续平稳运行44天。接下来,车间将对加氢装置另外三台机泵进行同样的叶轮切削改造。
“一切成本皆可降。”只要广大员工不断发挥聪明才智,
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金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