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田有一口长寿井,名字叫韦5-5井。
油田油井平均检泵周期约670天,而这口井连续7300多天生产不检泵,寿命是平均数的10倍,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井。
近日,记者来到江苏油田采油二厂韦庄油区,探寻长寿井的长寿秘诀。
接力棒见证责任
“这口井检泵周期超过了20年。”采油工邓俊华边给韦5-5井加药边介绍。
韦5-5井位于苏皖交界处的韦庄油区,1998年12月投产,上次检泵作业是2000年4月,已连续生产7300多天,目前日产原油1.8吨,累计生产原油2.7万吨。
邓俊华聊起这口井,如数家珍。从井的历史到井的特性,从第一任管井人到自己,有说不完的话。
今年51岁的王文波是韦5-5井作业后的第一任管井人。
2000年4月,王文波从作业工转岗到采油队那天,领导安排他到刚作业完的韦5-5井整理井场,从那时候起,他成为这口井的主人。
如果说采油工是油井保姆,作业工就是医生。作为经常给油井“手术”的作业工,王文波深知管理对油井寿命的重要性,管理好了就会少作业。 作业一口井需要18万元,还不包括因停产造成的其他损失。
韦5-5井是王文波采油工生涯的起点。他从井场平整、井架除污、抽油机保养、换皮带、换盘根、量油、取样、加药等一道道工序做起,在管井中熟悉油井,在熟悉中摸索管井方法。
这口井属于韦5构造,是江苏油田典型的高含蜡稠油区块,生产过程中易出现结蜡、结垢、腐蚀等问题,管理难度大。
油井含蜡高,抽油机负荷重,刚开始皮带用了三四天就断了。王文波和同事一起分析,查找原因,调整抽油机平衡、冲程、冲次等生产参数,把原配的连轴皮带更换成另一种单股皮带,结果大不一样。
“现在皮带8至10个月才更换一次。”虽然过去十几年,这口油井也早不归他管了,王文波对韦5-5井依然那么关心。
但无论在哪里工作,他对韦5-5井的感情没变,有事没事时常去井场看一看。他说,油井就像自己的孩子,用心呵护就会健康长寿。
20年时光变迁,管井人换了一个又一个,而王文波等一个个管井人用心管理的责任却传了下来。2020年4月,现任采油工邓俊华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把责任默默地扛在肩上。
5月13日下午,又到了给韦5-5井加药的时间,原本晴好天空突然下起大雨。面对风雨交加的天气,他穿上雨衣,骑上三轮车,毫不犹豫地赶向井场。“给油井定期加药就如病人定时吃药一样,错过这个点,药效就不一样。” 邓俊华说。
“少食多餐”健康长寿
加药是油井管理一种方法,也是油井稳产重要手段,通过给油井加清蜡剂等药剂,疏通井筒蜡堵,降低原油粘度,防止井筒腐蚀等。而加药也有讲究,不同的油井加药方法不同,加药量也不一样,如果对所有油井一个标准,把药向井筒一倒了事,不仅无益于油井防病,白白增加药剂成本。
韦5-5井管井人摸索出一种“少食多餐”的加药方法,成为油井长寿秘诀之一。
韦5采输班长梅国军说:“油井加药好比人高血压吃降压药,一天多吃几片效果明显可对人体伤害也大。同理,油井加药一次加的太多对井筒的腐蚀损害也更大。与人看病吃药一样,找到合适的药还要用到合适的量。”梅国军他们通过多年摸索,对油井加药采取少食多餐方式,别的井一次加药20升,这口井把20升药分两次加,人辛苦一点,对油井损伤会小一点,检泵作业周期就长一点,节约成本就多一点。
几年前,采油班领回了一个月2.5吨药剂,大家为了早点完成加药任务,一个月药剂量18天就加完了,结果,月底发现4口油井抽油泵凡尔严重腐蚀,不得不检泵作业。 面对此次教训,梅国军说:“对症下药,因井施策,油井才能长寿。”
快慢之间透视着精细
午时井场,无遮无拦,阳光射身上火辣辣的,邓俊华背上的红工衣被汗水浸透,但他仍旧一丝不苟地加药、擦井口、给抽油机上润滑油……
油公司改革后,基层班组人员越来越少,作为韦5采输站的采油工,邓俊华除管理韦5-5井外,还与同事一起管理着88口油井、42口水井。他除了把这口井的管理经验与其他采油工分享外,还在不断推广韦5-5井管理人的“一井一策”等管理法。
邓俊华认为,应该将各区块油井进行梳理,逐口井诊断,然后制定详细的加药、热洗等方案,对“脾气”较大的井,加大药量,反之则相应减少。
精细是江苏油田人的特质,也体现在管井人的点点滴滴。
“正常加药时都是先放井口压力,让药液快速进入井筒,而我们加药时,不是先泄压,而是带压加药,让药液慢慢地浸渗到井筒。” 梅国军解释说,井口压力不能随便释放,每释放一次,就是对地层压力平衡的一次破坏,保持地层压力平衡就是维护油井生产平稳。
这位采油技师还发明了一个“带耳式加药装置”。加药时,套管环形空间内的压力,通过“耳朵”顺利到达容器上部,使套管环形空间内的压力,能够与容器内部压力平衡,从而使液体顺利进入井中,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资源。
目前,韦5采输站管理的油井平均检泵周期1200多天,是江苏油田平均数的近一倍,检泵周期超过4000天的油井4口,远远超过油田的平均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