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精运算” 解好效益“方程式”
——油田应对低油价打好管理提升和提质增效攻坚战探析(一)
4月1日,记者在油田规划计划处项目审批表上看到,2020年230项申报立项的项目中,不同意立项的有80项,不予单独立项的有33项,暂缓立项的有21项,立项通过率仅为42%。
对这些投资占比达54%的项目作出不予通过的决定,油田有自己的理由——各类项目按效益排队,优先实施效益好、制约生产瓶颈的项目;非生产急需、与产量关联度小、效益低的项目暂缓。
“疫情和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给油田生产经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必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在3月26日管理提升年暨提质增效专项活动启动会上,油田针对性地安排部署了11个方面32项重点管理提升举措,实现油田管理面貌、指标大变样和管理大提升,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创效能力。
前期项目管理在管理提升年暨提质增效专项活动中是重要一环。油田扎实在前期项目管理这个源头下功夫,堵住效益“出血点”,严格投资论证和项目经济评价,把“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但刀刃在哪?什么样的项目是效益高的?措施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长停井要具有怎样的活力才需要投入?对此,油田出台了一系列硬举措,突出经济效益和生产导向,优先实施效益好、制约生产瓶颈的项目,严控非生产类项目支出;立项论证组织业务管理部门和专家现场调研,保证论证过程客观、公正;根据项目类别进行排序,优先保障提质增效项目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特别是对钻完井、工程建设、措施作业、生产运行等“花钱大户”,油田综合考量项目在低油价下的投资回报和价值贡献,深挖控投降本潜力,做到不产生利润效益的钱一分也不花。
“项目方案设计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不够科学,将使投资造成极大浪费。”规划计划处副处长蒋余巍说。
为把好关卡,让在“投入-回报”经济模式里“回报”越来越多,“投资”越来越谨慎,油田推行三级审查和“三总师”会审制,油田层面方案由首席专家负责组织专业审查,综合方案由油田公司分管领导组织多专业会审,增产措施方案实行“三总师”会审制,并承担相关审查审批责任。
如何检验项目方案审查的成效?油田划出一道“硬杠杠”:油田审查一次性通过率不得低于90%,总部审查一次性通过率不低于90%。依据方案质量和实施效果考核专家,做到可追溯、可考核、可追责。
规划计划处等业务部门精耕“责任田”,动真碰硬抓落实、促提升,每月跟踪分析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在计划工作例会上进行通报,协调督促滞后项目,严重滞后且未能采取有效措施的在油田生产会“曝光”。
“前期项目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油田2019年投资审减率13%,累计审减投资金额达5.2亿元,项目上报总部一次性审查通过率达到100%。”规划计划处项目前期管理科科长吉万成介绍说。
近期,一则喜讯传来,在股份公司公布的2019年度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表彰名单中,油田规划计划处榜上有名,斩获前期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短评
当前,国际油价已经跌至20美元的重要整数关口,创下近20年新低。挑战前所未有,形势异常严峻。油田是长线作业,项目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额度较大,当下花钱是为三五年甚至更长远的回报。在捉襟见肘的低油价时代,“项目能否上马”可不是一道简单的问答题,只有在效益和生产的“指挥棒”下,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资源特点、生产现状等,对项目进行排队,过一过经济评价这个“筛子”,才能让提质增效落实落细见到实效。在将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的同时,不能“一刀切”,也要瞄准油田的基础工作,让安全等“眼前很难看见效益的工作”获得稳定的投入。
(记者 王成凯 通讯员 李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