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3-02
浏览: 28
字数: 2863
推荐表: 查看

专车接送 日夜兼程 47小时驰骋2400千米

162名石油人跨越天山千里返岗

简要说明 2020年3月1日,塔里木油田在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国家、自治区、集团公司号召组织员工返岗,油田第一时间组织疆内外162名员工,行程几千公里,经过一个个疫情防控检查站,穿越巍巍天山、千里戈壁大漠,从全国各地返岗。本文选取疆内32

专车接送 日夜兼程 47小时驰骋2400千米
162名石油人跨越天山千里返岗

3月1日上午9点多,历经47个小时,行程2400千米后,经过10个疫情防控检查站,穿越巍巍天山、千里戈壁大漠,从北疆克拉玛依、昌吉、独山子等地返岗的17名塔里木油田员工顺利抵达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所在地泽普县。这标志着首批32名人员全部平安接回家。这些接回人员将按照要求进行隔离,期满后,陆续奔赴岗位。

    “没想到会派专车!没想到接送车辆这么周到!没想到车上啥都有!没想到大家这么守纪律!”塔西南公司和田河作业区采气工马金龙,作为这批返岗人员之一,用“四个没想到”来表达自己对这次千里返岗大接送的感触。

    马金龙还有一个没想到的是,这是油田党工委和油田公司领导班子经过缜密谋划、精心部署和多方协调的结果。

一个方案 天山南北同展开

    2月24日,农历二月二。“也就是这天,油田党工委和油田公司作出一个决定,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加快推进复工复产,把在疆内省亲因疫情防控阻隔在家的员工接回返岗,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负责此次前往克拉玛依、独山子、昌吉接员工返岗的专车领队、行政事务部副经理刘玮说。

    同是2月24日,利用春节到克拉玛依看望父母的油气工程研究院员工马琰收到了“油田要专门组织车辆到北疆接在疆内省亲的员工返岗”的喜讯。

    在油气工程研究院,马琰所做的工作与每个科研项目息息相关。因疫情阻隔在父母家,靠手机移动办公平台开展工作的她,每每想到单位的工作,感觉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里没着落。

    马琰着急,知道现在正是油田上钻的大好时节,一口口新井等待签订合同后加快开钻,一项项合同等待她和同事们认真梳理、精心编制。

    近年来,随着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大幅提升,塔里木作为我国西部最具勘探开发潜力的生油盆地,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在2019年实现年油气产量当量2851万吨后,油田党工委、油田公司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吹响了在2020年实现3000万吨目标任务的号角。这号角催人奋进,让人不敢懈怠。

    在马琰急盼着早日返岗的同时,2月25日,由油田领导挂帅,党工委办公室、生产运行处等多部门成立的复工复产协调小组分组展开工作,一组在家统筹协调,一组直奔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现场协调组织接人,一组在家做好接人的服务保障准备。

    每天下午6点,在油田公司的疫情工作协调会上,油田领导还要专门听取此次员工返岗进展情况汇报,研究协调遇到的瓶颈。

一声召唤 多方协调人无眠

“2月25日,我们从库尔勒赶到乌鲁木齐塔里木石油酒店,与酒店管理人员对接,专门研究这次任务,并与沿途地方政府协调。这个过程就耗费了2天时间。”刘玮说。  

    2月27日下午,在处理完乌鲁木齐的保障准备后,为了进一步落实接送人员车辆,刘玮一行又匆匆赶往克拉玛依,直到2月28日凌晨1点半才抵达,当夜几乎是通宵无眠。

    期间,刘玮一方面与油田核实返岗人员情况,一方面将需要返岗的人员信息按照克拉玛依市的要求进行报备,忙完这些,已是早上10点。

    此时,被“宅”在克拉玛依家中一个多月,阿克莫木气田仪电岗员工王政,也接到返岗通知,立即拖着行李箱赶到约定地点等车。

    同是这个时间段,在距离克拉玛依324千米远的昌吉,返岗心切的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员工夏雪峰也拖着行李箱走出了家门。

    “接到返岗通知后,我感受到油田党工委强大高效的组织能力。从一上车,工作组始终把返岗员工安全、健康地送达作为第一要务,严格执行车辆消毒,控制乘坐人员数量,保持间距,定时测体温。大家做得一丝不苟。”说起一路上的感触,夏雪峰如是说。

一路颠簸 车轮夜越天山缺

2月28日,克拉玛依,中国石油运输有限公司准噶尔分公司客运三队司机单祥波和同事袁义林早早就到了车队。因疫情防控近一个月被隔在家中的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解除了车辆上的“尘封”,将车身擦洗干净,装上队里购买的馕饼、矿泉水和几箱牛奶,便发动车辆,挥别为他们送行的队长赛斯哈力·阿勘汉,奔赴各个点接人。

从上午11点到第一个集结点算起,单祥波开着车在克拉玛依驶过10个小区,而后驶过白碱滩、金龙镇、独山子,直到将24名返岗人员全部接上,这时已是下午6点多。7个小时内,他和袁义林顾不上吃午饭,就在车上喝着矿泉水嚼了几口馕,便重新启动车辆,朝着乌鲁木齐方向驶去,开启了一次非同寻常的“南疆之旅”。

    这时,从昌吉发出的另一承载着夏雪峰等8名返岗人员的大巴也做好出发的准备。

    “从独山子到乌鲁木齐240多千米路,我们走了7个多小时,到乌鲁木齐已经是第二天凌晨2点了。按照自治区要求,从凌晨2点到5点严禁客运班车运行和严禁中途下人的要求,我们只能找一停车场就地在车上休息。”单祥波说。

    虽然已是初春,北疆夜晚气温依然很低。为确保零下10多摄氏度的情况下,车上的人员不至于冻感冒,单祥波、袁义林轮流值班,隔上40多分钟启动一下车辆,打开暖风机,为车内增温。过了凌晨5点,他们再次发动车辆,向着南天山通往南疆的高速公路出发。

    “这次司机最辛苦,我们坐在车上想睡就睡,但他们两人得轮换着开,又是昼夜兼程,他们最累!得感谢他们!”作为第一批被接送返岗者张文标,在29日抵达库尔勒接受采访时说。

    张文标作为塔里木乙烷制乙烯工程参建方的现场负责人之一,这个春节过得也很焦虑。按他自己的话说,面对严峻的疫情,自己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寝食难安,一直担心项目能否尽早复工。

    张文标说:“好在有油田党工委和油田公司的运筹帷幄,自己的担虑在这趟返家程中被释怀。”

一路追随 返岗员工再驰来

    “油田组织的这次千里大接送,让大家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大家表示,到岗后要以饱满的热情快速进入到工作状态,一方面把在‘疫’线坚守一个多月的同事换下来休息,一方面用实际行动回馈油田党工委的关怀。”3月1日,从乌鲁木齐出发返岗的周新理说出了大家的感受。

    这天上午11时,乌鲁木齐塔西南宾馆门前的马路上,一字排开7辆大巴车,等待着接周新理一行130人的返岗。

    11时30分,各领队工作人员在完成对返岗人员进行逐一测量体温并登记,7辆大巴车迅速发动,并在“中国加油!新疆加油!塔里木加油!”声中缓缓起步,载着130名返岗人员向着久违的南疆出发。

    在克深气田工作的周新理在家休息期间,一直关注着油田的疫情防控及前线生产状况,在得知油田启动接送返岗行动方案后,一样兴奋不已:“我知道油田党工委和油田公司为了我们的返岗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接到返岗通知到今天成行,仅仅用了4天时间。这在全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情况下,没有大量的协调工作,不可能促成跨越上千千米的集体大返岗。这体现了油田党工委‘两个一切为了’理念的为民情怀,彰显了油田领导班子敢于担责、勇于作为的精气神。”

    为了圆满地完成这次接送员工返岗上岗,油田党工委和油田公司运筹帷幄、多方联动,历尽艰辛才得以使162名返岗员工顺利归队。

    3月2日,从乌鲁木齐出发的第二批车辆平安到达终点泽普县。

    负责协调乌鲁木齐市区域员工返乡的油田行政事务部副经理刘怀斌说:“把接回人员平安送到目的地,完成好油田党工委交给我的工作,就是我这次最重要的任务和最大的心愿。在疫情防控期间,考验党员干部有没有担当精神,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要想办法去解决,想办法完成好任务。”

    (记者 受吉相 廉民 赵炳春 李民)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