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4-29
浏览: 37
字数: 2150

变“熬冬”为“冬训”“冬泳”“冬补”

简要说明 这组“应对低油价挑战”系列述评,是辽河石油报2020年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围绕发展大事设计推出的深度报道中的重头力作。作品策划刊发在辽河油田2020年受低油价影响最严重的时期,从主动作为、采取变革性措施、挖掘天然气潜力、加大科技创新

变“熬冬”为“冬训”“冬泳”“冬补”

                  本报记者 姬学军

    一季度以来的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国际油价暴跌,给中国石油的生存发展带来严峻挑战。最近集团公司部署开展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大幅压缩投资,并调减优化产量。辽河油田稠油比重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而销售价格相对较低,首当其冲成为压投资、减产量的重要对象,也因此再次进入生产经营的“严冬期”。
   
面对严峻的形势、严酷的现实,油田公司领导班子强调要变“熬冬”为“冬训”,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应战,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穿越生产经营的“至暗时刻”,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国际油价的高低涨落取决于市场,控制企业的成本取决于自身;辽河油田油品性质由先天决定,但面对油品劣势的作为取决于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利的影响当作锤炼、提升自己能力的实战机会,不仅是面对困难的应有态度,也是走出困境、度过时艰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变“熬冬”为“冬训”,在应对低油价冲击的过程中,磨炼定力、耐力,锤炼作风、意志,历练常态化备战力和应变力。
   
这轮低油价由于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叠加,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应对低油价的漫长过程肯定会是比较煎熬的。我们既要做好打攻坚战的准备,也要做好持久战的预案,沉住气,咬紧牙,磨炼建设高质量“千万吨油田、百亿方气库”的定力和过紧日子的耐力。
   
“冬训”要练出会战时期的精气神和好作风。在油田公司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我们如果能展现出三军用命的气概、令出即行的作风,就没有攻不下的山头、拿不下的阵地、打不赢的战役。油田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万军在公司“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主题教育活动形势任务宣讲会上指出,在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面前,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抉择面前,干部员工的坚定意志、过硬作风、担当精神,是赢得胜局的关键因素。我们要从油田开发建设50年的艰辛历程中汲取攻坚克难力量,从过往三次应对低油价的实战中汲取经验、增强信心,凝聚起全力战严冬、全员勇担当的强大力量。
   
这轮低油价过程,将伴随着疫情发展和国际政治经济等复杂因素,油价起伏变化将会是剧烈的。跟随这种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企业应对策略,是确保油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要锤炼出的一种重要能力。上一轮低油价以来,我们探索了随油价变化切换热采燃料的有效办法,以及把握价格走势,价高多销价低多储的油品销售策略,拓宽了创效渠道,积累了应变经验。本轮低油价发生以来,油田公司又探索建立了产量优化调整的动态机制,形成了不同油价下的四套产量优化方案。接下来,我们要加大单井和区块的效益评价论证,结合复产难易程度、对千万吨基础影响大小等因素,继续细化完善产量优化方案,做好分类、排序,建立停复产模板,实现应变常态化,保证操作简便、反应迅速,丰富应对低油价的工具箱和技能包。
   
我们要变“熬冬”为“冬泳”,强健体魄,见招拆招,大力加强降本增效、开源节流、抱团取暖等工作,打出应对低油价的组合拳,全面提升自救能力和极限生存能力。
   
低油价给我们辽河带来五大现实矛盾,一是能源保障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二是油田折耗与储量规模之间的矛盾,三是稠油生产与效益限产之间的矛盾,四是外闯市场与外部市场甲方普遍压减投资的矛盾,五是资金短缺与刚性付款的矛盾。破解这五大矛盾,考验我们的综合应对能力。近日,油田公司经过多次酝酿、完善,分别从优化产量结构、强化投资管控、提高质量效率、加快改革步伐、深化科技成果应用、减少外委外雇、与合作伙伴抱团取暖、加强政策挖潜、刚性压缩非生产支出等十大方面,设计形成了提质增效35项工程。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按方案要求做好这些任务的分解落实和监督推进工作,保证让硬举措见到硬效益,在硬落实中提升硬实力。
   
“冬泳”是通过激发身体潜能与严寒天气正面“硬刚”,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在严酷的低油价面前,辽河油田就好比脱去外衣的冬泳者,已经没有更多的保护,必须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应当通过这种极限条件下的极限锻炼方式,培养极限思维能力,提升极限生存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企业发展的带头人,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带领广大员工主动解决发展难题,化解风险挑战。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精准聚焦制约公司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资产、业务、人员等方面的机制体制改革,打破认识禁锢,破除路径依赖,打好转危为机、逆势而上的战略主动战,提升处危不惊、危中寻机的能力和成效。
   
要变“熬冬”为 “冬补”,着眼长远,补短板,练内功,固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新业务布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企业的成长力。
   
油气上游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提高采收率、降成本、闯市场都需要技术支撑。要在“冬补”中加速对前沿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的攻关研发,形成有效发展、跨越前进的“杀手锏”。
   
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我们要根据能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加快新能源业务发展布局,按照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部署,加快地下储气库、地热、铀矿、天然气利用、风光电等新业务的推进节奏。此外,要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油田建设,尽早完成对油田传统运行模式的升级改造,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变“熬冬”为“冬训”“冬泳”“冬补”,是强调发挥主观对客观的作用作为,是追求眼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综合最大值。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