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激发老气田“第二春”
日有盈亏,月有满蚀,万州作业区曾经的产气老大哥高峰场气田辉煌已是过去。但是,高峰场中心站不气馁、不放
弃,疏通经脉,对症下药,激发稳中求增的活力。
从繁到简,“两图一册”精细班组管理
高峰场中心站是万州作业区第一大站,井站多、人多、活路多是一大特色。该站两轮班站长张应树、吴善成都来自于军队,严谨、规范对精细化管理班组属于“职责所在”。自2018年3月以来,两位站长协同作业区完成三图一册,中心站进入了全新的“布局落棋”时局。
巡井、脱水增压、三剂加注这些规范操作成为作业区一线生产管理的亮点。中心站邀请技术人员把关,对标隐患整改,除患保生产的工作开展非常顺利。“高峰场气田是老了,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把各个工作环节做精做细做实,这块气田一定会焕发新的生机。”在述职会上,张应树的话铿锵有力,充满希望。
从兵到将,用心浇灌成就人才梯队
高峰场中心站一直因拥有增压、脱水、高含硫生产工艺等成为作业区人才培养基地。技师、集团金牌获得者、技术干部纷纷从高峰场中心站走出。一枝独秀不如人人有才,在打造精兵强将上,该站颇有心得。
“青年员工成才是我们高峰场中心站重新站牌的希望,打造一个人才梯队却是要花很大的心血,但一切的辛苦在他们的成长中都是值得的。”奔六的吴善成提起他的徒弟们很是自豪。
从高峰场中心站走出来的员工、集团公司采气技能比赛的金牌获得者赵雷代表着高峰场气田人才梯队蒸蒸日上。
挖潜增效,老气田吹响冲锋号
针对老气田无法继续高效生产,中心站对各井的设备设施仪表实行了标准化、系统化、责任化管理,编制不同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细化设备管理机动时间。同时加大装置保养、巡检力度,节约维护更换成本。
同时,中心站积极探寻挖潜增效的“金点子”,严格执行“一井一策”制度,针对生产井的生产特点,从泡排增量加注、泡排减量加注、控水采气、排水采气、控压生产、增压生产6个方面为各井制定最合理的开采制度。对症下药解决了峰11井、峰3井的“生产难”问题,实现了日增产1万方的目标。
2020年已过半,随着峰003-X3井自带10万方气量的复产,高峰场这块老气田又是春上枝头,吹响提质增效的“冲锋号”。(曹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