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如尾生”说生活的坚守
胡庆军
生活中,我们需要一种坚守,一个人只有真心实意地待人处事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这种坚守除了豁达的生活态度和对事业的忠诚外,还需要一种诚信,诚即诚实诚恳;信,即信任信用。诚信是人人必备的一种优良品格,它是为人之道,也是立身处世之本。
《史记》有语:“信如尾生。”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说文解字》曰:“人言为信。”
信如尾生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说的是春秋时鲁国的年轻人名叫尾生,他在梁地(今陕西韩城南)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直到洪水淹没他时,他的眼光所指之处,应当还是那位女子来时需经之径。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水,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现在很多人用“蓝桥”来喻情人相遇之处,而“尾生抱柱”亦被视作是信守承诺和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
在中国,从古到今人们非常重视追求人格的圆满,在期待中被洪水淹没的尾生,实在是信守承诺的贤者。尾生所抱的梁柱,也和他一道成为守信的标志。
对事业,诚信是一盏明灯;对朋友,诚信是友谊的纽带;对恋人,诚信是承载爱意的玫瑰;对社会,诚信如同一滴雨水的滋润。诚信是做人之本。做人最根本的法则,就是诚实守信。因而,诚信是我们做人的重要法宝,是一个人生活最起码的道德准则,也是我们干好事业的重要保证。做人一旦失去诚信,再好的人也交不到朋友,再好的企业也会遭遇四面楚歌的境地。
如今我们品味尾生的故事,品味诚信之源,感悟人无信而不立。诚信立起,德行天下。没有诚信,我们的社会就不会那么和谐,我们的人生就不会那么幸福。坚守诚信的人,无疑就是人生资本。一个人的成长,最终是离不开诚信,没有诚信的人,是难以收获自身的价值;没有诚信的社会,将是一个可怕的社会。
诚信是力量之基。诚信不是财富,但却往往赢得比财富更多更珍贵的东西,它会给人们带来尊重、信任、机会、力量、成功,赢得更多的财富。诚信是理想的春雨催出的鲜花,诚信是攀登美德高峰的手杖,诚信更是塑造成功的使者。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在每个人的心里,对每一件事,都有自己的一道坎。诚信便是那道最初的坎。当赤子之心的真诚显现,便有了对诚信最初的要求和渴望,有些东西如果被感觉到了就不可能再忽视。我们做人做事就是要守住诚信,有了诚信,遇到各种风险时,都可以起保护作用;有了诚信,你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以诚信为做人之根本的人,他们的人格特点是纯真、诚实、可信。
诚信能给人带来温暖,有时很难做到,有时却很容易做到。有时甚至身边的一件小小的事情就是一份诚信;一句简单的话语就是一份诚信;一个淡淡的微笑就是一份诚信。如果每个人都守住自己的那份诚信,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无比美好。
诚信生活,芬芳四季。诚信生活,从此刻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