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6-05
浏览: 46
字数: 1123
推荐表: 查看

忧患常相守乐观莫盲目

——“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系列谈(四)

忧患常相守乐观莫盲目

——“战严冬、转观念、勇担当、上台阶”系列谈(四)

■本报评论员

上一次油价的“余寒”尚未消散殆尽,新一轮低油价又乘新冠疫情的疯狂蔓延来袭,面对“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形势,有的同志却轻描淡写,并不那么在乎。

“咱跟低油价交过几次手了,不是都没什么大事儿吗? 等一等,油价一回升,什么都好了。”不错,我们有过与低油价斗争的宝贵经验,也有战胜低油价的光荣经历。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定格于历史。它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未来。此次低油价不是以往低油价的简单重复和翻版, 它有许多新的特点,它的“超寒性”与新冠疫情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危害之烈有着密切的直接关系, 目前新冠疫情给世界经济的巨大伤害显而易见。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就业岗位大幅削减, 全国申请失业救济者多达300 万,而抗议种族歧视、警察暴力执法的浪潮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更是雪上加霜; 英国经济也出现了300 年来最严重的萎缩;德国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四月份销售额竟同比下降94%,几近“停摆”;全球旅游业预计全年将有1 亿人失业, 损失高达27 万亿美元, 这必然给交通运输业、餐饮旅馆业等相关产业造成致命的损伤。放眼世界经济,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笼罩着一片愁云惨雾,全年经济负增长难以避免,有人将它与上世纪30 年代的那次大萧条相

提并论, 怕是不无道理。复苏之路漫漫多艰,在这种大背景下,原油市场要在较短时间内回暖,真真是嘎嘎乎难哉。显然,把希望寄托于油价的回升,而不主动作为,必然会贻误良机,陷入巨大的被动,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还有人认为公司家大业大, 低油价再厉害也没事。真的是这样吗? 未必。家大业大, 并不意味着就有天然的强大免疫力、抵抗力;块头足,也不能保证“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上世纪90 年代,中国经济中的东北工业巨人步履维艰,日子惨淡,而南方许多“小快灵”企业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原因无它,就是人们的观念不同, 企业内部的体制、机制不同。铁的事实雄辩地证明:市场只是以强弱论英雄,不以块头大小排座次。强,才是硬道理。

今天的大港油田公司,实力如何? 客观地讲,历经56 年的发展、磨砺,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但同时也需清醒地看到,公司的躯体还存在不容忽视的“软肋”,诸如资源的劣质化、深层化持续加剧,降低成本难度较大, 体制机制中某些深层次的问题尚

待解决等。我们切不可被“家大业大”的表象遮蔽了双眼。

立忧患之心常相守,值此严冬酷寒之际,我们当愤而图强,以非常之决心,非常之举措,非常之行动,强“软肋”,医“病患”,练“筋骨”,让赵贤正总经理代表公司提出的抗严冬整体部署实现从文本到落地的

华丽转变,使公司的整体实力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如此,我们的“乐观”才有充盈的底气和坚实的基础。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