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升级版 激发新活力
——公司多措并举全面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
辽阳石化 王志强
4月8日,在公司新开车的10万吨/年正己烷精制项目现场,岗位员工正在跟踪质量化验数据,分析历史操作曲线,进而优化调整操作,提升产品质量,向食品级正己烷产品进军,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公司深入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全力稳阵地、扩市场、降成本、增效益的一个缩影。
节律更替,乍暖还寒,海外疫情、油价暴跌突如其来,世界经济形势多米诺骨牌效应凸显;利润下滑、市场不振持续加剧,炼化企业经营形势异常严峻。对于石油炼化企业来说,2020年的“倒春寒”似乎来得有些猛烈。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阴霾”还未完全消散,新一轮低油价冲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来,来势之凶猛、之迅速,影响之深远超乎想象。
必须要打赢!一定要打赢!面对当前多重挑战叠加冲击,公司围绕“安全创效、市场创效、优化创效、管理创效、技术创效、改革创效”六方面举措,细化制定96条专项措施,迅速行动、层层推进,履职尽责、共克时艰,努力挖掘提质增效潜力,发挥检修改造后装置新优势,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强化安全环保,深挖内部潜力,提升发展质量,拓展创效空间。广大干部员工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转观念,勇担当,战严冬,万众一心,积极应对低油价提质增效,打赢效益实现保卫战,从点滴做起“寸土必争”,打开一个个增效“阀门”,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因素的不利影响。
管理提质——精打细算“瘦”成本
“主风机组电机运行电流由315A下降至160A,电机功率由5000KW下降至700KW,双动滑阀开度由16%下降至5%,主风机组电机节能效果明显。”3月25日17点58分,完成催化裂化装置烟机在线扰动除垢工作,主风机组电机运行电流下降明显,经测算,将节能降耗300万元。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行业“凛冬”已至,受新冠疫情、油价超低位震荡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全球经济承压向下,炼化行业正经历过山车般的巨大冲击。市场浪潮不进则退,效益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命门”,管理提质势在必行。结合装置运行实际,公司通过全员参与,把生产经营“拆分”到位,“剖析”明白,不断深化,为企业提质增效寻找到突破口。各装置以提升管理能力、节能降耗、装置平稳优化运行为主线,对全部在运装置、公用工程和主要装置的重点消耗以及氧氮综合利用率等关键指标开展盘点工作,及时跟踪数据,组织人员沉到基层车间,上下配合,逐套装置地盘查,摸透每套装置的脾气秉性、内在潜力,做到心中有底数,努力有方向。
强化管理显担当,关键时刻挺脊梁。装置能耗、物耗、跑损现象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劲敌。公司全力加强“低老坏”整治,强力推进从严精细化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和生产运行情况,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对成本管理进行优化、细化,收紧效益跑损的“口子”,岗位员工严格按照规程调整工艺操作,及时调节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严格控制各项产品质量的指标,竭尽全力降低电力、蒸汽、循环水能耗。增效“小事”坚持多做,就能产生累加效应。各装置加强蒸汽漏点排查和修复,提高余热回收效率,通过投用低温余热改造、装车栈台冷凝水回收、排查地下水管网漏点等手段,大大降低物耗能耗和装置加工成本。
靶向出击,紧盯成本深挖潜。烯烃厂将提升催化剂选择性作为优化工作的主攻方向,深入研究,广开思路,各装置完善操作规程,严肃工艺纪律管理,营造提质增效,降本节支氛围浓厚。据测算,乙二醇装置在负荷120%生产工况下运行,催化剂选择性每提高0.1个百分点,可节约乙烯用量24千克/小时,能够直接降低生产成本。为确保催化剂选择性最优化,装置成立了由技术骨干、装置专家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催化剂攻关组织小组,邀请催化剂厂家技术人员进群,每天公告催化剂运行信息,随时沟通优化,实时监控和调整催化剂反应,及时优化乙烯、氧气浓度,根据乙烯浓度和氧浓度,精准控制R101A/B反应温度,确保原料进料流量和反应气体浓度的稳定。一季度,烯烃厂全力优化攻关,实现乙二醇催化剂选择性比技术保证值高1.7%,节约乙烯约870吨,间接创效475万元,切实提质增效,达到预期目标。
念好“紧箍咒”,把钱袋子扎紧,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银”。公司细化成本核算,严格费用管控,大幅压缩非生产支出。各专业处室收紧集中报销平台管理,严格履行审批制度,严控超标准、预算外费用。在对各单位、各部门下达预算指标后,公司每月跟踪并定期对预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通报和考核,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确保各项考核指标在可控范围之内。生产监测部、物资采购中心和各生产厂“三箭齐发”,精细管理把住“入口”,履职尽责卡住“出口”,加强原辅材料、“三剂”入厂检验,严格将不合格原辅材料“拒之门外”,根据市场需求和库存情况,灵活调整高效产品产量和结构,加强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公司工作的监督跟踪,完善质量责任追溯机制,严把产品出公司厂关。今年以来,实现产品外部抽检合格率100%。
优化运行——打开创效“大阀门”
“装置粉末泄漏不仅造成物料损失,影响现场环境和员工健康,更是安全隐患,造成效益流失,因此,我们专题研究落实粉末治理工作,从生产操作、设备设施完整性等方面查找原因,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切实加强日常管理、检查和考核,从源头上消除粉末泄漏问题,解决对成本、环境和员工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烯烃厂聚乙烯车间工艺工程师黄英说。
优化管理、精细管控、创新思路、降低成本、减少能耗……装置现场,公司干部员工随时观察运行状态、及时微调数据,在抓好关键装置、重点设备和大机组运行的同时,紧拨“小算盘”,过好“紧日子”,在追赶效益指标上想办法,千方百计优化装置运行能力。为确保提质增效落实落细,各装置持续拓宽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查找装置生产可能带来的各类问题,分门别类制定有效运行调整方案,深入挖掘装置潜力,逐项论证后制定控制方案和应急预案,对制约部分装置长周期瓶颈问题打出“组合拳”,瞄准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多级防护措施,保证装置平稳受控,持续不断提升装置创效能力。
“邻苯汽槽鹤管漏油的老大难问题,我们通过加强管理、深度优化,被彻底解决了!”4月7日,芳烃厂油品车间主任徐效东在生产例会汇报中说道。据了解,以往邻苯汽槽鹤管使用后,由于气温等因素影响,会导致鹤管不时出现渗油现象,装置虽然落实了防范措施,但经多次治理始终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给安全环保带来巨大隐患。车间坚持问题导向,领导班子开动脑筋,从各个方面查找原因,成立攻关小组,制定方案和实施细则,将以往装完车仅卸一次压的方式,改变为间隔10分钟再卸一次,同时指定空罐随时根据实际进行卸压;车间指定油品岗位对栈台进行定时巡检,及时调节阀门卸压;针对物料性质对阀门密封材料进行更换,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保证装车安全顺利。通过精细管理和深度优化,邻苯汽槽鹤管漏油得到根治,岗位员工严格执行生产指令,细心操作、认真巡检,确保问题不再复发,加快了油品进出厂速度,为企业多创效益。
优化运行添“薪火”,提升效果不一般,伴随着装置优化运行和产品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以全员优化、深度优化和精细优化为抓手,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一线技术人员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将催化裂化装置排出的“下脚料”催化油浆,调和成市场需求庞大的低硫船用燃料油。与此同时,公司销售人员把拓宽出口渠道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克服疫情影响,与集团公司国际事业公司对接,快速商定价格、确定船期、安排物流运输,以来料加工出口低硫船用燃料油业务为基础,积极推进船期和物流集港,仅用两周时间,便完成合同签订和产品出厂,实现了一般贸易出口新渠道的打开,完成1.8万吨装船,一举实现了疫情期间“逆势”出口。
跳出思维定式,优化围绕效益转。在加氢装置的运行周期中,消耗的原料中氢气是价格最贵的物料,保证氢油比在合理区间是节约氢气的主要手段和方法。炼油厂通过调节循环氢压缩机喘振线阀开度,降低反应器冷氢阀开度,循环氢压缩机转速等手段和方法,不断地将氢气的使用、消耗控制在更趋合理区间,岗位员工将11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氢油比控制在760:1,向控制氢油比向物料配比要效益。与此同时,技术人员采用最合适的加工路线和操作参数,不断滚动调整加工方案,对每个塔的操作参数进行论证,找准在操作中温度、压力、回流量的最佳配比,在控制住塔顶负荷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塔顶产品比重,降低回流比,生产出军用航空煤油,实现了社会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
分毫必争——念好全员“创效经”
“2号炉制粉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参数稳定,排粉机运行电流降低了5A。”随着对讲机里监盘人员的报告,热电厂排粉机叶轮改造初战告捷,装置人员在满足排粉机带负荷能力的前提下对叶轮进行切削,降低叶轮质量来达到节电目的,解决了“小马拉大车”,耗能高的难题,每年预计将可节电300万千瓦时以上,“削”出了上百万效益。注重调动和发挥基层员工的智慧和潜能,公司让成本理念和效益观深入人心,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效益的挖掘者。
随“季”应变,节能降耗。“今天最高气温零上18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1摄氏度,大家要根据温度随时调整蒸汽阀门开度,做好装置防化冻工作。”东北的春季,昼夜温差较大,这个季节正是炼化装置节能降耗的重要时期。进入4月份,炼油厂常减压车间主任孙先锋每天都和班组员工们一起盯住各项运行指标,因为这些数字里面就“隐藏”着看不见的效益。公司各生产装置时刻关注季节变化,围绕节约蒸汽、燃料气开展降低氢油比、回馏比技术攻关,每月进行对比分析,重点优化空分系统运行方式,督查公用工程消耗、蒸汽使用和疏水阀现场管理情况,随时对水、电、蒸汽、风、氮系统的运行,进行安全评估和经济测算,及时找出增量原因并立即整改,杜绝跑冒滴漏,确保供风系统的协调供应,年初以来,共节水71万吨、节电2692万千瓦时。
加热炉是装置的耗能大户,如何进一步提高加热炉热效率成为各生产装置重要的攻关课题。公司各基层车间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梳理问题症结,排查出部分加热炉空气预热器换热能力不足,存在积灰现象;表面温度超标,散热损失大;三门一板管理缺位,优化操作调整不及时等问题。各装置对症施策,实施精细化管理,通过制定一炉一策提效工作方案,将综合能耗、动力单耗、辅助材料消耗等指标层层分解,加强班组经济核算,与业绩考核直接挂钩,充分调动了员工参与节能降耗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加热炉运行参数控制与“三门一板”管理,提高装置热进料比例、降低加热炉热负荷。今年2月份平均热效率同比提高0.8%,仅前2个月就实现增效超2000万元,随着国内最大低温余热改造项目在芳烃厂实现中交,公司将实现利用两套对二甲苯装置的低温余热每小时发电3000千瓦时,进一步提升节能创效能力。
多点开花促“蝶变”,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过“紧日子”思想深入人心的结果。全员发力,次第开花,方方面面一个不能少。从优化生产、调整结构到降本减费、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朋友圈”越拉越大,一个目标,一股劲儿,公司全体干部员工的深入推进提质增效的思维得到激发,习惯业已形成。从我做起,寸土必争,从身边做起,自觉念起“创效经”,人人参与,形成合力,产生“蝴蝶效应”,提质增效潜力得到完全释放,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在挖潜增效中,从一条小建议、一个小发明、一个小革新做起:实施原料结构优化,实现轻烃回收装置液化气单独分离补充裂解装置生产,年可降低成本2000万元;降低对二甲苯装置解吸剂单耗等“三剂”降成本攻关,实现降采增效362万元;自主研发制粉单耗在线测算软件投入使用,不仅促进装置经济优化运行,还能提升工作效率,岗位员工依托装置生产实际,动脑筋,想办法,提高渣油加氢进料温度降低燃料气用量,优化原油管线运行方式降低原油输转耗电量,优化调整催化原料提高汽油收率降低本,消除瓶颈实现除氧水溶解氧分析合格……各项措施次第花开,让金点子“生根发芽”。
大战正至紧处,大考正逢关头。形势任务严峻复杂,压力挑战前所未有,开展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没有时间可等,没有捷径可走,肩负当好让总书记放心的“种子队”的神圣使命,辽化人将锁定奋斗目标,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力争新突破,看好“入口”深度掘金,盯住“出口”量效齐增,打造升级版,提升新活力,昂扬奋进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