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她,就追随她
史红
我是一名编辑,20年多前就是。
其实,最早我在一家旅游刊物做记者和编辑,因为年轻,外出采访机会较多。其间,也曾尝试做编辑,约稿、改稿、发稿。
当初,办公还没有普及电脑,修修改改,改得太花了甚至要自己重新写,然后交给责任编辑上版。那时,就羡慕会画版样的刘老师,杂志美编、版式,全是他一人搞定,描描画画,全凭一支笔和几十张带格的版样纸,很是神奇。而我真正从事版面编排是从做企业报编辑开始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来到了现在的石油管道报社。
刚刚来到一个新环境,有些陌生,陌生的是这个需要报道的能源企业;又有些熟悉,熟悉的是依旧与文字打交道。最初,东跑西颠接触企业的方方面面,写下了一些文字。每一篇稿子,都不是一次完成,需要反复修改润色,有自己的修改,更有老记者的指点,有些稿子在稿纸上修改了五六遍也抄写了五六遍,为的是让报纸录入员看得更清晰。
慢慢地,我也开始接触电脑286、386,尽管看着蓝色的电脑屏幕,脑子里一片空白,但是我终于完成了从手写到“手敲”的飞跃,这是我的成长,更是时代的进步。
写稿如此,编稿排版却是另外一种情景。
记得2000年我初次编版时,组稿改稿自不必说,单就画版样就手忙脚乱了。那时候的编辑必备三样工具,红笔、尺子、大样纸。我拿着铅笔,画到半夜,版样画了擦,擦了画,无奈,只好第二天怯怯地求助老编辑,终于完成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张报纸版样。
时间向前走,我也一天天进步,不仅熟练地画出了与稿件和图片摆放纹丝合缝的版样,而且更加熟悉了这个管道企业。报社引入了维思系统,如同告别了捡字印刷一般,编辑们同样告别了手画版样的时代,开始应用更具现代气息的排版系统。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一代排版软件飞腾替代了维思,不仅缩短了出报流程,更重要的是编辑思想不再通过录入员来实施,而是编辑自身在排版软件上自由诠释。今年,新的采编平台上线了,这是媒体融合和发展的一个新飞跃!
这是报纸的改变,更是发展的见证。
刚来到报社的时候,我对这个企业和报纸都是一脸的茫然,从跑后勤采访开始,渐渐对这张管道人的报纸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创刊于1977年的《石油管道报》,记录了石油重组,记录了管道局的主辅分离,记录了举世瞩目的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顺应时代的需要,报纸增刊,由周三刊变为周四刊,密集的出报频次,几乎可以称为日报了。
2006年,《石油管道报》再次经历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三大转变,我是见证者、亲历者,更是实践者。
那一年,报纸走出了黑白时代,结束了只能“套红”(印刷技术术语)的流程,改为四色彩版印刷;那一年,报纸出版更加规范,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日报”;那一年,报纸全真电子版全面上线,廊内廊外,线上线下,当日报纸当日读不再是奢求。
时代在进步,报纸没有停下变革的脚步,一个轮回接着另一个轮回。10年前,报纸再一次全新改版,在保持报纸原有风格上,华丽转身,奉行内容为王,体现包装也是生产力,瘦版的《石油管道报》全新亮相。
如今,社会进入全媒体时代,在人人都是记者、全民摄影的大背景下,纸媒从一个平面变得立体起来,更加具有了融入感和带入感,还是那些敬业的新闻人,还是那张熟悉的纸样,报纸依旧遵循内容为王,展示出强大的整合力和完整性,跳动着发展的脉搏,强劲而充满力量。
二十几年来,在报纸的一次次改变中,我是她忠实的守望者和守护者。变,让她自身更具有了活力和动能;变,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她温暖的气息;这么多年来,我爱着她,追随着她,无悔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