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9-15
浏览: 46
字数: 936
推荐表: 查看

管道局“志智双扶”凝聚脱贫攻坚精气神

9年“拔穷根” 16000多人开启新生活

简要说明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文章紧扣决战决胜主题,把握全面收官特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生动讲好了国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贡献。文章标题新颖,“9年”和“16000”两个数字吸引读者眼球,“拔穷根”与“新生活”产生巨大反差,直观体


管道局“志智双扶”凝聚脱贫攻坚精气神

9年“拔穷根” 16000多人开启新生活

 

本报讯(记者 王悦)9月8日,初秋时节,走进保定市唐县安庄村,一排排蔬菜大棚映入眼帘。“这里有我们脱贫致富的秘籍。”保定市唐县安庄村村民安全好指着连片的大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连夸蔬菜产业让他翻了身。

2012年以来,管道局深入贯彻党中央要求,主动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坚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9年时间,管道局累计选派62名干部,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帮助了廊坊市兴业庄村、大方庄村,大城县流标村,保定市唐县安庄村,承德市西井沟村,围场县小上村、惠汉村7个村庄,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扶持产业发展,开展捐资助学和医疗帮扶,精准帮扶特困户,惠及村民16000多人。

小上村曾经人均年收入不足1700元,在管道局倾心付出下,如今焕然一新: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41.48%,下降到今年的0.42%,人均年收入提高至4200元。

产业兴则脱贫快。管道局帮助贫困村发展产业,实现稳定脱贫。走进惠汉村村民张瑞祥的牛舍,一头头肥硕的西门塔尔牛悠闲地吃着草。曾经,惠汉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680元,管道局因地制宜新建牛舍脱贫项目,贫困户分两批共计63户申请盖牛舍,130余人靠养牛实现脱贫。

安庄村地处浅山区,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收益低下。管道局投资建成占地31亩的15个蔬菜大棚,并与种子公司和承包户达成收购协议。如今,安庄村村民变成了“三金”农民,既能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也能在大棚打工获得“薪金”,还能分红获得“股金”。

就业有“术”,脱贫有“路”。2017年,管道局在惠汉村建成一万吨土豆存储库,解决了土豆在山上运不出来的难题,并将土豆销售分红部分按比例分配给全村农户,同时带动了50多人就业。此外还投资惠家建材有限公司、旭日家庭农场两个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510人。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管道局通过精准资助、控辍保学、送教上门等一系列措施,为贫困家庭托起明天的希望。几年来,管道局累计投入资金66.81万元,改造修缮校园,捐赠教学用具、营养品,提高办学条件,并重点资助贫困生21人。

“我们有校服啦!”2018年,小上村小学19名学生穿上了由管道局员工捐赠的校服。兴业庄村13岁女孩李含含曾因家庭贫困辍学,在驻村工作组帮助下复学,随后,管道局还一直资助她就学。

如今,管道局负责的7个帮扶村已全部实现脱贫。

 


版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