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探区,黄沙漫漫,一望无垠。
时进9月,内蒙古采油厂首席专家唐周怀的心一直拴在这里——他正带领该厂评建项目部的成员马不停蹄地甄选施工队伍,加快推进意16-7井、达66井、达67井、拐10井等7口井的试油、压裂作业,踢好油气发现的“临门一脚”。
油价低,勘探开发、技术攻关的投入不能低,干事创业的劲头不能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运行效率更不能低。效率提升,就能多产效益油气,保住储量规模、产量规模、收入规模,增强“御寒”能力。
今年年初以来,油田始终不等不靠,在低油价的冲击下持续提升生产经营的运行效率,让创造效益的每个环节都高效运转,为稳油增气降本注入不竭动力。目前,油田的原油统销量超年度基本目标、奋斗目标;上半年,油田的作业时效比上年同期提升1.6%,平均机械钻速提升16.67%,建井周期缩短9.4%;各项生产经营中心工作“不掉链”“不断线”“不停步”,全力以赴提效率。
生产运行提效率:抢出时间,“满格”生产
“要让设备充分运行,做到问题早暴露、早解决。”8月28日,油气储运中心技术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清惠又挤出时间,来到东濮老区原油稳定系统集中优化工程现场,叮嘱柳屯油库的操作人员。
油价越低,就越不能放过任何一点创效潜力。严控成本可以创效,日常生产运行中同样潜藏创效空间。只要打通从配产到生产再到集输的生产运行“高速路”,就能争取更多时间、产出更多油气,提升应对低油价的能力。
在精细合理配产中提效率。油田启动百日攻坚创效会战,对8月至12月的日均油气产量、新井投产数量、增产措施实施井次等进行重新谋划。详细的“顶层设计”让每名干部员工都十分清楚当天的工作目标,从而形成“以日保月、以月保年、压茬推进”的积极态势,不折不扣地完成产量任务。
在油气井“满格”生产中提效率。油田注重在油井生产中做好控躺工作,根据地层生产能力和供液量的变化动态调整冲程、冲次、泵径等生产参数,让生产效率达到最高;在气井生产中统筹安排试气投产、增产措施实施、气井测试与地面工程施工,保持天然气生产满负荷高位运行。
“在低油价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学会过紧日子。一口油井的作业维护费用动辄15万元到20万元,如果我们做好了控躺工作,就能把这部分费用节省下来,更能让有限的作业队伍去实施增产措施。”文卫采油厂工艺研究所所长彭红波算了一笔账。
在地面集输系统“瘦身”中提效率。油田向地面集输系统“大马拉小车”的问题“开刀”,把4个采油厂的外输原油集中到柳屯油库的新建原油稳定系统进行稳定,以压减规模、提升效率。今年年初以来,油田全力推动东濮老区原油稳定系统集中优化工程施工高效运行。7月16日,该工程试运行成功。
在健全生产运行保障中提效率。油田严格落实生产指挥大厅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生产调度指令、产量督导意见第一时间传递到生产一线。下一步,油田将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实训)濮阳基地建立一个副指挥中心,进一步前移指挥关口、提升运行效率。
井下作业提效率:减少等停,高效修井
8月31日清晨,玉米叶上还挂着露珠,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作业二大队作业203队已经朝着文51-平3侧井进发,进行补孔施工。
由于提前勘察好了上井路线,排成长龙的特种车辆在曲折的田间小路上有序行进,忙而不乱。
低油价是一种压力,但更是破除瓶颈、推动发展的动力。受疫情和低油价影响,第一季度,油田作业工作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04井次,“堆积”到第二、第三季度的工作量较上年增加20%。作为油水井的“保健医生”,井下作业系统压力倍增,却直面挑战、承压奋进。
在攻坚创效行动中,油田开展跨区域作业,在维护、大修等工作量较多的区域增派作业队伍;采取“四个提前、四个及时”组织模式,即提前探明井场道路、提前审查施工设计、提前运作施工计划、提前协调工农关系,做到及时安排施工井号、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及时调派各种车辆、及时组织生产施工,全面提升作业时效。
“作业时效的全面提升不仅能让‘老病井’‘起死回生’,更能推动补孔、酸化、分注、提液等增产措施提速运行,为提升油气生产能力保驾护航。”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井下工艺专业首席专家李金洪说。
7月,油田启动持续攻坚创效行动,把减少作业等停作为发力点,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生产过程监管,及时发现注灰候凝、收送油管杆、等待采油厂定措施等作业等停现象,组织人员及闲置设备进行交叉作业,让人员不休、设备不停;做到技术干部在关键工序把控中顶上去,在重点井、高难度井施工中顶上去,第一时间解决“疑难杂症”,疏通施工“堵点”;对作业等停现象进行“日统计、日分析”,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形成作业效率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
1至8月份,油田井下作业系统的交井数比上年同期增加102口,作业等停时间减少3952小时,作业时效提升1.8%,为东濮老区效益开发、通南巴区块评建一体化、内蒙古采油厂原油上产提供了坚实保障;在集团公司第二季度专业化队伍量化评比中,油田井下作业业务名列前茅。
技术革新是推动效率提升的关键“钥匙”。今年年初以来,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井下作业技术革新,形成的中修、小修设备自动化技术,研制出的往复式小滑车、风炮工具、抽油杆剪断器等工具有效提升了安全系数、作业时效。下一步,该中心将把这些新技术、新工具列入值得推广的安全“十件事”,稳步提升使用率。
工程建设提效率:早日完工,早日见效
9月7日一上班,投资发展部勘探开发项目科主管吴小邦就从油田内网调取报表,了解大湾401井区产能建设项目、普305-3T产能建设项目的推进情况,一遍遍催促进度滞后的单位加快项目运行。
吴小邦关心的几项天然气开发工程,连同勘探工程、原油开发工程、系统配套工程,都和油田勘探开发水平、生产经营业绩、系统性能和工作效率的提升息息相关。
从2018年开始,油田就把勘探工程、原油和天然气开发工程、系统配套工程的运行全程细分为方案审查、可研上报、可研批复、投资计划下达、项目开工、项目完工等时间节点,开展“点点追踪”的全过程节点管控,推动工程早日完工、早日加入油气上产行列。
2020年,低油价的“风潮”席卷而来。“上下一般粗”地推动各类工程提效率,已不足以抵抗“洪流”。
勘探工程提效率。油气勘探管理部派专人常驻一线,统管钻井施工,做到“人员提前半个月到位,物资提前一个月到位”;多次组织召开管理人员、地质研究人员、施工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参与的钉钉视频会议,加速破解施工难题。现场运行效率的提升,在普陆3井大规模体积压裂成功,大湾4井物资到位,老君4井、马7井钻探高效运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原油和天然气开发工程提效率。油田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国内上游石油工程“四提”工作部署,制订《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石油工程联合小组实施方案》,于4月成立石油工程联合小组(小组下设一体化方案审查组、一体化生产运行组、一体化技术攻关组、一体化降本增效组等6个专项工作组),积极应对低油价带来的冲击。上半年,濮6-178井、云2-平6井、文13-侧68井等59口井成功投产,为稳油增气注入新鲜“血液”。
系统配套工程提效率。油田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国内上游地面工程“五化”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
“五化”工作开展以来,普光气田1号—4号连通线工程、分水岭区块地面集输工程等关乎油田长远发展的系统配套工程的总体工期比计划缩短10%。其中,1号—4号连通线工程提前9天完工,多生产天然气4120万立方米,增加产值54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