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先机 未来可期
——管道局油气运营业务的战略思考
本报记者 岳雨若
2019年12月9日,国家管网集团在京成立,迈出了全国油气供应统一调度的关键一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油气行业长期形成的上中下游一体化的运营格局将面临重新“洗牌”。
短短几个月后,在管道局2020年“三会”上,一份笔力千钧的主题报告引发众人深思:坚定推进“三大战略”,调整优化“四大业务”,其中,就有要加快发展油气运营业务。
这是管道局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经过科学部署、统一谋划,对业务发展思路和模式进行的重大变革。反应之迅速、信心之坚定、举措之稳准,无不体现出管理层和决策层的审慎思考。
5月中旬,管道局对油气运营板块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调整优化,将燃气公司、东北管道公司、西北管道公司、投运公司、青藏管道公司和储库公司纳入板块,各公司定位清晰、方向明确,在市场运作、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经营管理等方面纷纷发力,为加快推进管道局油气运营业务发展不断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
机遇:全新油气市场运营格局即将形成
从国际上看,油气管网运行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上中下游业务一体化运营模式;二是以欧盟为代表的上游气源市场和下游终端销售市场多家主体自由竞争,中游输配管网保持自然垄断,实施第三方气源无歧视公平接入的“X+1+X”运营模式;三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上中下游完全自由化运营模式。
国家管网集团的成立,必将重塑我国油气产业格局。这对管道局来说,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共同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5年,油气管网规模将达到24万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里程达到16.3万公里,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结构更加优化,储运能力大幅提升。
此次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仅涉及部分资产业务,设计压力4兆帕以下的国内天然气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以及设计压力6.3兆帕以下的原油、成品油管道的未来归属问题,仍充满不确定性。同时,集团公司根据业务发展,将新建一批支线、支干线及直供管道等,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省级天然气管网公司等相关业务,也为管道局油气运营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管网独立、输配分离、互联互通……伴随着国家关于能源领域的每一次改革和新的布局,管道局紧盯市场、抢抓机遇、谨慎“落子”,在不断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积极承担一个专业化公司的责任和使命。
优势:助力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
管道局作为集团公司在国内唯一的管道建设及运营管理专业化公司,发挥综合优势,承担起未划转管道及未来新建管道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任务,有能力,也有责任。
管道局自成立后,一直以油气管道输送和工程建设为核心业务,多年来,承担了国内几乎全部油气管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为行业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领军人物、管理专家和技术骨干。目前,管道局在国内外管道运营管理中持续发力,业务涉及联合运营、总包运营、站场管理等,掌握了中石油、中石化油气运营标准规范,连续20年安全生产无事故。近年来,承担运营的中石化川气东送普光站获“国家工人先锋号”,马来西亚P30项目获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颁发的“安全生产300万工时奖”,参与运营的苏丹管道赢得了中油国际大尼罗河公司的嘉奖表彰及合作伙伴的高度赞扬。
多年的成熟经验,也促使企业打造了国内一流的运营技术。管道局拥有油气储运安全专业研究所,研发了原油管道加热输送等多项成果,制定了油气管道运行运营技术规范,创新研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网“4G+5G”技术的远程技术支持系统,具备开展高后果区识别、风险评价、含缺陷管道适用性评价能力,能够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同时,作为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队,管道局组织开展管道运行安全评价、维抢修、内检测、通信运维、技术培训等多项专业化服务,化学添加剂生产研发居国际领先地位。
据统计,管道局以油气运营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公司,直接从事运营管理的人员超过3800人,近年来,通过转岗培训等方式,一支专业化的管道运营队伍也在不断充实成长。
思考:业务发展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油气项目的一体化运营在融投建管的相关模式上仍需进一步探索。”燃气公司负责人表示,“市场的成熟需要长期培育,尤其是合资合作的项目,运作周期较长,前期市场调研及项目的可行性论证等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
当前,公司已明确在继续实施以油气储运工程PMT、EPC、PC项目支撑油气运营业务发展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合作方式,积极运作天然气干支线、城市管网、天然气大客户直供管线、燃气综合利用及原油、成品油储运业务等投资运营项目。
东北管道公司拥有管道运行管理、储库运行管理和投产运行三大业务能力。公司负责人表示:“未来三年,按照一本两翼核心业务定位,公司将打造一揽子技术特色服务,构建运营业务大市场格局,并逐步建立运营技术人才库。”
西北管道公司涉及油气运营业务主要有管道维抢修、管道线路管理和管道通信运维三个方面。当前,拥有一支技术先进、装备优良、训练有素、保障有力的专业化“管道119”队伍,以及“维抢修+工程”的业务发展模式,均有效带动了公司主营业务的持续发展。
投运公司是“三桶油”内部唯一走向市场的专业化油气运营公司,多年来,不仅在国内参与了诸多项目,在国际上也承担了中石油海外绝大多数长输管道及站场的运行管理。“公司采取定制式商业模式,目前主要有总承包模式、联合体模式、融合管理模式、人才输出模式和技术咨询等模式。”公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司将以国外+行业外的‘两外’,管理型+效益型的‘两型’,致力打造国际化、高端化,充分发挥平台效益和窗口效益,加快探索模式创新,打造研产销商贸平台。”
新组建的储库公司主营业务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油气储库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站场(管道站场、油气储库站场)建设、油田地面建设。公司负责人说:“地下洞库建设与运营将来会是我们的主打业务。油田地面业务,我们刚刚涉足,这一业务领域综合性强,涉及专业多,我们将创新管理模式,打造自身特色,形成竞争优势。”
从各公司的发展目标和具体规划中不难看出,市场,仍是业务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做好顶层设计、优化人员结构、加强技术研发等,也成为管道局加快发展油气运营业务的必备举措。
未来:数字化发展将带来全新运营模式
国家管网集团成立后,油气运营业务将从纵向一体化转型为横向竞争模式,运营机制更为复杂,市场交易更加多样。管道局在积极承担集团公司相关业务的同时,如何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加大市场开发,拓宽合作渠道,创新运营模式,仍面临着重重挑战。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国际油价暴跌的双重冲击下,部分项目施工进展缓慢,落后于预期,企业面临较大的生产经营压力,而管道局的油气运营业务刚刚完成转型,亟需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分析研究相关政策,着眼智能管道、智慧管网和油气运营行业的前沿技术,对标国际一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作为中国石油首个推行智能管道建设的试点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创新成果,已着实令人惊叹。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下开展可研、设计、采办、施工等阶段数据采集,形成的数字化成果通过系统和数据回流等完成构建。借助“会思考的大脑”,很多以前不敢想、不可能的事情已经从梦想走向现实。
从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未来的管道将愈发智能,而这,也必将带来油气运营领域新一轮的创新和变革。
埃森哲公司预计,未来3至5年,油气产业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和移动设备,数字化战略有望为整个油气行业带来丰厚的新增价值。
可以预计的是,不久的将来,随着5G网络、AR技术、数据共享等相关领域的蓬勃发展,企业将不断探索和实践,积极打造全新运营模式,从传统运营模式转向数字化主导的投资组合和运营模式,这也必将为企业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