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上,笔者无意间看到路边停放的一辆SUV的后窗雨刮下夹着一张纸条。凑近一看,纸条上写着:“实在抱歉!刚才放车时不小心剐到您的车,因有事儿不能在此等候您,您修车时请拨打以下电话号码联系我……”后面留了手机号码,而且是两个手机号码。笔者心头一暖,不由得暗暗称赞这位“肇事者”好有责任心。
接着,笔者想到“文明”二字。在笔者看来,这位“肇事者”自觉承担责任的行为,正是文明行为,也可以说,他是一个文明人。
或有读者朋友认为,他损坏了别人的物品,出现过失在先,理当承担责任,赔偿别人,这是做人的本分,他自觉这样做,充其量算有担当,跟文明还沾不上边。
其实,文明没有这么高不可攀。说到底,所谓文明,无不体现为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具体行为。人们的行为,只要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只要体现了以真、善、美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就是文明行为。对照这位“肇事者”,其行为完全符合上述准则,当然是文明行为。也可以说,他在处理自己这次过失上,体现了文明人的素养。
那么,这样论,是不是把文明的标准拉低了呢?
非也!这个标准其实高得很。
稍加分析可以看出,这位“肇事者”的此次行为,有两个层级的意义:第一层级,他承担责任;第二层级,他是自觉地承担责任,无人监督,无人约束,完全属于自己认为应该承担责任而产生了担责行为,表明他骨子里具有强大的社会道德力量。
毫无疑问,担责,本来是每个人的本分。一方面,对于自己承担的事务应该尽心尽力而为;另一方面,一旦失职,或者在生活中出现有意无意的过错,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接受相应的处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实社会中,尤其在日常生活方面,承担责任虽不是“稀缺资源”,但“丰度”并不高。相反,责任当前却推诿敷衍、有了过失却各种洗白现象人们司空见惯。还有更恶劣的,把自己的过失、错误转嫁于他人,这种现象也并不鲜见。可见,目前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还不够高。正因为社会整体文明程度还不够高,党和国家才提出了要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景。可以说,能够承担责任,无论是从观念分析还是从行为衡量,都居于目前中国文明状态的“领先”位置。
所以, 担当就是文明。
更为重要的是,这位“肇事者”的担当,是一种自觉行为。自觉,一定源于内心的丰厚积淀。文明自觉,表明内心积淀着丰厚的文明素养。担当,有主动与被动之分,有自觉与被迫的区别。自觉与被迫,主动与被动,同是担当,结果也往往相同,质地却天悬地殊:一种源于内心的自然而然,一种受“外力”的支使形成。一个文明社会,需要人人有担当,更需要人人自觉地主动地担当。那些心中没有个人得失概念的力行真、善、美的担当等属于自觉担当,品位高上,而耳提面命下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等就逊色多了。
可喜的是,社会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却在变得越来越文明,担当成为自觉行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人文明,社会就文明。愿每个公民,都成为工作、生活责任的自觉担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