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油田部署在通南巴区块的评价井马7井在试气作业中获得日产34.8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这是油田在通南巴区块获得的首个勘探突破,发现了雷口坡组岩溶气藏,进一步巩固了天然气稳产的资源基础。
天然气是国民经济发展亟须的绿色清洁能源。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重要批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紧接着制订了“七年行动计划”,实施矿权区块内部市场化流转,加快油气增储上产步伐。经过全力竞标,中原油田接管集团公司推动天然气事业大发展的重点靶区——四川盆地通南巴区块。
“之所以瞄准通南巴,一是因为勘探分公司已经在这里发现了陆相须家河组高产层;二是我们认为,紧挨着须家河组的雷口坡组具备岩溶气藏成藏条件,可作为海相勘探的突破层系。”勘探开发研究院通南巴勘探研究所所长袁波说。
勘探工作者克服资料有限等困难,优选母家1井、马深1井等老井的雷口坡组岩溶储层开展试气,在马深1井仅获0.04万立方米的产气量,在母家1井的试气中见硫化氢。
暂时的挫折并未吓倒研究人员,他们继续不厌其烦地一次次重建地质模型,最终明确雷口坡组储层发育受“浅滩相+白云石化+表生带岩溶”叠加控制,成功建立了岩溶体系储层发育模式,初步落实雷口坡组顶部岩溶圈闭面积120平方千米,资源量640亿立方米。
在认识逐步深入的基础上,2019年,研究人员结合老井岩芯、地震解释剖面等资料开展生储盖条件分析、圈闭特征分析,部署了滚动评价井马7井,在雷口坡组电测解释出气层、含气层、可疑层5层、70米。
12月2日,油田对马7井的第一试气层雷口坡组实施酸化压裂,用12毫米油嘴、28毫米孔板求产,获得日产34.8万立方米的高产工业气流。分析显示,该井不含硫化氢,效益开发前景良好。
“可以说,接管通南巴区块两年来,勘探工作者不断深化认识,大胆钻探实践,把一直以来的设想变成了现实,更用一种新气藏的发现丰富了国内勘探工作者对四川盆地海相领域的认识,为建成川东北大气区开辟了一条新通道。”油田分公司副总地质师、油气勘探管理部经理李令喜说。
继马7井获得突破后,油田已部署完成评价井马9井、马10井、马501井,继续推动海相和陆相天然气规模增储。在通南巴这片广阔土地上,中原勘探人关山初度,前路犹长。图① 马7井射孔施工现场
图② 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通南巴项目部施工人员正在安装压井管线
图③ 酸化压裂后,马7井放喷获高产工业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