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7日,西南油气田公司全面建成300亿战略大气区总结交流大会上,75岁的廖桂芳坐在劳模代表席上热泪盈眶。她想起父亲的话:共产党的恩情你不能忘啊。你是工人的后代,你现在的好生活都是共产党给的,你一定要争气。
就是心里牢记着父亲的话,廖桂芳19岁进入石油单位后,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
1965年,廖桂芳还在威远煤矿子弟学校上初中,四川石油局地质调查处到学校招工,廖桂芳成为一名地质工人。临行前,父亲对她说了那番话。
廖桂芳非常理解父亲的心意。
廖家祖上是当长工的,父亲也是长工,为了躲壮丁,逃到了威远煤矿。
母亲是童养媳,逃到威远靠拾煤渣糊口。成亲那天,父亲穿着借来的衣服和母亲拜了堂。是共产党让父亲抬起头、挺起胸膛过日子。在父亲的心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他这一大家人。每年吃年夜饭前,父母都要带着一家人忆苦思甜。
廖桂芳在地质队工作了5年,天一亮就出发,天黑才收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但她不觉得苦。她不放过任何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进步也比别人快。1970年,地调处解散,队长为她争取了到研究队的名额。这意味着她可以到成都过大城市的生活了。
“一线更需要我,我要到采气队去。”廖桂芳找到领导,讲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很多人说她傻,但她认为到基层更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从此她在单井上一干就是22年。
卧11井是一口“三高”井,高产、高压、高含硫,一旦停气,牵动全局。为了尽快掌握技能,廖桂芳勤学苦练,很快就成为采气站上的生产骨干。在1972年油池着火引起的火灾中,她多次冲入火海。1973年,她临危不惧,关闭阀门,避免了井喷事件的发生,受到公司的嘉奖。“从没见过这么大胆的女娃。”站上的老师傅发出如此赞叹。1974年,廖桂芳被评为四川局石油沟气矿先进生产者;公司将廖桂芳的丈夫从威远煤矿调进石油单位。从此,夫妻俩并肩战斗。
1980年,公司调廖桂芳到张2井任站长,并开展建站工作。廖桂芳毫不犹豫地将全家4口人搬迁到张2井。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廖桂芳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工作和身边的同事。大家打心眼里敬佩这位“廖大姐”“廖妈妈”。凭着执着和顽强,廖桂芳书写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个传奇。
1989年,公司调廖桂芳到张10井当站长。廖桂芳通过3年的努力,将这个落后井站变为金牌井站。
第一天到张10井上班,廖桂芳就接到调度室的电话,说要倒气。调度员提醒她要找两个大力士去扳阀门。
“怎么扳阀门还要大力士?”廖桂芳和丈夫带着工具,疑惑地走到阀门前,试着扳了扳,果然扳不动。凭经验,她判定是弹子盘和丝杆锈蚀所致。廖桂芳和丈夫给阀门除锈、清洗,又加了润滑油,轻轻松松地打开了阀门。
到张10井后,廖桂芳做了许多事:恳求领导把原本要被开除的一名员工留了下来,后来这名员工成了站上的生产骨干,再也没做过违规违纪的事;那名不能单独顶岗的职工,在廖桂芳手把手的传帮带下,能单独顶岗了;那个喜欢偷鸡偷菜的小伙子,做了食堂的兼职管理员,把张10井的食堂搞得人人称赞。就这样,廖桂芳慢慢赢得了员工的心。
为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廖桂芳又发动大家讨论并制定管理制度,严格奖惩,站上的精神风貌迅速好转。
1992年,张10井被评为四川局川东开发公司的金牌站,廖桂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3年,廖桂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事迹载入由石油部编印的《如此之娇》一书。
2019年,廖桂芳携廖家7姊妹参加同乡会,并登台表演。廖家女儿女婿13人合唱了那首歌曲《党啊,亲爱的妈妈》。(王玉平 蔡青川)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