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工业学大庆。

——1971年6月20日《大庆日报》发表社论《工业学大庆》从此,毛主席和党中央树立的大庆红旗一直在我国工业战线高高飘扬。


1966~1979

1966

我们这一辈石油人年轻时所处的年代,就是一个会战的年代,随时都会接到转战命令。当时,我作为队长,在胜三区盐碱荒滩上组建了我国石油工业上独一无二的亦工亦农采油队。

——1966年1月,朱德委员长到大庆油田视察,提出“亦工亦农相结合”的方针。2月,胜利采油指挥部要成立亦工亦农采油队,我们大庆采油一部四矿机关全体职工便奉令火速赶往九二三厂支援会战。

年进尺10万米。

——1966年12月,王进喜率领1202、1205钻井队用中型钻机双双创造年钻井10万米世界纪录的奇迹,超过美国王牌钻井队和苏联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

只长红柳不长树,四季只有春和冬。食草籽野菜,饮碱滩苦水,眠干打垒,卧芦草棚;巾帼稼穑,垦荒辟田,亦工亦农……

——20 世纪 60 年代,在一片荒凉贫瘠的盐碱地上开展胜利油田大会战的场景。

1970

享年47岁。

——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胃癌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18日,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铁人”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共产党人的楷模,更是为国家分忧解难、为民族争光争气、顶天立地的民族英雄。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前的47级台阶,寓意着他47年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

干石油靠的是苦干加实干、革命加拼命的精神。

——1970年,新中国的第一代钻井队队长、“铁人”王进喜的师傅王化兰带领钻井队与陕甘宁地区石油会战将士一起,历时5天5夜,途经 2 省 7 县,完成了长庆创业史上“跑步上陇东”的壮举。到陇东后,在岭一井钻井过程中,钻井队不熟悉地层情况,加上搬家安装设备不全,遇到了无水开钻、钻进地层出水、井壁掉块、设备异常等重重困难,王化兰这样鼓励大家。

1972

学习铁人精神,继承铁人遗志,大庆人决心把他未尽的事业进行到底!

——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高度评价了王进喜伟大的一生。1973

改造低渗透,磨刀石上闹革命。

——1973年,长庆油田发动员工群众开展“压裂年”活动,正式组建了压裂队伍,并谱写《压裂歌》在油田传唱。

大干社会主义有理,大干社会主义有功,大干社会主义光荣,大干了还要大干。

——1973年8月23日,大庆油田召开抓革命、促生产先进单位、模范人物代表大会,会上提出“四个大干”的口号。1974年,喇嘛甸会战提前完成,“四个大干”口号响彻全国。

1975

任 4 井日产上千吨,发现我国第一个古潜山大油田华北油田。

——1975 年 5 月 27 日,大港油田在河北任丘任4井钻至3153米古生代地层时,地质班郭顺源发现了8颗油砂。这口井日产量高达1014吨,是冀中地区第一口日产千吨的高产油井,揭开了我国第一个古潜山大油田——华北油田的神秘面纱,也打开了碳酸盐岩找油的新领域。

宁让黑发变白发,也要把“白丝”变“黑丝”。

——1975年,为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碳纤维生产技术,国家向吉化试剂厂(现吉化合成树脂厂)下达了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研制与生产“741”产品,即碳纤维。高级工程师桂纯授命带队向碳纤维发起了技术攻关。

1976

你们干得好,三年牵回三只大肥羊,这叫三羊(阳)开泰,一片光明嘛!

——1976年5月,在河南会战中泌4井获得116.7吨高产油流,泌阳凹陷取得重大勘探突破,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康世恩非常高兴。

1977

柯克亚凝析气田诞生。

——1977 年 5 月 17 日,位于昆仑山脚下的柯1井钻至3783米,突然发生井喷。初期最高日喷油水量 9500 立方米,天然气 350 万立方米,是名副其实的万吨井。1978年,在石油工业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万名石油大军以柯克亚为重点,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展开了石油大会战,柯克亚凝析气田由此诞生。

1978

要打7000米深井,要加快找油、找气,找到更多的油气田。

——1978 年 9 月 14 日 8 时,刚从朝鲜访问归来的邓小平一下车就立即前往大庆油田。在视察途中他听陈烈民汇报时,得知大庆油田5000万吨年产量能够稳产到1985年时,高兴地笑起来。

海洋石油资源率先对外开放,成为工业战线的“海上特区”。

——1978 年 3 月 2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海洋石油资源率先对外开放。

重新设立石油工业部,全国原油产量过亿吨。

——1978年3月,国家重新设立石油工业部,成立化学工业部。同年4月,石油工业部将全国划分为12个勘探区域,重点组织好渤海湾、塔里木、柴达木、四川4个盆地的勘探会战。这一年,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04亿吨,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

1979

提出煤成气理论。

——1979年以前,我国天然气以油型气理论为主。1979年,被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中国煤成气理论的先驱和奠基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戴金星的《成煤作用中形成的天然气和石油》一文,开启了煤成烃地质学研究的先河。

阅读:91

版面列表

媒体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