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能在社团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有人兴趣广泛一连加入多个社团,也有人无动于衷不愿参加。加入社团是看重数量还是质量?大学社团对学生究竟有怎样的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是否加入社团,学生态度不一
在热闹的百团大战现场,西南石油大学2020级工业设计专业的刘俊懿经一番了解咨询、精心挑选,最终选择加入了吉他社和手工协会,“我想加入两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虽然我现在不会弹吉他,但我希望能在吉他社里获得成长,学会弹吉他这项酷酷的技能。”刘俊懿对未来的社团生活充满向往。
像刘俊懿这样的社团“达人”并不少见。据西南石油大学社管会统计数据,全校社团的会员总人数达1.6万人。西南石油大学2019级毛玉鑫在大一时就参加了十多个社团,她表示,“刚步入大学时,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所以就大胆尝试了各种社团。”
还有一部分同学只参加了一个社团。“不想每天都很忙碌,但又想体验一下社团的乐趣,参加一个社团对我来讲是最好的选择。”2020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刘冉冉说。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部分学生并未选择加入任何社团。2020级国际贸易专业陈泉熹遗憾地说:“尽管在暑假期间,我就提前了解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社团,但是在开学后,部门和班级事务繁多,我感到自己没有其余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社团上,因此无奈未加入任何社团。”
专业不同,课程量也不同,也影响着加入社团的意愿。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颜莎易说:“我专业课作业较多,而且我认为不加社团,大学生活也挺丰富的,也不是一定要参加社团活动才能锻炼,也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锻炼自己。”
少部分学生认为社团里并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广西大学张浩说:“我觉得社团活动浪费时间,对自身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参加社团的量与质,该如何抉择?
有的同学参加了很多社团;有的同学则选择性参加自己最感兴趣、最能锻炼自己的社团,在数量和质量之间,同学们做着不同的选择。
西南石油大学理学院的蒋小莉在进入大学后,就加入了篮球协会、音乐协会和爱植者协会等社团,但她每天都被社团工作搞得焦头烂额,有时上课的时间都被社团工作挤占,无奈之下她只能选择退出音乐协会和爱植者协会。她说:“最开始加入很多社团是因为爱好广泛,也想要提升自己。后来,课业愈加繁重,过多的社团工作让我感到疲惫不堪,迫不得已便选择了退出两个协会。”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西南石油大学2019级刘思奥身上:“我一开始觉得我可以适应大学快节奏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但后来我愈加力不从心,所以我就退了其中很多社团,。当我把注意力集中到最感兴趣的桌游协会时,我发现,不仅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了许多,而且还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成长。”
也有同学在繁忙的社团工作中逐渐学会了平衡学习与工作,锻炼了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四川轻化工大学2019级化工沙龙协会会长梁陈列说:“当学习和工作撞上时,真的让人抓狂。但后来我逐渐学会了正确评估事情的轻重缓急,学习先于社团,社团先于生活,再合理地把事务分配下去,自己也会轻松很多。”
西华师范大学李婷婷表示:“我大一的时候加了很多社团,但我都没有退,我觉得忙碌的感觉很好,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虽然加入的社团很多,但李婷婷的时间管理能力很强,当学习与社团相冲突的时候,她会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做到互不干预,游刃有余。
西南石油大学法学专业喻秋桦在大一刚入学时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虽然学校社团百花齐放,但她仅选择加入了初晖诗社,“大学生活应该过得充实而且精彩,其他社团虽然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每个人精力有限,我选择将我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自己所喜好的事业上,我热爱文学,我爱好文字。”
西南石油大学追梦者演讲协会会长曾昱超说:“大一时,尽管我只参加了追梦者演讲协会,但是在会长和伙伴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利用PS制作海报、用AE做协会宣传视频,制作PPT、文件等技能也越发娴熟。”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参加多少社团,“学会成长”才应该是参加社团的目的。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