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惠民生 | 玫瑰“红”了前戚村
7月30日一早,安徽销售公司派驻宿州市泗县刘圩镇前戚村的第一书记朱鹏飞,路过村民潘立鑫家门口时叮嘱:“老潘,这几天气温高,看好玫瑰花苗,注意防范病虫害!”
60岁的潘立鑫是地地道道的“庄稼把式”。“做梦都没想到,我还能和玫瑰花打交道。”老潘说。
前戚村留守老人众多,他们依靠着家门口的田地,生活上的温饱不成问题。朱鹏飞介绍道:“以往村里尝试过种植瓜蒌,搞过农机租赁服务,还试验过栽培山核桃,但规模都不大。因此,我们村距离成为拥有真正产业的富裕村庄,还有一段路要走。”
2024年9月,朱鹏飞率领村“两委”干部及种植能手前往山东平阴学习取经,探索如何高效种植玫瑰并提升经济效益。
“玫瑰不挑土地,只要保持适当间距,水肥管理得当,种植起来甚至比玉米还省心。其花期恰逢端午前夕,巧妙地避开了农忙时节。在玫瑰地里还可以种植花生、玉米。这样一来,村里的老人有了用武之地,闲置荒地得到了利用,既美化了乡村环境,又能为村民带来收益。”朱鹏飞的这番话让众多村民心动了,玫瑰种植渐渐成为村里的新风尚。
玫瑰多为订单式种植,进入第三年的盛花期后,每亩产量可达500公斤。朱鹏飞与村支书马苏共同算了一笔账:鲜花瓣的售价仅为每公斤8元,但加工成原料后,其价值跃升至每吨6万元;若进一步制成玫瑰饼、精油等产品,效益更高。这番计算让村民们下定决心,誓要让“鲜花”变“干花”的生意在村里落地生根。
从“鲜花”到“干花”,仅一字之差,却需付出不菲的真金白银。20万元的设备投资,令前戚村有些力不从心。
驻村工作队经商议决定,将10万元选派资金投入到玫瑰花烘干房的建设中。安徽销售公司拿出部分资金,购置玫瑰花冷藏柜,有效满足了前戚村创业初期的迫切需求。此外,安徽销售公司还发挥自身渠道与资源优势,积极联络优质花苗供应商及收购商,并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销模式,成功构建了完整的产销链条,让村民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花苗的费用由村里承担,去年冬天栽种下去,今年春天已经开了花并顺利售出,换来了收益。”蹲在地上的潘立鑫,望着茁壮成长的花苗,笑得合不拢嘴,“有了朱书记带领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的日子定会越过越红火。”
望着绽放的玫瑰,朱鹏飞心中已有长远规划:“对于村民而言,玫瑰花种植尚属新鲜事物,技术与经验均需慢慢积累。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定期开设技术培训课程、成立‘种植能手互助小组’以及组织村民外出交流等方式,让大伙都成长为玫瑰种植的行家里手。”而在更远的蓝图里,他计划联合镇里设计统一的品牌标识,促进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让“种植—加工—销售—文化旅游”全链条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