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民生幸福景
——中国石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振兴探访
中国石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结合自身全产业链的优势,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项目建设、乡村治理、人才培养、销售渠道拓宽等工作,延长产业链、畅通循环链、做强富民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俯瞰大美山河,丰收画卷尽收眼底。大江南北,镌刻着中国石油援建帮扶的印记。
南望,如世外桃源般的贵州省习水县梧桐山民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北眺,新疆伊犁尼勒克县科蒙乡团结村实现了光伏发电、粪便无害化处理,农家庭院“三区”分离……中国石油规划的项目都在加快建设。这是中国石油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理念方法,奋力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中国石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2023年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要点》,结合自身全产业链的优势,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项目建设、乡村治理、人才培养、销售渠道拓宽等工作,延长产业链、畅通循环链、做强富民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创新帮扶展新卷 村美业兴奔头足
一村富更要村村富。年初以来,中国石油对“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再认识、再提炼,将其中蕴含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转化运用到乡村振兴中,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从产业链视角谋划布局和培养壮大一批乡村产业项目,拓展了乡村产业的增值创效空间,形成“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的新局面。
7月11日,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定点帮扶的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智牧饲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厂房里,草香弥漫,饲料颗粒在轧粒机传送带上跳动;青山牧人牛超市里,一头头西门塔尔牛即将出栏;青山牧人生态肉制品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牛羊肉经切割、真空包装后,通过“直播带货”进入千家万户。
青河县萨尔托海乡党委书记严兵说:“中国石油援建的阿热合勒特养殖合作社,每年给村集体带来35万元的经济收入。同时,村民在合作社务工,也学到了科学养殖技术。”
从一颗草籽、一头牛到优质肉品,在中国石油的帮扶下,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正在青河县形成。
8月23日深夜,河南范县惠丰农林科技花卉种植基地灯火通明。一盆盆红掌被迅速装上集装箱,发往第19届亚运会主办地——杭州。这是在履行该基地今年接到的最大一笔订单。
惠丰农林科技花卉种植基地是中国石油援建范县乡村振兴帮扶项目之一,目前已帮助300人实现了就业。
一子落,满盘活。中国石油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模式,让农业特色产业“遍地开花”,今年上半年累计投入无偿帮扶资金1.77亿元,培训各类人员6.16万人次,完成消费帮扶金额达7.92亿元。同时,中国石油继续开展“幸福乡村”建设行动,在新疆建设了“零碳村”,探索“生物质+”多种能源互补利用模式,打造宜居宜业美丽家园。中国石油《宜居家园项目在新疆的探索与创新》入选《2022年度中国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报告——农村人居环境绿皮书》案例报告。在吉木乃县、尼勒克县、巴里坤县、青河县、察布查尔县、托里县、习水县、台前县投资援建了人居环境改善提升项目,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整体提升……中国石油以绿色为底,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产销对接促消费 畅通循环助振兴
深秋的新疆伊犁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加尕斯台镇,缤纷落叶与山光水色把小城渲染成“流动的油画”。村民庭院里晾晒的玉米,在阳光下泛出金色的光亮。
“这几年,红花价格高,加上在厂里上班,我一个月有2000元收入,一家人过得很好。”8月1日,刚从红花油厂下班的沙比拉木·赛达合买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近年来,独山子石化公司不断创新帮扶方式,通过中国石油消费帮扶对接会、加油站等渠道,让“雅其娜”红花油等特色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同时,独山子石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采购方式,帮助农民销售坚果、食用油、食用菌、大米等农副产品。
10月31日,在新疆喀什泽普县4万多亩的果园里,村民们细心地包装又大又红的红富士苹果。次日,上万箱苹果将被运往千里以外的克拉玛依市,“飞”到油城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今年年初以来,新疆油田多渠道宣传促销农牧特色产品,组织农牧产品企业参加中国石油消费帮扶展销会,通过采购与帮助销售、产地直采与渠道代购、集采与分散购买等方式,有效拓宽了定点帮扶地区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渠道。目前,“天山小哥”“天鼎惠农”等特色品牌已经逐步走向全国各地。
“在新疆油田的帮扶下,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大家的日子过得像红富士苹果一样红红火火!”泽普县波斯喀木乡库其村村民吾不力·卡斯木说。
为盘活新疆脱贫地区的农产品,新疆销售公司积极组织消费帮扶对接会、驻疆企业内购会、农产品“直播带货”等活动,参加全国商洽展销会,搭建“好客新疆”网上商城,发挥“实体店+网店”的“双线”作用,建立长效持久的消费帮扶模式。截至目前,已有120多种新疆特色农副产品被送往全国各地,为当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
做优消费帮扶,是中国石油助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之一,也是中国石油坚持渠道赋能的实践样本。今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围绕“央企消费帮扶聚力行动”,举办“中国石油昆仑好客第三届购物节”,签订消费帮扶购销意向额5.02亿元。同时,通过农产品进机关、进工会、进食堂、进加油站等方式,加大对定点帮扶县消费帮扶产品的采买力度,助力当地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聚焦民生建机制 用情用力见长效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从扶持特色产业到创办企业、合作社,从加强技能培训到精准提供就业服务……两年来,中国石油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地办好,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见实效见长效。
今年年初,中国石油按照“压茬交接、不留空档”的工作要求,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综合能力强的中青年干部,投身乡村振兴帮扶一线。他们像“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梁楠郁等一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领头羊”的关键作用,做好乡村建设的建造者、村民致富的带领者。同时,启动“村匠”培育工程,实施“油苗计划”定向培养和“益师计划”教师培训,扶持农村能工巧匠和乡村振兴带头人。上半年,培训各类人员6.16万人次。
7月13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2022年度国有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和优秀品牌故事名单。中国石油“打造贵州习水‘梧桐山’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实践”从586个品牌建设实践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2022年度中央企业品牌建设典型案例(社会责任类)。同时,这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2022年度中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蓝皮书》示范项目。
8月15日,中国石油定点帮扶的江西横峰县黄藤村无花果基地里,一排排无花果树整齐排列,紫红相间的果实悬挂枝头,阵阵果香扑鼻而来。江西销售公司驻村第一书记黄勇和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无花果,在劳作中享受丰收的喜悦。
横峰县委常委、副县长韩冠说:“中国石油驻村干部每年都邀请农业开发公司的专家到现场答疑,帮助农户科学选种、购肥、施肥,当好他们的参谋。”
9月中旬,昆仑山下,塔里木油田驻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古勒巴格乡尤库日喀拉尤勒滚村的第一书记金卫来,带领驻村工作队四处奔波,争取资金帮村里的生物燃料厂建库房和水泥地坪。截至目前,生物燃料厂已吸收20名村民就业,产出生物颗粒燃料400多吨,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增收60万元。
…………
这是中国石油结合自身优势精准助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五大振兴”的掠影。长期以来,中国石油持续完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坚持“每月一摸底、每季一会议、半年一通报、年底一考评”,强化项目监管,细化任务清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风雨同舟者兴,同舟共济者赢。中国石油定点帮扶的新疆、河南、江西、贵州、四川5地11县,如今村美业兴、村民奔头更足。这是中国石油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科学方法的实践样本,也是用石油智慧、石油方案和石油力量书写的乡村振兴故事。
(吴晓仑、胡仁伟、项佳佳、边蕾、王成凯、邓浩吉、邱雨、杨楚怡参与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