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1. 首页
  2. 能源强国调研纵深行
  3. 内容

往“高”攀登,向“新”进军

——从高产井的诞生看长庆天然气评价“利刃尖兵”

在长庆油田,有这样一支新兴的团队,他们勇挑重担子、专啃硬骨头,在天然气评价的艰难探索中努力开辟新的天地,“出道”不到两年时间,把诸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创下多个天然气产量及工程指标新纪录。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固甲,不能御也。”在长庆油田,有这样一支新兴的团队,他们勇挑重担子、专啃硬骨头,在天然气评价的艰难探索中努力开辟新的天地,“出道”不到两年时间,把诸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创下多个天然气产量及工程指标新纪录。这就是长庆天然气评价项目部,他们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利刃尖兵”。

——题记  

6月的陇原大地,井站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生机。位于甘肃庆城的陇47区块,集气管线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前不久,就是在这个看起来与其他并无不同的井场,诞生了长庆油田首口铝土岩水平井。这口井以测试获353.4万立方米/天的高产工业气流,成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无阻流量最高的气井,创下国内铝土岩气藏无阻流量的最高纪录。

铝土岩气藏是鄂尔多斯盆地非常少见的非常规气藏。此前,长庆油田在这一领域一直难有突破。这口高产井的诞生,是长庆油田向新领域进军的一次重大胜利,对于加快陇东地区天然气增储上产具有重要意义,也证明了长庆天然气评价工作前景可期。记者慕名而来,走进这个井场,也走近天然气评价项目部,探寻高产井的背后,是怎样的一支团队,托举起了大有可为的长庆天然气评价事业。

 

要闯就闯更难的关

 

“利刃尖兵”征战盆地

长庆天然气评价现场

 

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开发五十余年,已成功发现并高效开发靖边气田、苏里格气田、榆林气田等主力气田。这些相对优质的天然气藏,往往在勘探交完储量之后,把评价作为开发的一个部分,进行先导实验、试采评价,拿出开发方案,规模开发即可直接跟进。

“现在,‘好吃、好啃’的区块基本没有了。”天然气评价项目部副经理王涛感叹。王涛向记者介绍,一方面,比如青石峁气田、庆阳气田,经历了十几年的勘探历程,虽发现了大面积资源,但其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后期的规模高效开发需要精细的评价工作来支撑。另一方面,要找到新的可动用资源,就要向新领域、新区带、新层系、新类型“四新”领域进军,受投资、井控等因素限制,勘探主张“甩出去”,在面上“开花结果”,但“四新”领域不断在点上开花,难以形成规模连片的认识和成果,这个时候也需要更加精细的评价来加快资源转化。

面对更硬的骨头、更难闯的关,2021年11月,长庆油田从生产单位、科研院所选拔了43名骨干精英,组建天然气评价项目部,并授旗“利刃尖兵”。项目部扛起“加快资源向储量转化、加快储量向产量转化、定型复杂气藏配套技术”重大使命,面向鄂尔多斯盆地工程、地质等条件都更为复杂的新区新领域,围绕“评价资源、准备技术、提交储量、评价产量、培育市场、加快发展”展开评价工作,为资源储量动用、规模效益开发打“前战”。

“只要勘探冒出一个点、有一个突破,我们就要迅速上去,找准切入点,紧紧抓住这个苗头展开评价、加速技术定型。”天然气评价项目部经理冯强汉说,“评价工作,就是要给勘探增底气,给开发创未来。”

天然气评价项目部从零起步,克服点多线长、钻机紧缺、用地停批、洪水来袭等一系列不利因素,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围绕试采区集中建产、规模储量提交、新区甩开评价、新领域技术攻关“四个层次九大目标”,快马加鞭征战盆地,在最复杂、最边缘的区块,积极寻找高能“甜点”。

“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也要铺开干”“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从0到1,再到无穷大,要相信我们一定会出成果”“专班人员一定要到现场去” ……征战的号角吹响,项目部鼓起干劲,拓荒破局——

庆阳气田喜获无阻流量151.8万立方米/天高产水平井,陇东太原组铝土岩擒获无阻流量102.29万立方米/天高产直井,均缔造了所在区块新的无阻流量纪录;青石峁高含水气藏诞生一对无阻流量百万立方米“金娃娃”,成功钻遇乌拉力克、羊虎沟等新层系;米脂气田钻遇多层系,快速落实了产建目标接替区……2022年,项目部正式运行的第一年,评价工作已多点开花。

2023年5月,喜讯再次传来,长庆陇东油区首口铝土岩水平井喜获无阻流量353.4万立方米/天高产气流,创造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勘探开发50多年的新纪录。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发广泛关注,而鲜有人知的是,成绩背后那段异常艰难且充满挑战的历程。

 

要尽就尽最大的力

 

铝土岩水平井钻井施工现场

研究在现场、决策在现场

 

鄂尔多斯盆地铝土岩气藏是下部前石炭纪风化壳气藏的非渗透性盖层,曾被认为没有成藏条件和开发价值。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长庆油田逐渐对其进行一系列研究,2021年,部署实施的一口铝土岩井试气获无阻流量67.38万立方米/天高产气流,铝土岩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随后,长庆油田决定在这口井进行天然气评价。在这样的新类型新气层对其储层分布面积、成藏规模、供气范围、气藏压力等作出精细评价,在全国尚属首例,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新的领域新的挑战,项目部把全员思想、行动统一起来,以扁平化管理为依托,强化技术攻关,集成优势技术;安全环保及时跟进,确保万无一失;每个人都尽最大的努力,在各个环节密切配合,实现全过程的有效衔接。

首先要确定的是打直井还是水平井。天然气评价项目部联合勘探事业部、气田开发事业部、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展多次探讨,一方对这个新层系不报希望,认为打两口直定井,探一探边界就行。“但还有一方认为,铝土岩储层形成机理不明、气藏规模不清、提产技术不成熟,这口井倒是一个契机,打水平井能够进行更全面的探索。”冯强汉说,“重要的是积累经验,为盘活新区新领域打基础。” 

在大家的反复讨论和汇报下,油田天然气评价决策层最终拍板:坚定不移打水平井,并且要以最高规格、最强配置打好这口井。

“这对项目部来说,就是一项重大工程,不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完成,需要整合多方资源、技术等优势。”王涛说。在油田全力支持下,项目部集结多名首席专家、科研院所技术骨干,成立铝土岩研究专班,地震、地质、测井、工程多专业联合进行系列攻关研究。

然而,第一口导眼井却失败了。“地层的厚度、预测层位的海拔都跟当初设计有出入,是坚持还是放弃,大家一度陷入迷茫,在经历了多轮讨论后,最终选择往东偏北方向再打一口导眼井试一下,这一次就打成了。”王涛难掩激动。

信心决心因此大振。接下来,项目组与专班、施工单位一起,充分优化井身结构,做好防塌堵漏,提高机械钻速,针对目标层系地质特点量身定做压裂方案,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变化不断优化参数。“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王涛感慨,“从土地报批到材料运送,从施工过程到安全环保,每个环节都要抢抓时间、集中精力、赢得主动。”

在钻井上,这口井采用大三开井深结构,实施大井眼钻井技术。“井眼越大,井控风险就越高,这无疑增加了钻井的难度。”天然气评价项目部陇东天然气评价项目组钻井副经理周文军说,“但难题必须要攻克,目的就是满足后期大排量压裂的需求。”

为了安全快速钻进,项目部优选了承压等级更高的Q125套管。但这种套管属于需要定制的特殊管型,加工周期较长。为了套管能及时到位,项目组钻井工程组组长薛伟紧盯各地疫情管控情况,与远在上海的厂家一起制定供货路线,督促厂家复工,在限定时间内将套管拉回钻井现场。“为了拿下这口井,薛伟全年只休息了26天,这26天还包括他对接Q125V套管供应问题的时间。”周文军说。

2022年12月,这口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5027米,水平段700米,储层钻遇率达到80.71%。

 

要攀就攀更高的峰

 

铝土岩水平井压裂作业现场

一次点火成功

 

冯强汉回忆,水平段打出来以后,各项指标让大家已然心中有数:这口井大概率会是高产井。“接下来,就是要锚定最高的目标,把后续方案做到最好。”冯强汉说。

试气阶段因赶在冬季无法施工,倒是给专班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研究讨论、制定方案。有了前期完备的井身结构、承压等级等条件做支撑,大家大胆采用进攻性的措施和理念,从压裂液、方案、参数到陶粒大小的选择都反复商讨,不放过每个细节,还复盘以往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最终花费两个月的时间,打造出个性化的试气压裂方案。“压裂规模很大,光主压裂车就有26台。”来自油气工艺研究院做技术支撑的苏煜斌说,“我们还优选了川庆井下施工经验最丰富的队伍、最好的设备,确保所有的技术方案能够顺利落地。”

专班、专家决策在现场,会同研究院、化工集团、长庆井下等单位,认真组织方案交底,开展压裂改造施工模拟推演,最终采用“五寸半套管可溶球座分压+精细密切割+高排量混合压裂+多效耦合酸+CO₂增能助排”工艺组合,配套“小型测试压裂+井筒听诊器+量子示踪剂”测试评价技术,于2023年4月18日圆满完成这口井的体积压裂改造,压后一次放喷点火成功。

数月的稳扎稳打、尽心竭力最终换来可喜成果。5月6日,这口井测试获353.4万立方米/天高产工业气流,每一名参与者都为之雀跃、倍感振奋。大家也深知,高产井的诞生绝非偶然,这背后有遭遇困局时夜不能寐、主动作为的努力,有疫情洪魔袭扰时以井为家、以企为家的驻守,有专班驻扎一线的倾情助力,还有一路走来技术攻关的强化、优势技术的集成和每一步至关重要的决策……

6月16日,随着第一道焊口打火开焊,这口井拉开集气管线工程建设的序幕,启动试采各环节工作,来进一步确定该井地层圈闭的控制面积,评价铝土岩地层的真实生产能力。

“天然气的发展靠新区,新区的发展靠评价,我们作为长庆油田天然气资源转化和复杂气藏配套开发技术定型的排头兵,要做的就是搞清楚新区新领域的成藏规模、成藏机理、成藏模式、气藏品位等等,依据这些资料进行深度研究,为后期开发上产做好技术储备。”冯强汉说,“不仅是这口井,我们把每口井都当做一个项目、一个课题来研究、来攻关,把每一次评价工作都做到极致、不留遗憾,确保更多技术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攀就攀更高的峰,要做就做到最好。本着这样的初心,天然气评价项目部一次次向“四新”领域进发,并不断刷新产量和工程指标纪录——2023年,青石峁气田一口直井刷新试气纪录,一口水平井创下完钻井深最深、水平段最长、有效储层钻遇率最高三项纪录;一口灰岩水平井刷新鄂尔多斯盆地太原组灰岩单井产量纪录,最长水平段太原组灰岩气井压裂告捷……

“没有一口井可以靠运气,致密碳酸盐岩、灰岩、铝土岩这些新领域更是如此,评价的成功只能说明找到了路口而已。”冯强汉说,“要在新区新领域获得实质性的突破,最终实现规模高效开发,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不断探索,甚至得靠几代人的接续奋斗。”


编辑: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