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增油减碳产业化新路子
——解读油田CCUS项目运营和管理创新之路
记者 孙万芹
1月5日,第二十九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发布和推广,油田申报的“实现增油减碳的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与产业化运营管理”荣获一等成果,全国一等成果仅有34项。
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由中国企业联合会推进审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企业联合会组织开展管理创新成果推广,是国内企业管理领域等级最高、影响最大的国家级成果。
扛起担当蹚出路子
油田从1967年开始进行二氧化碳驱油的理论研究,在50多年时间里接力攻关,让二氧化碳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浅及深。
2022年8月25日,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宣布建成投产。
此次获奖的成果就是从管理角度系统展示了油田打造全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为CCUS项目更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商业化运营等做出的运营和管理创新。
“该项目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举措和标志性成果。”胜利油田二氧化碳驱油藏工程技术高级专家,CCUS项目部副经理吕广忠说。
我国地质封存潜力巨大,具备大规模捕集利用与封存的工程能力,但是缺乏规模化工程应用实践和完备的技术体系支撑。油田推进该项目实施,有助于形成低成本、低能耗、安全可靠的CCUS技术体系和产业集群,将为我国大规模实施CCUS项目提供更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储备。
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看,CCUS作为化石能源大规模低碳利用的新兴技术,能有效破解低渗油藏效益开发世界级难题,并且能够将捕集的CO2进行地质封存,实现增油与减碳双赢。据测算,仅胜利油田就有15亿吨储量适合CO2驱油,胜利油田加快石油行业CCUS产业发展,将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强力支撑。
从地域条件看,作为京津冀经济圈周边最大的陆上油田,油田地处炼化产业聚集区,100公里范围内高碳排放企业年排放CO2量达1000万吨以上,油田有20亿吨以上的封存能力,源汇匹配优势明显,在实现自我减排降碳同时,大幅消纳区域碳排放,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腾挪出“碳空间”。
“不论对环保界还是对能源界来说,这都是一件大事。”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油田分公司代表牛栓文说,“发展CCUS,就是要蹚出增油固碳产业化发展新路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扛起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的央企担当!”
高质高效推进项目施工建设
“难点是在谋划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建设与产业化运营管理上,胜利油田同时扮演着出题者、攻关者、应用者等多重角色。”吕广忠说。
CCUS项目涉及产业面广、技术门槛高、建设施工难度大,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共同发力、协同驱动。
油田从顶层设计开始谋划,构建管理体系。中国石化成立CO2捕集利用综合示范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项目论证、方案审核、组织协调等重要职能;油田牵头组织齐鲁石化、石油工程建设公司等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加强项目组织协调管理;油田内部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专门组建CCUS项目部;与地方政府成立协调小组,在政策配套、项目征地、油地融合、绿色信贷等方面加强对接,共同推动百万吨级CCUS项目高效管理。
联合各单位共同编制全产业链建设运营规划,优化捕集工艺、优选输送方式、优选驱油与封存阵地、优化集油回注方案、强化封存安全监测,对全链条产业化项目方案进行系统化、最优化设计。
施工过程中,通过固化标准化设计、深化工厂化预制、推进模块化建造、加强机械化作业、提升信息化管理、打造标准化工地,现场施工人员减少30%,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20%以上。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油田还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有了自己的独门绝技。
自主研发的液态全密闭高效注入装置,破解了二氧化碳零排放、分压分注、低温计量等“卡脖子”难题,实现了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国内首台套系列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项目建成后,油田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级CCUS示范区,研发碳捕集、利用封存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形成六大技术序列,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建成低渗透油藏、高含水油藏和含水层驱油与封存3个示范区,全面提升CCUS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