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公司召开李德生院士学术座谈会,致敬他的卓越学术成就、渊深学术思想。戴厚良表示
戴厚良指出,李德生院士是国内石油地质学的泰斗,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为国奉献、艰苦创业、矢志创新的百年人生历程,生动诠释了爱国精神、石油精神、科学精神的实质内核,精彩演绎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光荣传统,是我国石油科技界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必将激励和指引一代代石油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砥砺前行。
戴厚良表示,要不断学习李德生院士心有大我、丹心如炽的爱国情怀。从茫茫戈壁到浩瀚雪原,从川中丘陵到巍峨祁连,几乎在每一次石油会战中,都有他艰苦奋战的身影,几乎在中国每一个大油田,都有他不懈探索的足迹。我们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勇担时代使命。传承弘扬老一辈石油科学家爱国奉献、心系人民的优良传统,始终胸怀赤诚报国的信念,时刻牢记一切工作、一切奋斗都要紧紧围绕为党为国为人民,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之中,坚决扛起为国找油找气、端牢能源饭碗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
戴厚良表示,要不断学习李德生院士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他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创新、敢讲真话,一批经典著作为石油人问鼎地宫、找油找气提供了有效指导和有力支撑,为一系列油气重大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始终坚定创新自信、勇攀科技高峰。传承弘扬老一辈石油科学家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自信和勇气,在破解关键核心科技难题上敢打攻坚战,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敢啃硬骨头,努力打造更多“中国创造”“中国利器”,真正把论文写在科研攻坚、生产建设第一线。
戴厚良表示,要不断学习李德生院士勤勉求实、笃行不怠的治学态度。长期以来,李德生院士笔耕不辍、勤奋积累,成功创立了一系列油气勘探开发新理论新技术,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标志性成果,推动了中国石油地质学和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发展。我们要始终注重严慎细实、坚持勤奋钻研。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韧劲和钻劲,瞄准国家战略需要、石油工业发展需求和油气生产瓶颈问题,埋头苦干、奋力攻坚,研发更多高水平原创成果,源源不断为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戴厚良表示,要不断学习李德生院士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在他的关怀指导下,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迅速成长,成为石油地质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涌现出一批院士专家和著名学者,为我国石油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要始终坚持厚德育人,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始终站在确保石油事业基业长青的高度,牢牢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强化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更好的事业舞台和成长平台,帮助解决后顾之忧,让青年科技人才全身心干事创业,加快脱颖而出,造就能够担当重任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戴厚良表示,要不断学习李德生院士剑胆琴心、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他始终将党的指示、国家的需要、人民的意愿摆在第一位,始终对兴油报国充满着信心和决心,始终对美好生活充满着期待和向往。我们要始终热爱生活、淡泊名利。积极倡导重实干、重实绩的评价导向,大力倡导讲诚信、守底线的科研作风,大力倡导重协作、懂生活的健康秩序,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怀抱理想又脚踏实地,担当奉献又充满激情,在探索真理的进程中,成就美好的事业和精彩的人生,营造风清气正向上向善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环境。
李德生院士在发表感言时说,自己从事石油地质工作77年来,参加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石油会战,为我国从贫油国跃升为世界石油天然气生产大国贡献了一份微力。石油地质工作者要注重规范流程标准,大量收集准确数据和资料,为储量计算和油气田开发等方案提供支撑,带动钻井、物探、采油等工作高质量发展。科研工作者务必要勤奋、慎行、求真、务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双碳”下的能源发展,李德生院士提出四点建议:创新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力争原油长期稳产、天然气产量稳定增长;加强二氧化碳利用,实现提高采收率与减排的双重效应;推动可再生能源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聚焦未来极具潜力的氢能产业发展。
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侯启军主持座谈会。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焦方正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发来的贺信,贺信对李德生院士多年来为推动祖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崇高敬意。座谈会上,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中国石化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喻宝才,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总裁夏庆龙,延长石油党委书记、董事长兰建文,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兼大庆油田执行董事朱国文,两院院士戴金星、贾承造、赵文智依次发言。总经理助理、管理层成员,总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