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细胞创效活力
——油田“单体细胞创新创效工程”劳动竞赛纪实
记者 孙万芹 特约记者 马俊松
单人、单井、单台设备,每一个都是创效竞赛“小细胞”;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每一项都是创新竞赛“小载体”。
今年,油田深入开展“单体细胞创新创效工程”劳动竞赛,将竞赛重点“落”到每一个基层班站、岗位、员工,通过竞赛激活每一个“细胞”创效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岗位价值创造最大化。
划小竞赛单元,
每个岗位都是“竞赛场”
“单体细胞”竞赛的概念,改变了员工“竞赛就是上竞技场”的传统印象。
油田群团工作部副主任、工会副主席杨金友介绍,油田员工基数大,生产系统复杂,涉及工种多、行业多,尽管每年都举办不同形式的劳动竞赛,可重点项目毕竟是少数,很难让多数基层员工都能参与其中。
按照传统竞赛模式,一个上千人的采油厂,能被油田竞赛覆盖的也就几百人,甚至更少。
群众性劳动竞赛如果不能让广大员工参赛,就失去了生命力。为了解决竞赛覆盖面不宽的问题,今年油田将“单体细胞创新创效工程”劳动竞赛“下沉”到基层单位、班站,每口单井、每台设备、每个项目、每个人都能成为竞赛单元,“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都纳入竞赛范围,彻底激活每一个“细胞”活力。
4月,在生机勃勃、万物竞发的胜利百里油区,一场春季电网检修“单体细胞创新创效工程”劳动竞赛正在火热开展。
电力分公司胜东供电管理区输电运维站在竞赛中聚焦单条检修线路,利用无人机实施“空地一体化”巡检新模式,提高巡线到位率和缺陷处理率;变电运维站在竞赛中聚焦单个电力设备,将每一台设备承包到人,提高设备检修的精准率;配电运维站聚焦单个检修现场,逐一检查,及时整改,现场“三标”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竞赛不再是少数单位、少数人的“精英赛”,而是大多数员工都能参加的“大众赛”,激发全员“动起来”。
二月份以来,油田各基层单位组织开展“单体细胞创新创效工程”劳动竞赛282项,52800多名员工参与其中,竞赛氛围浓厚。
降低竞赛门槛,
每名员工都是“赛场选手”
传统竞赛,通常注重在直属单位、基层单位之间比和赛,竞赛指标设计得“高大上”,员工感觉距离他们远,参与的劲头不高。
“单体细胞创新创效工程”劳动竞赛在划小竞赛单元的同时,降低参赛准入门槛,让员工们“使使劲”“努努力”就能比得起来,打通了岗位员工参与竞赛的“最后一公里”。
胜采厂采油管理六区聚焦单井设立“最佳管井时率”“最佳工况油井”“最低能耗油井”竞赛,聚焦单车设立“最低油耗车辆”竞赛,聚焦单泵设立“最佳节能离心注水泵”“最佳节能外输泵”竞赛,聚焦单人设立“最佳化验操作能手”“最佳信息化运维能手”“最佳外闯市场创效先锋”竞赛,力争让每一名岗位员工都找到适合自己的竞赛场。
“身边的小竞赛”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管理区各项工作新的标杆纪录不断产生,探索出一批有效的管理经验。
有的员工管理的井因皮带使用周期长,被评为“采油管理区最长寿皮带”,做法在全厂推广;有的管理区总结出“精细管理十项规范”,将时率监控缩短到“一小时”;有的基层单位实施管理降耗,深挖“每一度电”.……
当每个单体细胞竞赛与岗位员工紧密衔接、相互融合时,员工们创新创效的内生动力被激活,向着“人人都创效、项项工作都提效,台台设备都高效”的目标努力。
今年一季度,油田整体创效能力和盈利水平不断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实现“开门红”。
(下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