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1. 首页
  2. 头条资讯
  3. 内容

创效路上勇担当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决战决胜辅业后勤全面扭亏脱困

  记者 徐海峰 特约记者 张 玉 丁剑北

  3月20日,随着井下作业公司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制作的最后8栋野营房和一套三拼会议室顺利抵达牛页1区试验井组,井下作业公司与黄河钻井总公司签订的51套野营房全部交付完成。

  这不仅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内部单位互助互供、互利双赢的典范案例,同时也是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在决战决胜辅业后勤全面扭亏脱困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1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各单位统筹内部盘活降本和对外输出创效“两条线”运行,盘活用工2520人,对外承揽业务创收1亿元,人均年创收同比增加1.9万元。

  强身健体

  让员工都能创造更大价值

  公司现有辅助生产业务和后勤业务人员4500余人,占到总人数四分之一。辅业后勤用工多、负担重、亏损大。但同时,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非常大。

  在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孙永壮看来,辅业后勤是公司“一盘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自力更生、自立自强,为公司全面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作出应有贡献。

  消灭亏损岗位,首先要算清哪些岗位亏损。公司对岗位价值量化评估,划小核算单元,对价值创造能力不足的并岗撤岗。塔里木分公司机关后勤“全体起立”、重新定岗,人员压减了35%。海外中心定员压减34%,年度减亏350万元。黄河钻井总公司取消机关到辅业后勤基层队之间的管理层,撤销服务保障中心管理机关,大量管理人员走上创效岗位。

  为更好推进扭亏脱困工作,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研究部署辅业后勤扭亏脱困“三年三步走”整体规划。2021年全力攻坚,整体扭亏;2022年巩固提升,全面脱困;2023年之后持续盈利,反哺主业。

  今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将致力于实现辅业后勤利润1000万元的目标,新增盘活用工450人以上,实现全面扭亏脱困。

  外委转自营

  实现“一箭三雕”

  黄河钻井总公司井场生活服务项目4名女工,经过了三个半月的集中培训,成为首支女子驻井炊事班。

  外委转自营成了辅业后勤增收创效的关键一招,能够进一步推动公司降本增效。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兼资源优化办公室主任侯哲说,在外委转自营工作上,公司坚持能自己干的坚决自己干,努力能干的要加大投入力度,确实干不了的再交给外部干。

  孙永壮指出,扩大外委转自营规模,既能减少效益流出,又能扶持促进辅业后勤产业发展,还能安置富余人员,对于辅业后勤扭亏脱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充分发挥外委转自营项目公示平台作用,实施外委转自营盘活人数与创收数“双维考核”,推动形成了“劳务型外委项目应转尽转、其他外委项目能转则转”的良好局面。

  各单位大胆冲破藩篱,将外委转自营往深处推、往实里推。管具技术服务中心与黄河、渤海等单位合作大型车辆运输项目,并持续加大人力资源统筹优化力度。井下作业公司与科威特项目达成协议,向其销售柴油罐、发电机房、水罐等。黄河钻井设备制修项目部维修保养和加工制作计量罐、发电房等设备设施2300余件,节约外委费用5800余万元。

  2021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减少外委费用1.8亿元。其中,劳务型外委项目作为公司启动外委转自营的切入点,已经基本实现了应转尽转。

  深化“走出去”

  向中高端市场要效益

  新疆、河南、北京、青岛……国内各地都留下了胜利石油工程公司辅业后勤人员的身影。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把“闯市场”作为辅业后勤扭亏脱困的生命工程,下大力气开拓集团内外两个市场,拓宽业务承揽渠道,推动辅业后勤人员“动起来、走出去”,承揽勘探分公司石油工程监督业务,深度开发鄂安沧、北京石油、青岛石化等规模项目。

  黄河钻井总公司持续做大高端劳务项目,推动人员劳务输出向技术技能、现场管理输出转变。钻井院对外承揽人事档案区域化管理等业务,创收近300万元。

  2021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年人均创收10万元以上的项目增加到33个,创收占业务承揽创收总额的68%以上。

  但现阶段外闯市场效益不高也是现实,人均创收低于10万元的项目占比64.5%。鉴于东营市高端高效市场开发空间有限,公司需要开拓一批类似于北京石油、鄂安沧等业务承揽项目,推动人员、资源向高效益项目流动。

  孙永壮表示,闯市场首要目的就是创造效益。公司下一步要全力推进规模化、差异化市场策略,逐步收缩退出低效无效市场,千方百计开辟高端高效市场,尽快实现业务承揽市场由人员安置向增值创效、由低端项目向高端项目、由零星分散向规模集成的“三个转变”。